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通过对褚遂良临王羲之《兰亭序》中钩的批判,我们对此会有更深的认识。
1. 褚遂良临《兰亭序》与冯承素摹《兰亭序》在钩笔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表现为三类情况:
(1)省略钩;
(2)弱化钩;
(3)改变钩的形态。
2. 对于钩的省略应该理解为其不愿意钩。在笔画结束时改变行笔方向“钩”起是笔画本身的要求,但是在手写体中钩的最终完成是书写者意趣所在。对于钩的省略只能理解为褚遂良对钩起后意趣的呈现没有兴趣。
也
感
对于不是字中末笔的钩笔形态更是笔画间承启的需要,呈现着笔画间内在的情意关联,临帖时对此的表现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褚遂良有时会有意地忽略。
贤
列
3. 褚遂良对于钩的弱化并非寻求一种《兰亭序》原字外的别趣,而是对于《兰亭序》钩本身的功能与意义的忽略。钩呈现为轻重、粗细以及角度的多种变化是因为有着相应的情意内涵,当以较重的笔触来完成钩笔时,必然要有相应的行笔动作,而这种行笔动作并不仅仅是钩前笔画完成后的顺势提钩。显然,褚遂良对此并没有要求。
清
至
慨
同
修
情
4. 褚遂良在临作中改变原帖笔画形态有如下情况:
(1)将折锋钩起改为弧线提起。在行笔中折锋是需要缓行并瞬间调锋来完成的,显然这需要凝神用意,而弧线提起是最为方便省力的行笔方法。
盛
(2)将分段弧折的笔画作折笔直接钩起。这是将分段弧折的过程简化处理,省去了由于情意表达需要的笔形渐变过程。
视
事
揽
5. 褚遂良钩笔变化中多将角度多变的行笔方向改为平钩(竖钩)和直钩(卧钩),平钩与直钩对于结字来说能够起到常规的平衡作用,同时也减少了笔画的动态与相应的字势。
寄
地
为
朗
6. 当褚遂良将折锋钩起改为弧线提起时往往笔锋对纸的压力越来越弱,导致钩尖部分的墨量不够,损伤钩笔神气,是未能将力送到笔画末端的必然现象。
观
抱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来自: 一梦菩提 > 《书法》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褚遂良 《临兰亭序》
褚遂良书法《临兰亭序》
【砚田课堂】褚遂良临《兰亭序》之中锋化的简析
【砚田课堂】褚遂良临《兰亭序》之中锋化的简析。1. 褚遂良临《兰亭序》中笔画的中锋化改造是极为明显的特征。褚遂良临兰亭序—觞。4. ...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学习笔记
《大字阴符经》通篇461个字,我把它的字全部拆散后重新组合,发现它其实只有194个字,一大部分是重复出现的字,虽然相同的字可能用了不...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基本笔画点评,轻松解读基本笔法
如“兹”“能”等字的撇提,藏锋起笔后从右上向左下取斜势行笔, 行笔至提的起笔时,先向左下轻按后向右上行笔,渐提笔锋,以出锋收笔,...
《兰亭序》笔画形态分析与练习(一)
《兰亭序》笔画形态分析与练习(一)起笔、收笔要轻,转笔稍用力按,如下面的“宇”、“室”、“察”等字。挑上横 露锋入笔,按笔向右运行,运笔时力量下沉,取上向之弧势,挑笔向上,带出其他笔画,...
一笔一划学习《兰亭序》,这样练习才最有效果(图解)
一笔一划学习《兰亭序》,这样练习才最有效果(图解)学习《兰亭学》是学习行楷书的必炼科目,然而《兰亭序》篇幅很长,每个字每个字的...
行书第十九节
行书 兰亭序第十九节 集字古诗(一)唐代韦应物的《秋夜寄邱员外》课前导读1、本期课程内容为楷书《兰亭序》专项课,共计20节。知识目标了解王羲之及《兰亭序》的艺术特征技法目标掌握集字古诗的创作要...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35永字八法:趯
书法中当然也用折线,折线可以看作是两条线的组合,这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闲”字,箭头所指,是横笔和竖笔的结合,也就是右上角,...
《兰亭序》笔画形态分析与练习(1--3)
《兰亭序》笔画形态分析与练习(1--3)《兰亭序》笔画形态分析与练习(1--3) 古今论篆、隶、楷书笔法的人不少,但论述行书笔法的人...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