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君爱国,是傅山的羁绊,更是他一生的信念

 百了无恨 2016-03-23


武侠小说家梁羽生,笔下有一位医剑双绝的侠客

懂医术,懂剑术,更懂书画

他为了反清复明,奔走于江湖

这位奇士,其实有原型

他就是清朝傲骨凛然的傅山



傅山  画像 

 

傅山出身官宦书香世家,世代受朝廷恩惠

幼承家学,还向当时海内咸知的耿直之臣袁继咸拜师

学习书画,同时学习士人气节

自幼时起,“忠君爱国”四字已融入他的骨血

 

袁继咸为官清廉,受到魏忠贤之流的陷害

被困在京城的牢狱中

傅山为老师鸣不平,尽数变卖家财

联合其他生员,步行到京城上奏

如此极力抗争,他维护的不仅是恩师

更是家国的纯正之气

 

傅山 书册  


傅山本来一心出仕,为国效力

却不想还未一展所长

屹立300年的明朝廷已经衰颓倾倒

听闻清军占领的消息,他悲痛欲绝

“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年”

家国已亡,他也不堪再生存下去

但肩负照顾家人的责任,他不能就此轻生

 

清统治者下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悲愤的傅山,誓不肯剃头归顺清廷

他选择出家为道

终日只穿红色道袍,因此自号“朱衣道人”

“朱衣”,即朱姓之衣

或许只为时刻铭记已故的大明皇朝

 铭记自己明朝遗民的身份


傅山《草书风磴吹阴雪五律诗》轴 绫本,185.7×5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后20年,傅山积极联络抗清人士,密谋发动起义

不少人屈服于朝廷的招安

也有不少有志之士在抗击中身亡

他也曾在行动前被捕

面对各种拷问,他坚决不肯归顺

抱着必死的决心,绝食九日,几度晕厥

 

几经艰辛,拖着病体的傅山终于得救

出狱后,他隐居山林

专心致志研究经典,苦读诗书

自起别号“公之它”,意为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

既然不可阻挡武力,那必定要保存文化

傅山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抗击清廷


 

傅山《行草读传灯七言诗》轴 绫本 178.6×48.7cm 天津博物馆藏


傅山始终忠于故国

有坚守,亦有悲愤

明亡后,他把家产全部赠与族人

带着家人辗转流离

穷得只剩下一支笔,依然不肯屈服

他用笔写内心,抒发内心的愤懑

 

傅山钟情草书,写得流走畅贯,挥洒自如

字体郁勃浑厚,精妙粗犷

“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

融行、草于一体,率真自然,一气呵成

他悲愤的性情

更让他的书法有种近乎失去理智的“狂狷”


他独特的书法,受到不少人的青睐

被时人誉为“清初第一写家”


傅山《草书诗轴》 187.8×51.4cm 苏州博物馆藏


对于书法,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模仿书法,皆取决于书者的为人

 

傅山自小临摹名家书法

曾说:“于先世所传晋楷书法,无所不临”

但是他也以人品定书品

他欣赏颜真卿这样的忠国之士

所以极力推崇颜书


虽然赵孟頫的书法风行一时

而他把投降清廷的人称为“奴人”

向元朝归顺的赵孟頫自然就是他眼中的 “贰臣”

因此傅山鄙夷赵孟頫的人品,尤其厌恶他的字体

这种不习贰臣书法的行为

正是傅山自己所说的“执拗君子”行径

也是他抗击清廷的一种方式

 


傅山《草书五言诗》 轴 绢本   

纵200.8 横46.5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他的这种执拗

就算是在清廷的功名面前,也不为所动


乾隆年间,朝廷开设博学鸿词科

地方官看中他的才气,尽管他已经七十岁高龄

仍然逼他进京考试

傅山称病不去,地方官更将他的床抬到官衙

他宁死不肯进城,清廷唯有免试放还

尽管受此恩惠,他既不谢恩,也不接受

忠君的傲骨,可见一斑



傅山   《江深草阁图》 

 

故国已亡,他没有选择偷安

反而终其一生用他的方式抗击清廷

正如清代诗人所说:“巍然真气在,千古未消磨”

傅山誓不肯向统治者低头

只学忠国之人的字,只过遗民的生活

就是如此执拗地过完这一生


或许这些抗击的方式并无大效

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偏激

但这些是他为了守住他心中忠国的信念

所能做到的全部

也许贫苦,也许纠结

却是他对忠国最好的诠释


傅山(1607-1684)
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傲骨凛然的傅山一生特立独行, 对于经典、 名士、权贵时有贬损、 讽刺之语。20年坚持战斗,抗击清廷,晚年他仍自称为民,避居乡间,同官府若水火,表现了自己“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气节。

 

更多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