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山有村曰鸡鸣

 圆角望 2016-03-24

    文靖

    要说南山最吸引我的,非400米高山上的鸡鸣村莫属了——唯一江南山居古建,逛一村而知江南。

    前一晚借宿山下李家园村。鱼头汤、山笋黄瓜煲、一盘肥硕碧绿的蕹菜,一瓶天目湖纯生,是夜,入耳的天籁也是阒然。

    晨起推窗,三只阿黄各据一方,在清凉里做梦。远山连绵,岚雾缥缈。一条清澈的溪流自门前潺潺而过。山太空了,早市人声亦觉遥远。餐毕,直奔数十米开外南山竹海。搭坐观光小火车和地面缆车到达山顶鸡鸣村时,尚少人来往,刻有“鸡鸣村”三字的木质牌楼越显古朴盎然。山风乍起,游人衣袂轻飞,仿佛遁身世外,一村清净如禅,抬眼就是清明世界。

    这座高山村落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溧阳境内,鸡鸣三省。建筑大体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派儒道大家之风,又不乏江南园林的温和安稳气质。当地旅游部门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竹艺坊、老油坊,写有“南山孝母酥、贞女酥”的市招彩旗,用竹竿挑了插在门首,随风飘扬。只是山高地远,村民出尘入世,岂止艰难。如此仍有一脉学风相承,南山私塾便为佐证,由本村首富金氏捐建。私塾往前便是金宅,一座明末清初时期老宅,古旧的木质结构,三进两院式楼阁,下殿上宅,一楼三厅,轿厅、会客主厅、休息内厅,二楼卧室、书房。纵观金宅紧凑实用,也是小户人家所有,萌出资办学之心,实难能可贵也。

    村中尚存木楼古戏台、古兵营遗迹、 明朝民居遗址等,东南角有一高大墙体,近看竟是 “大夫第”。破损的对开木门之上,一把废弃的旧铁锁已是锈迹斑斑,换作一把新铜锁把门。大夫官职始出先秦,明清时期,大夫一般指中下级政府文职官员。偏远的高山之巅,出一位文官已是不易,遑论大小。大夫第门前的两座石缸早已储满经年的雨水,墙角青苔苍苍,墙上的一砖一瓦,院内的一草一木,都是主人无限荣光的历史见证。

    三寸门缝里窥探,除了两盏灯笼,雕花阁楼、空旷的天井之“一斑”,并不能见其他。大夫何人,不得而知。每扇门的背后,都关着不为人知的故事。透过前朝遗物老宅门,假想所传递出来的时代变迁,光影翻转,房主几代人的生活况味以及去向何处,不禁叫人心生繁漪点点,感叹时空延伸,岁月轮回。门上一对铜质狮子头门扣和穿狮鼻而过的门环,显得分外精气有神,演绎着一段无爱而喧嚣有情则寂静的世态纹理。深宅大院,村之一隅,并不敢妄为,怕那哐当一声回响 ,惊落檐下的尘埃,吓到旧时的小姐。

    仿佛什么也没看到,又仿佛一切尽在眼底。折回指示线路,不远即是一圆形拱门,青石垒就,写有号牌:聆听竹海115。在我看来,一条短促的时光隧道而已。三万五千亩竹海波澜起伏,浩荡如烟,聚集而居的土著居民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迁居山下,数百年沧桑转眼洗刷殆尽,唯有竹韵清远,鸡鸣沉香。一侧幽竹茂林下,成片的红色曼殊沙华怒放,有蝶飞来,又翩然而去。天光渐开,日上三竿,游人缤纷。

    经此拱门出村,有竹文化园、熊猫馆、黄金桥,一圈下来,预备进鸡鸣村站等候下山,听到村中锣鼓喧嚣,隐约人语,知村中戏台一场狮王表演即将上演,遂一饱眼福去。至此,这一趟,总算圆满。

    除了上锁的大夫第。

    再想,也并无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