分享

寻访 从“举洲”到“新洲” ——探访宋渡岛寻找“新洲”得名之由来

 阿辉_4752 2016-03-23
沉睡在沙洲上的石器、陶器、箭镞、青铜玺和大量古钱币。






在素有鄂东第一河之称、长江主要支流之一的武汉市新洲区举水河中,有一处延绵数里的沙洲,古称“举洲”,今人称“宋渡岛”。地方志书载该岛与新洲之名的来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世外桃源”宋渡岛

深秋,我们踏上了去宋渡岛的路途,由新洲城区沿举水河大堤向北,乘公汽不过几里地。来到河岸,几十米宽的河水把岛隔开了,成群涉水捕魚的白鹭环岛飞翔,它们每天都在这里迎接往返小岛的人们,几分钟后一叶小舟把我们渡到岛上,船夫说往年早就搭木桥了,今年由于河水较大,所以还得等几天搭桥(按传统习俗,在新洲民间渡口是农历九月重阳节后开始搭建木桥停渡船,隔年三月清明节拆桥开渡船)。

主岛上有一个行政村,叫宋渡村。有300多户人家、1500余居民,分6个自然村落住在岛上。我们沿着几十级的石阶上去,进入岛内最大的村落宋渡湾,十几幢残破的老房子,看上去并非大富大贵人家所居,但从房屋建筑装饰和墙上所描图画看去,当年也不失为小康之家,这些房屋至少也有百年历史。周边茂林修竹,苇翠荷香,禽鸣鱼跃,小巷曲径通幽,使人有“世外桃源”之感叹。主岛上,明初洪武年间宋氏一族由江西迁至此地,在紧靠河边化龙潭的岸上居住,以农耕、捕鱼、摆渡为生计,由于岛上大多数人姓宋,几百年来人们习惯称此地为“宋渡”。传说化龙潭深不可测,龙潭上溯麻城龟峰,下通江汉,潭中有二龙戏水,鸣声不断。

如今宋渡岛上的沙洲头在新洲区三店街柳子港下游的举水河上,沙洲尾则与新洲城区接壤,景色秀美,各类树木、林果种植面积达500余亩,天然草地面积100余亩,沙滩面积千余亩,沙滩沙质细腻,沙层厚度为6-9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岛上农民说,前些年有港人富商拟在岛上建沙滩浴场、沙岛船舫娱乐园、沙雕、沙域风光游览区、河岸垂钓、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尽管这些旅游项目暂时没有建成,但现在仍有不少的游人,寻觅到这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里尽情地享受免费游乐。

宋渡主岛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最宽处约0.8公里,版图面积约2000亩,四面环水,河水清洁无污染,由于主岛高出河两岸数米,故又称主岛为“夹洲山”,非舟楫不能至。其中沿河道向南,断断续续连接着几个大小不等的沙洲,直到新洲城区附近的河床,历史上这里曾是一个大沙洲,全称为“举洲”,古有“两河夹一洲”之说。沧海桑田,举洲如今虽已不复存在,但洲上发生的故事却一直在流传。

“旧州”变新洲

公元1951年6月21日,新中国又多了一个县级政权,新洲县。经呈请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原黄冈县划分为黄冈、新洲两县,从而结束了新洲地方由唐中和5年(公元885年)县衙迁至黄州后,千余年无县治的历史,也从根本意义上由旧州变成新洲。

在历史上新洲这个地方从未用新洲之名设置过县级政权,在明、清两代《黄州府志》和《黄冈县志》以及《史记》、《括地志》等书中都记载,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曹侠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名邾子国,都城在今新洲城区一带。

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吴芮在此置衡山国。公元前196年汉高帝以其长子刘长为衡山王,后来刘长叛乱被赐死,衡山国废除,改为邾县。南北朝时废邾县置齐安郡。隋文帝开皇5年(公元585年),废齐安郡改为黄州,至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黄州为永安郡,设黄冈县。唐高祖武德3年(公元620年),改永安郡为黄州,置总管府,统黄、蕲、亭、南四州,仍设黄冈县,州、府、县并治于新洲。

唐末,由于战乱,纷争割据,《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唐中和3年(公元883年),杭州镇将董昌反叛,拒绝朝廷派去的刺史路审中入城,路在逃时客居黄州,闻鄂州(武昌)刺史崔绍病故,便在黄州地方招募三千兵马,前去占鄂州。唐时鄂、岳、黄三州同属武昌军,武昌牙将杜洪随之与路审中勾结,并一同占领岳州,自封刺史。他们占领了鄂、岳二州,仍然据有黄州,为了军事上的进退便捷,于是他们擅迁黄州治所于今黄州禹王城。

后来,杜洪趁安陆周通率兵攻打路审中时,乘虚入鄂州,被唐僖宗拜为本军节度使,杜企图将鄂、岳、蕲、黄之地连城一片,谋求更大势力,但遭到四方军阀和土团头领的猛烈攻击。时永新吴讨率土团军占据了黄州,为了有别于杜洪所据的旧黄州,于是打出了新黄州的旗号,也就是后来出现的“新州”一说,时达八年之久。

《资治通鉴》载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3月,黄州刺史吴讨举州降杨行密。”由此可见,吴讨的黄州刺史也是得到朝廷认可的。当时出现了杜洪所据的黄州(今黄州禹王城)、吴讨所据的黄州(今新洲)两个黄州。

由于吴讨降杨行密,黄州城即废,州、府、县衙迁至禹王城,并沿用了黄州之名,因此,才有了今黄州、黄冈之名。黄州故城则被称之为“旧州”。长期的战乱,人民群众受尽煎熬,后民间约定俗成称“旧州”为“新州”,一个“新”字期盼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明弘治《黄州府志·古迹》称:“邾城,今名旧州城,俗又呼新州。”《湖北通志》载:“旧州,俗改名新州,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即齐安郡旧治。”

以上所说的新州的“州”字,都是“州”行政区划的专用词,而今新洲区所写的“洲”字是专指水中陆地的洲,音同义不同。这个行政区划专用“州”字在新洲的历史上,从唐末废州开始沿用了几百年。

明初江西移民到湖北,古举洲由于河道的变迁,长江主流向南移,宋渡一带逐渐形成为举水河下游的一个大岛。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因为古举洲一线的治水问题,黄冈知县茅瑞徵在一章治水的《上御史台条议》文中,首次出现用水中陆地的“洲”字写“新洲”。顾名思义,州改为洲,在当时与新洲的地形地貌相合,与举洲相应。

后来,新洲作为地名,它既指城镇,又涵盖举水下游沿岸地区,直至成为黄冈县西乡的代名称,所以1951年设县时,定名为新洲县。1983年新洲县由黄冈地区划归武汉市,设武汉市新洲区,成为武汉的一个远城区。

链接 “举洲”:柏举之战的战场

古举洲,是鄂东举水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和丘陵岗的总称,由北到南十数里地,与鄂东另一条大河倒水河之间东西相隔有一道由大别山发脉的丘陵岗。

春秋末,周敬王14年(公元前506年)著名的吴国、楚国之间的柏举之战发生于此。

柏举之战是春秋晚期一次规模宏大、战法灵活、影响深远的大战。其发生地虽然是众说纷纭,但柏举之地,《辞海》解读说:“故址所在说法不一:一说为麻城东北的柏子山与举水合称;一说在举水入长江以南的举洲;一说即麻城东南举水所出的龟峰山。”以上三说均与举水(举洲)有关联,清光绪《黄冈县志》载“柳子港,即古举水所经,春秋所谓柏举也。”今柳子港与宋渡岛一河之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中叙述举水也清楚地记载柏举之战就发生在古举洲上。

近年来,在举水河床上陆续被人们发现的石器、陶井、箭镞、青铜玺和大量古钱币,特别是在两河之间(举水、倒水)出土的一批批古代武士墓群,更能证明这里曾经发生过惨烈战争。

上岛路线提示

武汉港乘车至新洲城区,票价:14.5元,1小时,下车后转乘去三店、凤凰公汽到宋渡下车,票价3元,约15分钟。下河上渡船几分钟到,船价0.5元。中午可在岛上农家吃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