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韭菜喷蓝矾保鲜,吃这种韭菜会导致肾衰... ?

 pgl147258 2016-03-23

毫无疑问,韭菜是个大众菜,从饺子、馅饼到清炒小菜,甚至是烧烤摊(烤韭菜味道真不错),都少不了它们。不久前因为农药问题中枪的韭菜,现在又中了“保鲜药”的剂。韭菜为什么要用保鲜剂?

在相关的报道中,大致将韭菜用药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保持翠绿的颜色,二是防腐。首先,绿色毫无疑问是由叶绿素,要保持绿色就要维护叶绿素的稳定;其次,防腐所要对抗的就是微生物。报道中所称的蓝矾,能完成这两项任务吗?

报导中所说的蓝矾,学名叫做“五水合硫酸铜”,这是也就是一个硫酸铜分子挟持了五个水分子形成的淡蓝色晶体(纯净的硫酸铜粉末是白色的)。而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就是其中的铜离子,实际上,它对叶绿色和真菌都有作用。


(五水合硫酸铜晶体)

叶绿素的核心是,包含一个镁离子的环状结构(卟啉环)。不过,镁离子天生活泼,很容易擅离职守。它要是跑开,叶绿素就降解了,叶片自然就枯黄了。不过,相比来说,铜离子非常坚持,一旦替代镁离子坐进卟啉环,就不会离开了。有意思的是,有铜离子坐镇的叶绿素也会表现出绿色。于是,硫酸铜经常被用于植物标本的护色工作中去。
至于抗真菌,也是硫酸铜的拿手好戏,过去被广泛使用的农药波尔多液,就是由硫酸铜和石灰配制而成的。除了人为的使用硫酸铜,连植物也知道这一点,有一种叫遏蓝菜的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铜离子来对抗真菌的侵蚀。这样看起来,用蓝矾处理韭菜倒是有些许道理。

至于媒体中硫酸铜的有毒,也所言非虚,不过报道中“对肝脏的影响”所言有失偏颇,铜离子的毒性主要是同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发生破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出现血尿,酱油尿等症状。另外,硫酸铜可以引发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导致呕吐等症状。实验显示,大鼠的口服半数致死剂量(LD50)是每公斤体重300毫克。而对人来说,0.5克就可以引起呕吐,10克以上就可能致命。

好了,写到这里,总体感觉是媒体揭露了一个黑链条,黑手法。不过这样的报道中很很多槽点。

引用云无心的一句话,“任何离开了量来谈安全都是耍流氓”。查阅文献后发现,在临床上,很少碰到硫酸铜急性中毒的案例,一是这东西有颜色,二是摄入后强烈的金属味和呕吐反应都会阻止进一步进食。一般来说,大多数真菌对铜离子很敏感。农药波尔多液中,硫酸铜的浓度是1%。能有多少转移到韭菜上?
而在制作标本时通用程序是用将标本放入5%福尔马林和5%硫酸铜的混合液中,置1-5天,这样处理的效果,也不是简单“洗涮涮”能达到的。另外,硫酸铜抗真菌,可没说抗细菌,所以要有福尔马林来帮忙。
总的来说,想要中招,恐怕得喝一口硫酸铜溶液来得更简单,更实际。

很多人还会担心,铜在体内的积累问题。实际上,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元素,人体内有一套进行代谢维稳的途径,多出的铜离子会进入胆汁,并排除体外。另外,韭菜并非是容易枯黄的蔬菜,再加上需要快速消费(谁愿意买萎蔫的韭菜?即使很绿),这样菜进行护色处理也是说不通的。


(人体中铜的代谢过程)

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这些韭菜在收割之前被使用了波尔多液,这样会有一些残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蓝色了。摘韭菜,我们都是习惯摘掉基部的残叶。这些地方是最可能残留药物的地方。不过,目前的杀真菌药物发展得很快。波尔多液也不再那么风光了,所以碰上硫酸铜的机会也不多。

另外,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硫酸铜并非只有邪恶的一面,它是可以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1.铜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硫酸铜溶液可以作为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4880-2012”中,明确标注了,硫酸铜可以作为铜的来源。一般乳制品中的,铜元素添加量为每公斤3-7.5毫克,折算成无水硫酸铜的上限大约是每公斤12-16毫克。
2.叶绿素铜钠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那些绿色的糕点,基本上是用这种食用色素了。那些新闻中提到的“植物体内无法清除的铜离子”,就是这种状态了,如果你喝绿色饮料,吃绿色的甜品比较多,恐怕比韭菜来源摄入得共多。

当然了,我们不排除,有商贩利用这种手法来处理韭菜的可能。毕竟,这样的处理多少还是有用的。其实,多清洗一下。避免吃金属味强烈的韭菜,基本上可以避开雷区了。

参考文献
罗文琴等,1999, 维持细胞内铜离子浓度稳定的分子机制。生物工程进展,第19卷,第6期,24-31。
张梅等,2004,急性硫酸铜中毒致严重溶血1例,临床荟萃,第19卷,第6期,346。
和翠花等,2007,洗胃前用硫酸铜催吐的疗效观察 ,现代医药卫生,第23卷,第17期,26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