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豳风·七月》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3-24


农民的生活的问题

 

七月流12,九月授衣。一之日34发,二之日栗烈5。无衣无褐6,何以卒7岁?三之日于耜8,四之日举趾9。同我妇子,馌10彼南亩,田畯11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12。女执懿13筐,遵彼微行,爰14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15祁祁16。女心伤悲,殆17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18。蚕月条19桑,取彼斧斨20,以伐远扬,猗21彼女22桑。七月鸣鵙23,八月载2425。载玄载黄,我朱孔2627,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28,五月鸣蜩29。八月其获,十月陨3031。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3233功。言私其豵34,献豣35于公。

五月斯螽36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37,八月在宇38,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3940熏鼠,塞向墐41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42及薁43,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44,九月叔4546,采荼47薪樗48,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49,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50。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51。四之日其蚤52,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53彼公堂,称彼兕觥54:万寿无疆!

【译文】七月里火星落向西,九月里相互送寒衣。十一月呀北风吹,十二月里寒凛冽。没有衣来没有裳,何以熬过这年岁?正月里来修农具,二月迈步下田去。偕同妻子与儿女,送饭到那南田里,管田官员真是喜。

七月里火星落向西,九月里相互送寒衣。春天太阳施阳光,黄莺枝头来鸣唱。妇女挎着修美的筐,沿着小路慢慢行,改换去采柔嫩桑。春天啊它迟迟地来,要采蒿啊多又多。姑娘心里暗伤悲,大概将要与公子同归向。

七月里火星落向西,八月里呀割芦苇。养蚕季节理桑叶,取来斧子修树枝,长的枝条修理它,美好的嫩叶摘下它。七月里呀伯劳唱,八月里开始搓麻忙。染成黑呀染成黄,我染的朱红美又亮,为那公子做衣裳。

四月里远志要秀穗,五月里蝉儿开始唱。八月里庄稼要收获,十月里笋壳落下地。十一月呀打貉子,猎取狐狸取毛皮,好为公子做皮裘。十二月里大聚会,施行继承练舞忙。猎得小猪自己要,大猪献给公祭礼。

五月里蚱蜢弹腿响,六月里莎鸡振翅膀。七月里蟋蟀野地叫,八月就在屋檐下唱。九月蟋蟀跳进房,十月蟋蟀畏秋凉,来我床下好匿藏。堵住窟窿熏老鼠,塞好窗户封门缝。可怜我的妻和子,常常念叨要过年,还是住在这破屋房。

六月吃李和唐棣,七月里煮葵熬豆汤。八月里剥枣个个香,十月又收新稻粮。用此原料酿春酒,老人饮此得寿长。七月里吃瓜香又甜,八月剪断葫芦藤,九月收拾青麻果。采完苦菜砍臭椿,才轮到农夫得饭吃。

九月里修筑打谷场,十月里庄稼要进仓。黍稷晚谷加早谷,米麻豆麦喷喷香。可叹我们庄稼人,与那庄稼同命运,还要服役修宫房。白天赶紧割茅草,晚上搓绳到通宵。抓紧时间补漏房,开年又要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响,正月里送冰到窖藏。二月早晨来取冰,献羔及韭祭神忙。九月萧瑟初降霜,十月扫尽打谷场。捧上美酒大家尝,人们喊着杀羔羊。大家登上那高堂,双手捧起牛角觥,共祝万寿又无疆!

【说明】《七月》诉说的是农民们一年的生活的问题。这是一首叙事的山歌,叙述了普通农民一年的生活状况。全山歌按月、按季节时令,有层次地叙写了农民们从春耕到秋收、养蚕、纺织、染缯、打猎、修房、酿酒、凿冰、祭祀等劳动和生活情况,使我们得以了解西周、春秋时期农民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情状。农民们一年四季艰苦劳动,流血流汗,收获了很多劳动果实,可是到最后,他们仍是一无所有,无衣无褐,住着破烂小屋,过着悲惨的生活。尽管如此,十月里扫尽打谷场后,他们仍要载歌载舞,杀羊饮酒,共祝这天地万寿无疆。这就是他们在载歌载舞时所唱的山歌,既可以集体合唱,也可以对唱。平时亦可按节令自己个人哼唱。这种乐观情绪,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现代人。我们不是也在舞蹈中寻得了快乐,并发泄了痛苦吗?!

——————————————————

【注释】1.流:(liú留)《诗·小雅·小弁》:“譬彼舟流,不知所届。”《管子·宙合》:“渊泉而不尽,微约而流施。”这里用为向下行之意。

2.火:(huǒ伙)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尔雅·释天》:“大火谓之大辰。”《左传·庄公二十九年》:“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论衡·言毒》:“火为口舌之象。”

3.一之日:指周历正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下文“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都是指周历而言,即夏历的十二月、正月、二月之意。

4.觱发:(bifā珐)这里用为北风猛吹之意。

5.栗烈:(lì丽liè劣)凛冽。

6.褐:(he)《诗·豳风·七月》郑玄笺:“褐,毛布也。”《墨子·尚贤中》:“傅说被褐带索,庸筑乎傅岩。”《孟子·公孙丑上》:“不受於褐宽博,亦不受於万乘之君。”《韩非子·喻老》:“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从者衣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最早用葛、兽毛,后通常指大麻、兽毛的粗加工品,古时贫贱人穿。

7.卒:(zú足)《诗·邶风·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卒。”朱熹注:“畜,养。”《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这里用为终止、完毕之意。

8.于耜:(yú愚sì四)整修农具。

9.举趾:(jǔ沮zhǐ止)迈步下田。

10.馌:(ye)《诗·小雅·甫田》:“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诗·周颂·载芟》:“侯彊侯以,有嗿其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妻馌之,相待如宾。”《说文》:“馌,饷田也。”这里用为给在田耕作的人送饭之意。

11.畯:(jùn)《诗·小雅·甫田》:“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指中国西周时管理奴隶耕种的官。

12.仓庚:(cānggēng)即黄莺鸟。《诗·豳风·东山》:“仓庚于飞,熠耀其羽。”《诗·小雅·出车》:“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13.懿:(xi)《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瞻卬》:“懿厥哲妇,为枭为鸱。”《诗·周颂·时迈》:“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尔雅·释诂上》:“懿,美也。”《说文》:“懿,专久而美也。”段玉裁注:“专一而后可久,可久而后美。”这里用为动词,犹言“修美”之意。

14.爰:(yuán)《书·盘庚》:“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诗·邶风·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诗·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诗·大雅·緜》:“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诗·大雅·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这里用为改易、更换之意。

15.蘩:(fán)《诗·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诗·小雅·出车》:“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尔雅·释草》:“蘩,皤蒿,又,蘩之丑。秋为蒿。”《说文》:“蘩,白蒿也。从草,緐声。”今俗谓之蓬蒿菜,叶似艾,粗于青蒿,白于众蒿,可为菹。

16.祁:(qí齐)《诗·召南·采蘩》:“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诗·小雅·出车》:“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诗·商颂·玄鸟》:“来假祁祁,景员维河。”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17.殆:(dai)《书·顾命》:“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孟子·梁惠王上》:“殆于不可。”《史记·留侯世家》:“沛公殆天授。”这里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之意。

18.萑苇:(huánwěi)芦类植物。初生名“菼”,幼小时叫“蒹”,长成后称“萑”。《诗·小雅·小弁》:“有漼者渊,萑苇淠淠。”《管子·地员》:“薜下于萑,萑下于茅。”

19.条:(tiáo)《书·盘庚》:“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管子·明法解》:“百官条通,群臣显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治乱之条贯。”这里用为条理、次序之意。

20.斨:(qiang)《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这里用为方孔的斧子之意。

21.猗:(yi)《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诗·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诗·小雅·巷伯》:“杨园之道,猗于亩丘。”《诗·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诗·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这里用为形容长而美好之意。

22.女:(nǚ钕)《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诗·大雅·大明》:“于周于京,缵女维莘。”《诗·鲁颂·閟宫》:“上帝临女。”《诗·商颂·殷武》:“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论语·公冶长》:“女,器也。”《荀子·宥坐》:“吾语女其故。”《集韵·语韵》:“女,尔也。通作汝。”这里用为代词,表示第二人称“你”之意。

23.鵙:(jú局)鸟名,又名“伯劳”。背灰褐色,尾长,上嘴钩曲,捕食鱼虫小鸟等,是一种益鸟。《楚辞·九思》:“左见兮鸣鵙,右睹兮呼枭。”《吕氏春秋·仲夏纪·仲夏》:“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24.载:(zài)《易·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书·皋陶谟》:“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孔传:“载,行;采,事也。”孔颖达疏:“载者,运行之义,故为行也,此谓荐举人者,称其人有德,欲使在上用之,必须言其所行之事。”《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宾客,则摄而载果。”《管子·形势》:“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尹知章注:“载,行也。”《老子·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小尔雅·广言》:“载,行也。”这里用为施行之意。

25.绩:(jì击)《诗·陈风·东门之枌》:“不绩其麻。”《管子·事语》:“女勤于辑绩徽织,功归于府者。”《说文》:“绩,缉也。从糸,责声。”这里用为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之意。

26.孔:(kǒng)《书·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诗·周南·汝坟》:“父母孔迩。”《诗·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诗·大雅·卷阿》:“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诗·周颂·有客》:“既有淫威,降福孔夷。”《老子·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玉篇·乙部》:“孔,嘉也。”这里用为美好之意。

27.阳:(yáng)《诗·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吕氏春秋》:“得时之麻,必芒以长,疏节而色阳。”曹植《洛神赋》:“神光离合,乍阴乍阳。”这里用为颜色明亮之意。

28.葽:(yao)植物名。即远志,可入药。

29.蜩:(tiáo)《诗·小雅·小弁》:“莞彼柳斯,鸣蜩嘒嘒。”《诗·大雅·荡》:“如蜩如螗。”《庄子·达生》:“见佝偻者承蜩。”《礼记·内则》:“爵鷃蜩范。”《考工记·梓人》:“旁鸣蜩蜺属。”《说文》:“蜩,蝉也。”这里用为蝉之意。

30.陨:(yǔn)《易·姤·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左传·庄公七年》:“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尔雅·释诂》:“陨,坠也。”《说文》:“陨,从高下也。”《玉篇·阜部》:“陨,落也,坠也。”这里用指为落下之意。

31.箨:(tuò拓)新笋初脱谓之箨。这里用为笋壳脱落之意。

32.缵:(zuǎn)《书·仲虺之诰》:“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书·君牙》:“作股肱心膂,缵乃旧服。”《诗·大雅·大明》:“于周于京,缵女维莘。”《诗·鲁颂·閟宫》:“奄有下土,缵禹之绪。”《礼记·中庸》:“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说文》:“缵,继也。”这里用为继承之意。

33.武:(wǔ午)《易·履·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诗·小雅·渐渐之石》:“武人东征,不遑朝矣。”《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吕氏春秋·大乐》:“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这里用指为舞,古武、舞通。武人,在祭祀仪式上舞蹈之人。

34.豵:(zong)《诗·召南·驺虞》:“一发五豵。”《玉篇》:“豵,牡豕也。”《本草纲目》:“豕生六月曰豵。”古时猪生六个月叫豵。这里用为小公猪之意。

35.豣:(jiBn)这里用为大猪之意。

36.斯螽:(sī思zhōng)虫名。蝗类的总名,身体绿色或褐色,善跳跃,对农作物有害。《庄子·至乐》:“乾余骨之沫为斯弥,斯弥为食醯。”

37.野:(yě也)周代王畿内的特定地区。周制,王城外百里曰“郊”,郊外至五百里疆又分“甸、稍、县、都”,各百里。野指“郊”之外。《易·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墨子·非乐上》:“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王念孙杂志引王引之云:“野,即宇字也,古读野如宇,故与宇通。”这里用指为郊外很远的地方,也就是荒野,旷野之意。

38.宇:(yǔ雨)《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峻宇彫墙。”《诗·豳风·东山》:“果臝之实,亦施于宇。”《诗·大雅·緜》:“聿来胥宇。”《诗·大雅·桑柔》:“忧心慇慇,念我土宇。”《楚辞·招魂》:“高堂邃宇。”《国语·周语》:“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这里用为房屋之意。

39.穹:(qióng)《诗·豳风·东山》:“洒扫穹窒。”这里用为窟窿之意。

40.窒:(zhi)《易·讼·辞》:“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诗·豳风·东山》:“洒扫穹窒。”《尔雅·释言》:“窒,塞也。”郭璞注:“谓塞孔穴。”《庄子·达生》:“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成玄英疏:“窒,塞也。”《集韵·屑韵》:“窒,塞穴也。”这里用为堵塞,不通畅之意。

41.墐:(jin)《诗·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管子·轻重己》:“教民樵室钻鐩,墐灶泄井,所以寿民也。”《礼记·月令》:“皆墐其户。”《说文》:“墐,涂也。从土,堇声。”这里用为用泥涂塞之意。

42.郁:(yù语)植物名。即郁李。

43.薁:(yù玉)即“郁李”,一种落叶小灌木,似李而形小,果味酸,肉少核大,仁可入药。亦称“唐棣”。

44.壶:(hú胡)古通“瓠”。瓠瓜,也叫葫芦。《鹖冠子·学问》:“中流失船,一壶千金。”《淮南子·说林》:“尝抱壶而度水者,抱而蒙火。”这里用为葫芦之意。

45.叔:(shū输)《说文》:“叔,拾也。”这里用为收拾之意。

46.苴:(ju)大麻的雌珠,开花后能结果实。这里用为青麻的子实之意。《楚辞·大招》:“醢豕苦狗,脍苴蒪只。”

47.荼:(tú图)《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诗·大雅·緜》:“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尔雅·释草》:“荼,苦菜。”苣菜属和莴苣属植物的一种苦菜。

48.樗:(chū初)臭椿与柞树。比喻无用之材。多用于自谦之辞。也作樗材。《诗·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49.穋:(lù陆)《诗·鲁颂·閟宫》:“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管子·地员》:“其种,大穋杞、细穋杞。”后种先熟的谷类,这里用为早谷之意。

50.绹:(tao)《广雅·释器》:“绹,索也。”这里用为绳索之意。

51.凌阴:(língyīn)阴同“窨”,收藏冰块的地窖。

52.蚤:(zǎo)《管子·乘马》:“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礼记·中庸》:“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於天下者也。”《荀子·大略》:“杀大蚤,朝大晚,非礼也。”《韩非子·扬榷》:“主不蚤止,狗益无巳。”《淮南子·天文》:“日至于曾泉,是谓蚤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这里用为“早”之意。

53.跻:(ji)《易·震·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诗·商颂·长发》:“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尔雅·释诂》:“跻,升也。”《说文·足部》:“跻,登也。”这里用为升上、登上高处之意。

54.兕觥:(sigōng)古代一种酒器。《诗·小雅·桑扈》:“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周颂·丝衣》:“鼐鼎及鼒,兕觥其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