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

 倚窗听雨1976 2016-03-23

     精心酝酿了一节好课,想着课堂中激情四射的自己,扑闪的大眼睛,林立的小手,还有那热烈的讨论,你都会快意无比,可是突然间的电话通知——开会,慌忙调整课务,会议内容的繁杂冗长,安排事务的头绪繁多,都会让你大倒胃口,等重回课堂,一腔激情付水东流,再想找到课前的激昂情绪,勃勃雄心,恰如竹竿搭桥——真难!

     又逢周一,早晨的会议是必然的,只祈求提前召开,不要耽误我的课,我的情绪。天随人愿,我顺利了进行了《孔子和学生》的授课,带领新接手的四年级二班的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文本解读设计的肤浅了些,但是学生能领悟学法,懂得如何发挥小组团队优势,互帮互助中学会知识却是终生受用了,我不追求暂时的分数,我也不会不顾班级学生的差异拼命赶进度,这样只能事与愿违——学生吃夹生饭,知识掌握不牢靠,连终生受用的自主学习力也不具备。孩子们听的很认真,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纵观本课,我觉得有两点值得今后的课堂中坚持下去:

    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成功实施在于教师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培训。

     课前,我召开了学科小组长培训会,告诉小组长课堂小组学习中组织者要向组员明确学习任务,讲清学习要求,组织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要将老师的问题为统领,按照学习方法提示,或要求组员读书,或进行讨论,发言时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微型教室,组长就是老师,思考问题给予时间,回答问题组员举手,人人发言,有争议的地方要陈述理由,相同的地方要在书上做好标注,完成学习任务快速坐好并静思完善学习所得,准备全班展示时的发言。小组长接受了培训,围绕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细读孔子和学生的对话,完成表格并抓住重点句予以回答展开了读书,勾画对学,群学。小组学习巡视中我发现好几个组长俨然老师,或齐读,或追问,或要求组员勾画批注,各个小组热火朝天,我则一边知道,一边观察评价给小组加分。看来坚持每次新授课学科组长的培训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兵教兵的作用。无论多忙,这项工作都要坚持到底。

    二、备课找准学习方法提升点和能力训练点,并作有效设计,会让学生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孔子和学生》这篇课文中生僻词比较多,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更是难懂,仅靠查字典、词典的办法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词语的意思。于是我紧紧抓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看看孔子的学生都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学生发现有贫穷的、富裕的;聪明的,愚笨的,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拜孔子为师,孔子什么样的学生都收为弟子。我顺势告诉学生这就叫有教无类,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果然,孩子完整正确的表达了,我告诉学生我们理解词语的这种方法就叫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外,更简洁又准确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孩子们点点头,似乎都明白了。我接着问想知道因材施教的意思,只要看看孔子四大弟子的优缺点你就能知道,果不其然,反应快的孩子告诉我意思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我顺势牵引领孩子明白了子路明白了,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句话的意思。

    下课铃响了,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孩子们说的最多的还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我感觉很欣慰。但是,小组评价的及时加分往往会隔断课堂的流畅,分散学生的思维,这是需要我考虑的问题。我决定为学生编号,当孩子回答完问题后就说自己的编号,我将能加分的孩子的编号写在黑板上方,下课有小组长负责加分;小组的加分,可以由我随时评价随时加分,也可以哪个小组代表发言,那个小组的代表得到老师点赞的话语上台加分。评价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的手段之一,无论如何操作都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更不能因为评价分散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明确目标,变成分数的俘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