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唐诗,连牙牙学语的孩子都会背诵,鹳雀楼却已经消失了几百年,消失得连遗址都无影无踪。 天上的诗人收回了登临鹳雀楼的目光,把视线移向人间的现代蒲州,永济蒲津渡的黄河岸边,那里奇迹般地涌现一座巍峨高耸、富丽堂皇、气雄万丈的阁楼。
诗人思绪纷乱…… 想当年,中都蒲州的鹳雀楼是黄河边名扬关内的高楼,地理上介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晋阳之间。 黄河在当年的风陵渡开始拐弯,向东流去,诗人以为黄河已经流向了大海。 黄河水淼淼浩然,与远方的天际线相融,夕阳最后一跃,消失在暮霭深处,凉风习习湿润了诗人的襟袖。不经意之间,成群的鹳雀鸟仿佛穿透时空一下子涌上高楼,喧声杂语突如其来,惊醒了沉思中的诗人。 大历年间随心吟就的四句诗,其中的意境早已时过境迁。楼宇随战火灰飞烟灭,盛唐颓世气象不来,锦言绣语唐诗风采不再,何以诗句几百年来传遍大江南北,五洲四海,引得现代人间费尽心思,寻寻觅觅,陡然间短促突击又显当年的鹳雀楼? 这鹳雀楼是否继续和诗人共鸣,属于盛世杰作风光无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某个深秋季节,我来过了现代的鹳雀楼,无数的高楼宏宇在眼前闪回,无数人的登楼伤怀奇幻无穷。 我只觉得,唯有震撼心灵的历史逻辑亘古不变! 试问,鹳雀还有吗?在哪里? 楼外楼内 楼内的彩塑浮雕 楼四面八方,目前萧瑟,景区似乎大而单调 离景区不远的黄河岸,滩涂绵延而深广,可以行车,却难见干流。几张羊群照。 有摄制组在拍戏,爆炸声起,浓烟滚滚。马匹也是道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