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桌会议】冰雪与户外运动价值创新

 孤凤 2016-03-24
导读
体育商业评论
2015年11月14日,由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主办,北京价值工程学会体育产业价值工程专业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经济与产业教研室承办的“2015中国体育产业价值创新论坛”圆满落幕。应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强烈要求,我们将在论坛的唯一公众平台“体育商业评论”陆续发出论坛内容的报道,敬请期待!今天是主题为“冰雪与户外运动价值创新”圆桌会议的部分。


冰雪与户外运动价值创新


冰雪产业大发展下西藏的价值发现



尼玛次仁(西藏体育局副局长、西藏登山学校校长):大家好!我是一名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同时肖淑红老师是我的导师。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登山户外运动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文)印发以来,包括西藏在内很多地方成为我国最具有发展冰雪运动或山地户外运动潜力的地区。

国务院46号文件印发一年来,西藏体育局也积极推动本地区的贯彻落实工作,已出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藏政发〔2015〕80号文)。目前,我们把西藏体育产业发展布局定位于形成以喜马拉雅登山(探险)为龙头、山地户外运动为重点的体育产业。

10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在山西太原召开的“2015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贵州体育局局长讲,农耕时期农民最值钱,工业时期海洋港口最值钱,现阶段山地资源最值钱。西藏发展冰雪运动或山地户外运动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拥有一大批卓越的户外资源,并具有无可比拟的人才资源,未来西藏户外运动发展潜力无限,前景广阔。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参与登山户外运动人数也与日俱增。西藏登山户外运动进入新世纪以来,由政府组织的登山活动不断减少,而与此相对,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进藏登山,商业登山全面崛起,势头强劲。西藏几乎每年都组织面向业余登山爱好者的登山大会,同时依托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及精湛的登山技术,向国内外登山者提供各类服务。目前,有诸多企业家登山爱好者,比如: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总裁郁亮、北京中坤投资集团创始人—黄怒破、北京今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王秋杨等都登上了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内众多雪山。西藏高海拔山峰也成为了企业家登山爱好者的后花园。

10月份,我们还举办了“第二届户外运动大会暨第十三届登山大会”,“首届珠峰冰川西藏登山户外运动产业论坛”作为大会子项目,我特意邀请肖淑红老师在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为我们体育和旅游部门工作人员授课,肖淑红老师讲授了关于体育产业价值分析方面的知识,并对进一步发展西藏登山户外运动产业方面也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目前,中国户外用品销售整体来看,国内户外用品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过去大家所熟知大多是国外品牌,如the north face、mountain hard wear、jack wolf skin等等,不过现在市场上多了本土品牌和产品,如探路者、凯乐石等等。有专家认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户外用品市场在美国,欧洲第二,眼下欧洲户外用品市场销售额是中国的两倍,但中国市场增长十分迅猛,未来八到十年内,中国就会取代欧洲,成为全球第二大户外用品市场。

此外,从冰雪运动或山地户外运动自身发展来讲,其中滑雪项目是个巨大产业。过去万达集团在长白山投资建立国际旅游度假区,光是滑雪场建造就投资近两百个亿元;去年万科集团在松花湖又投资百亿元建造滑雪场。今年2022年冬奥会花落北京,据估算,此次冬奥会所涉及的冰雪运动带动的其他关联产业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

“2015年全国体育产业高峰论坛”上探路者体育事业群总裁张涛讲,未来他们还要在长江以南修建十所以上滑雪场,这个投资力度是非常大,可见滑雪运动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因此,我本人也曾建议西藏体育和旅游相关部门在拉萨建造一所滑雪场,目前选址规划于拉萨河对岸山口,但拉萨本身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客观性因素影响,投入资金方面相对较大。拉萨建造滑雪场主要可以提高西藏冬季旅游业发展,推动拉萨国际旅游城市创建。

中国登山户外的1+M体系价值构建

丁祥华(中国登山协会项目部主任):各位下午好,在说体育产业之前,我先说一下我们登山户外行业,介绍一下登山协会。我们之前做的更多的是登山户外事业相关的。所谓事业就是做基础、做体系建设、做运动的途径和推广。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才可以提高到产业。应该讲我们做的不光是中国登山协会,包括代理性的行业,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做的1+M体系。


什么叫1+M,就是我们有一个核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开发新的工作。现在我们做到了1+8。我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1就是我们一直以赛事活动为核心,后来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赛事活动开展起来的。那个8是什么,我也给大家罗列一下:

第一,培训体系建设。因为登山也好,户外也好是非奥项目,所以体育院校过去这么多年关注度相对较少。这几年是变了。在过去那么多年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靠中国登山协会和地方登协一起来做的。这个很好的给我们解决了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这样一想任务。

第二,救援体系。大家知道登攀户外是风险比较高的,出事的概率也比较高,救援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硬件标准体系的建设。我们知道运动需要场所,场所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否则就是比较混乱的一个情况。

第四,保险体系。当然这个也跟行业有关系。其实我觉得高危运动需要保险,但一般的比如跑步或者健身也一样会有运动受伤的问题其实运动健康保险应该是一个让我们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保驾护航的。

第五,青少年推广。我们认为无论是从运动的发展还是产业的培养,青少年这个群体是非常重要的。像这个青少年攀岩的推广,户外营地的教育以及登山夏利营,都需要从青少年开始推广。

第六,高校的推广。我们认为任何一项运动的推广高校都是主力军,给我们培养管理人才、技术力量包括建立专门的体系。

第七,科研。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理论的支持。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好几年,成效不断显现。我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再从科研成果里指导我们的实践,应该说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第八,安全户外教育。毕竟像登山、攀岩户外运动这些喜欢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一整套的计划,也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的支持。

刚才我介绍了一下从事业发展的角度如何来做登山户外这个行业的,我先花几分钟说一下怎么把事业变成产业。46号文件发布了以后,体育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包括我们中心在内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


从户外登山产业这个角度讲,我给他分了三个层面:


第一,场馆设施的建设。就行业而言我们要建大量的户外基地、户外营地、登山步道、攀岩公园和室内的人工攀岩场馆。这些应该属于基础建设投资,这一块在整个产业大概占了10%,是相对比较小的。

第二,装备器材。登山户外这个器材市场是非常大的。需要大量的着装、露营灯技术装备。这一块占了我们整个产业最大的一块,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去年中国登山行业用品的统计,这个规模大约是一百八十亿,加入它的占比是百分之七十的话,那登山户外整个规模大概是两百六十亿这样的一个预测。

第三,服务业。这里边服务跟消费是对应的,按照体育产业的花费有赛事表演、培训、中介、运动保险和视频转播、会展、论坛等。我给大家先简单介绍这么多,谢谢。

中国滑雪登山产业的价值分析与国际比较


康华(著名登山向导):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零二年到零六年跟尼玛校长在西藏登山学校作为教练和登山活动组织。零六年到一三年作为教练参与中国登山协会和国内一个户外品牌奥索卡,作为一个登山向导的一个项目。一三年到现在是做一些跟产品相关的。所以今天上午包括刚才专家和嘉宾都是以学术方面对体育产业价值作的论述。我就从一线从业者的角度具体的工作实践给大家做一个滑雪登山项目的介绍。


滑雪登山是大众滑雪和山地结合的一个很好的项目。而且现在在国内算一个空白,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和我所了解的商业价值的实现。

近五年来,登山运动和滑雪运动是越来越交叉了。尤其是登山的人群不管是作为中国登山队这种职业人群还是作为登山爱好者都开始从事登山滑雪这项运动。当然这个大背景是滑雪人口的急剧增长。我了解的数据还是举办冬奥会成功之前,北京周边最好的滑雪场南山滑雪场,他们上上个雪季是二十四万,但是去年就是三十万,增长很快。在崇礼地区万隆比较有代表性,他们上上个雪季是六万,上个雪季是十万。这说明尤其是申奥成功以后,中国大众滑雪这个市场会急剧增长。




以下是我对发展冰雪产业的看法:


第一,放低门槛。像健身、慢跑一样大多数人可以参加的一个运动。


第二,定制化的服务。现在想雪场里的滑雪学校是很粗放式的,你来他带你一个小时多少钱。其实很多教练不是针对客户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教学,而是所有人都一样。而滑雪登山完全可以进行定制,就跟私教一样,这种机会是很大的。


第三,专业装备开发。具我了解,这一部分在国内是一个空白,而相关的需求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这方面不仅包括滑雪登山的器材,还有雪地安全的器材。雪地安全这块不管是登山还是救援,随着滑雪人口的增长会有越来越多人会在雪场以外的地方去滑雪,这样雪地安全是完全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这块在器材和技术方面在国内也是一个空白。所以这里面蕴藏着很大的商机。这就是我所能想到的,以我自身的感受对登山和滑雪一个大背景的介绍。


滑雪市场问题与机遇价值探讨


苏子灵(户外OUTSIDE杂志编辑部主任):大家好,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户外杂志的编辑。从登山来讲这几位都是我的前辈,我就从媒体人的角度说说冰雪。我个人比较喜欢滑雪和户外,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对滑雪这些年的理解吧,中国的冰雪欲动与国外相比确实是初级阶段,不管我们的滑雪场建的有多么高大上,我们的细节包括整个产业的认知我觉得仅仅是一个初级阶段,但是近些年来滑雪产业发展属于一个迅猛的阶段。我查了一下中国滑雪协会的数据,九六年我们滑雪人次为一万人次,当年滑雪的那一批人现在已经成长到了老前辈,他们已经不屑于在中国划了,都去国外划。一零年时候这个数据是五百万人次,去年滑雪人次已经突破了一千万。




我们也知道二零二二年冬奥会已经申办成功了,现在我们三亿的冰雪人口,我觉得三亿冰雪人口是巨大的人口,世界上任何国家不可能承诺有三亿冰雪人口,所以我认为未来七年这个要翻十倍。现在谈一下基本的问题。从我个人的感受我觉得中国的雪场整体的管理和服务的认知都是非常初级的,据我所知有些雪场的老总他们不滑雪,也不会滑雪,这有时候也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对于很多去滑雪的人来说,滑雪是为了体验,滑雪频次偏低。我觉得这个也是由于滑雪场的设置不太合理的一个地方。现在问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我说你们去不去滑雪,他们第一个反应是太贵了、太远了、我还要置办一套装备,这些装备七个月里都要扔在家里。


对于现在国内冰雪产业的机遇来说,我归纳了几个方向:


第一,滑雪资讯类。滑雪咨询加上电商,基本上是打造一个滑雪的O2O的平台,线上提供滑雪的相关咨询,必须雪场的信息,装备的挑选,预约教练你可能在一个手机的APP中就可以完成。


第二,滑雪社交。建立一个垂直社交网络,或者从某项服务切入。比如我现在有这个消费能力的,我想提高滑雪能力也想对外show我跟所有滑雪者都不一样的,比如我去东北、黑龙江滑一个双板的野雪场那么想一想怎么能打造一个东西,忽然一个公司说我给你提供国内最棒的教练,其实就是私人订制,那个客户也很满意,教练可能就是或内少数几个极其优秀的运动员,这样可以带动去滑雪,这种体验可能是不一样的。


第三,滑雪旅游。我们国家冬雪旅游其实启动还是挺晚的然后我觉得滑雪场周边的配套设施还不是很完善,酒店的接待能力还比较差,但是冰雪旅游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就是一些旅游公司去做一些冰雪人口的“人贩”怎么从这些人上挣钱。


第四,场地加赛事加培训。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模式就是利用场地的资源,把场地和俱乐部的培训相结合,同时引进或自己创办一些赛事,然后做一些体育娱乐性的内容,这个是参考媒体做一些冰上表演,冰上表演属于滑冰和文艺表演相结合,直到我有一次实地去看了一次花滑,我觉得花滑的魅力还是十分大的,所以做冰上表演经营这个东西也是十分有前途的。那我分享的就是这些。


本期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