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最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是德国诗人歌德出版于1774年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作品使歌德的地位由德意志诗人跃升为世界诗人,在各国掀起了一股“少年维特热”。这本书的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人,以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串连起来。维特是一个市民出身的青年,向往自由和平等的生活,但当时的社会却充满着地位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使他与现实不断发生冲突。小说的书信体形式,开了德国小说史的先河。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新爱洛绮丝》,描写了平民出身的家庭教师圣·普乐和贵族学生朱丽小姐的不幸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同中世纪法国哲学家阿贝拉尔与学生爱洛绮丝相爱的情节相似,故取名“新爱洛绮丝”。作品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精神,卢梭根据人权主义的原则尖锐地指出,像圣·普乐这样在各方面都比周围人优秀的青年,应该得到朱丽的爱情,而那个社会则只承认“高贵”的血统和贵族的头衔,是何等不合理。 梵高不仅是一个绘画艺术的巨匠,也是一个驾驭文字的圣手。《梵高书信体自传》中的大多数书信是梵高写给他的弟弟提奥的。读者可以从这些信中了解提奥对哥哥的深情厚谊,以及梵高当时所处的困境。同时,这些书信中,既有对梵高日常生活的琐细描述,也有对这位艺术家被造就过程的细微刻画。 而中国最有名的书信体书,首推《傅雷家书》。这是1954年到1966年期间翻译大师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一本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傅雷教育孩子先做人、后成“家”,是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成书于清咸丰年间的《曾国藩家书》近年来大受追捧,记录了曾国藩前后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有家书近1500封。其行文从容镇定,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从而为曾国藩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让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钱学森书信选(上下)》分为上、下两卷,收录钱学森1956年至2000年的书信2100多封。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以及科学哲学等广泛领域。 本报记者 屠晨昕 整理 作者:屠晨昕 |
|
来自: MichelleDQ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