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劉朝飛輯:四庫全書中所見博物類之書提要

 文武不全 2016-03-24
jingxuewenxian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二卷
吳陸璣撰。

明北監本《詩正義》全部所引,皆作陸機。考《隋書·經籍志》“《毛詩草木蟲魚疏》二卷”注云:烏程令吳郡陸璣撰。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二卷,注云字元恪,吳郡人,吳太子中庶子烏程令。《唐書·藝文志》亦作陸璣。則監本爲悞。又毛晉津逮秘書所刻,援陳振孫之言,謂其書引《爾雅》郭璞注,當在郭後,未必吳人,因而題曰唐陸璣。夫唐代之書,《隋志》烏能著錄?且書中所引《爾雅注》僅及漢犍爲文學樊光,實無一字涉郭璞。不知陳氏何以云然。姚士粦跋已辨之,或晉未見士粦跋歟?

原本久佚,此本不知何人所輯。大抵從《詩正義》中錄出。然《正義·衛風/淇澳篇》引陸璣疏“淇澳二水名”今本乃無此條,知由採摭未周,故有所漏,非璣之舊帙矣。又《衛風》“椅桐梓漆”一條,稱今雲南?牱人績以爲布,考《漢書·地理志》益州郡有雲南縣,《後漢書·郡國志》永昌郡有雲南縣,皆一邑之名。《唐書·地理志》姚州雲南郡,武德四年以漢雲南縣地置。盖至是始升爲大郡。而袁滋《雲南記》,竇滂《雲南別錄》諸書作焉。璣在三國,即以雲南配?牱,似乎諸家傳寫又有所竄亂,非盡原文。然勘驗諸書所引,一一符合,要非依託之本也。末附載《四詩源流》四篇,而《毛詩》特詳。考王柏《詩疑》已詆璣所載與《經典釋文》不合,王應麟《困學紀聞》亦議其誤以曾申爲申公,則宋本已有之,非後人所附益矣。蟲魚草木,今昔異名,年代迢遙,傳疑彌甚。璣去古未遠,所言猶不甚失真。《詩正義》全用其說。陳啟源作《毛詩稽古編》,其駁正諸家,亦多以璣說爲據。講多識之學者,固當以此爲最古焉。


——四庫提要 經部十五 詩類一 



《毛詩陸疏廣要》四卷

吳陸璣撰,明毛晉注

吳陸璣撰,明毛晉注。晉原名鳳苞,字子晉,常熟人。家富圖籍,世傳影宋本,多所藏收。又喜傳刻古書,汲古閣板至今流布天下。故在明季,以博雅好事名一時。嘗刻《津逮秘書》十五集,皆宋元以前舊帙。惟此書爲晉所自編。

陸璣原本二卷,每卷又分二子卷,蓋儲藏本富,故徵引易繁,採摭既多,故異同滋甚,辯難考訂,其說不能不長也。其中如“南山有臺”一條,則引韻書證其佚脱。“有集維鷮”一條,則引《詩緝》證其異同。其考訂亦頗不苟。至於嗜異貪多,每傷支蔓。如“鶴鳴於九皋”一條,後附《焦山瘞鶴銘考》一篇,蔓延及於石刻,於經義渺無所關。核以詁經之古法殊,乖體例然。雖傷冗碎,究勝空踈。明季說《詩》之家,往往簸弄聰明,變聖經爲小品。晉獨言言徵實,固宜過而存之。是亦所謂論其世矣。

——四庫提要 經部十五 詩類一 



《毛詩名物解》二十卷

宋蔡卞撰

宋蔡卞撰。卞字元度,興化仙游人,熙寧三年與兄京同舉進士第,仕至觀文殿學士,事迹具《宋史》。

自王安石《新義》及《字說》行,而宋之士風一變。其爲名物訓詁之學者,僅卞與陸佃二家。佃安石客,卞安石壻也。故佃作《埤雅》,卞作此書,大旨皆以《字說》爲宗。陳振孫稱卞書議論穿鑿,徵引瑣碎,無禆於經義,詆之甚力。蓋佃雖學術本安石,而力沮新法,齗齗異議,君子猶或取之。卞則傾邪姦憸,犯天下之公惡,因其人以及其書羣相排斥,亦自取也。然其書雖王氏之學,而引証發明,亦有出於孔頴達、陸璣之外者,寸有所長,不以人廢言也。且以邢昺之僉邪,而《爾雅之疏》列之學宮,則卞書亦安得竟棄乎?書凡十一類,曰釋天、釋百穀、釋草、釋木、釋鳥、釋獸、釋蟲、釋魚、釋馬、雜釋、雜解。陳氏《書錄解題》稱分十類,蓋傳寫誤脫一字也。


——四庫提要 經部十五 詩類一 



《詩集傳名物鈔》八卷
元許謙撰。

元許謙撰。謙有《讀書叢說》,已著錄。謙雖受學王柏,而醇正過之。研究諸經,亦多明古義。故是書所考,名物音訓,頗有根據,足以補集傳之闕遺。惟王柏作二南相配圖,移《甘棠》《何彼禯矣》於《王風》,而去《野有死麕》,使《召南》亦十有一篇,適如《周南》之數,師心自用,竄亂聖經,殊不可訓。而謙篤守師說,列之卷中,猶未免門戶之見。至柏所刪《國風》三十二篇,謙疑而未敢遽信,正足見其是非之公。吳師道作是書序,乃反謂已放之鄭聲,何爲尚存而不削,於謙深致不滿,是則以不狂爲狂,非謙之失矣。卷末譜作詩時世,其例本之康成,其說則改從集傳,蓋淵源授受各尊所聞。然書中實多采用陸德明《釋文》及孔頴達《正義》,亦未嘗株守一家,名之曰鈔,蓋以此云。


——四庫提要 經部十六 詩類二 




《詩名物疏》五十五卷

明馮復京撰



明馮復京撰。復京字嗣宗,常熟人。

是書因宋蔡元度《詩名物疏》而廣之,徵引頗爲賅博,每條之末,間附攷證。如“被之僮僮”鄭箋以被爲髲髢,集傳以爲編髮,復京則據《周禮》追師謂編則列髮爲之,次則次第髮長短爲之,所謂髲髢,定集傳之誤混爲編。又如《鄭風·緇衣》,集傳以爲緇衣羔裘,大夫燕居之服,復京則據賈公彥《周禮疏》以爲卿士朝于天子,服皮弁服,其適治事之館改服緇衣,鄭箋所謂所居私朝,即謂治事之館。其議論皆有根柢。惟所稱六家,乃謂齊魯毛韓鄭箋朱傳,則古無是名,而自復京臆創之。且毛鄭本屬一家,析而爲二,亦乖于傳經之支派。要其大端可取,固毋庸以一眚掩也。


——四庫提要 經部十六 詩類二 



《續詩傳鳥名卷》三卷
國朝毛奇齡撰

國朝毛奇齡撰。奇齡作《毛詩續傳》以避仇佚,之後從隣人吳氏子得卷末鳥名一卷,與其門人莫春園、張文檒共緝綴之,衍爲三卷。大意在續毛訓而正朱傳。每條皆先列集傳之文於前,而一一辨其得失。考訓釋《毛詩》草木蟲魚者,自吳陸璣以後,作者實繁。朱子作《詩集傳》,大旨在發明美刺之旨,而名物訓詁則其所畧。奇齡此書,則惟以考證爲主,故其說較詳。惟恃其博辨,往往于朱子集傳多所吹求,而所言亦不免于踈舛。如奇齡所作《毛詩省篇》既以《齊風·鷄鳴》爲讒人,此書又用舊說爲賢妃之告旦,前後自相矛盾。鷦鷯之名桃蟲,猶竊脂之名桑扈,原不因水而名。奇齡乃謂所棲所食,俱不在桃,以喙銳如錐,專剖葦中蟲食之,謂之掏蟲,掏桃字通,尤杜撰無理。至于解“睍睆黄鳥”用毛萇舊訓,于義本長,乃謂鸎字從二目一八,其二目者離二之目,一八者艮八之喙,又謂鶯字從二火,離爲目,目本離火,《尚書·洪範》伏傳以五事之目屬五行之火,鶯首之戴兩火,即鸎之戴兩目。此雖王安石之《字說》,不穿鑿至此矣。然大致引證賅洽,頗多有據。錄而存之,以廣考訂,固不害于多識之義爾。


——四庫提要 經部十六 詩類二 



《詩傳名物集覽》十二卷
國朝陳大章撰

國朝陳大章撰。大章字仲夔,號雨山,黃岡人,康熙戊辰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母老乞歸。其於《毛詩》,用功頗深。所作《集覽》,本百卷,凡三易稿而後成。此乃其先行摘出付梓之本。凡《鳥》二卷,《獸》二卷,《蟲豸》一卷,《鱗介》一卷,《草》四卷,《木》二卷。蓋尤其生平精力所注也。

《毛詩》自陸璣以下,詮釋名物者,毋慮數十家。此書成之最後,故於諸家之說,採輯尤夥。其中體例之未合者,如釋“鶉之奔奔”則《《莊子》》之鶉居,《列子》之蛙變,以至“朱鳥爲鶉首”“子夏衣若懸鶉”之類,無所不引;釋“雞棲于塒”,則《列子》之木雞,《《呂氏春秋》》之雞跖,《漢官儀》之長鳴雞,亦無不備載。皆體近類書,深乖說經之旨。又,每條首録朱傳,大意以紫陽爲主。故如“鄂不韡韡”則取豈“不光明”之義,而駁“鄂作萼”“不作跗”之說,以爲不煩改字,亦過於偏執。至如載宋太宗賜耶律休格【原作休哥今改正】旗皷事,則以遼事誤作宋事,尤爲乖舛。然其徵引既衆,可資博覽,雖精雅不足,而繁富有餘,固未始非讀《詩》者“多識”之一助也。


——四庫提要 經部十六 詩類二 



《毛詩類釋》二十一卷,續編三卷
國朝顧棟高撰

國朝顧棟高撰。棟高字震滄,無錫人,康熙庚子舉人,官內閣中書舍人。乾隆辛未薦舉經學,授國子監司業,後特恩加祭酒銜,終於家。

是編成於乾隆壬申序文案語,皆稱臣,蓋經進之本。凡分二十一類。其序中抒所自得者,如於釋地理,知邶鄘衛乃三地名,非三國名;於釋山,知“崧高維嶽”乃吳岳,非中岳;於釋水,知吉日之漆沮非《緜詩》潛頌之漆沮;於釋時令,知公劉已先以建子爲正;於釋祭祀,知禘與大饗明堂,俱周公創舉;於釋官職,知司徒司空司馬,皆在周官以前;於釋兵器,知古甲皆用革;於釋宫室,知君子陽陽乃伶官之詩,非婦人所作;於釋草,知麻有二種;於釋鳥,知桑扈亦有二種;於釋馬,知《衛風》騋牝,《魯頌》牧馬,俱以備兵事,《司馬法》所云馬牛車乘俱出於民者,乃王莽偽託之文。今考其書,禘及大享明堂一條,司徒司馬一條,皆與序文不相應,未喻何故。其邶鄘衛一條爲顧炎武說,崧高一條爲閻若璩說,漆沮一條爲許謙說,公劉用子正一條爲毛萇說,古甲用革一條爲陳祥道說,麻有二種一條爲蔡卞說,桑扈有二種一條爲陸佃說,邱甸不出馬牛一條爲李濂說,惟君子陽陽一條以楚茨之文證小序,爲自出新意耳。然諸家說《詩》名物,多泛濫以炫博,此書則採錄舊說,頗爲謹嚴。又往往因以發明經義,與但徵故實體同類書者有殊,於說《詩》亦不爲無禆也。其續編三卷,則成於乾隆癸酉,取《爾雅·釋詁/釋言/釋訓》之文有關於《詩》者,摘而錄之,亦畧爲疏解,蓋訓詁名物相輔而行之義。以《爾雅》核之,尚缺“知匹也”“言戒也”二條,或繕稿時偶誤脱歟?


——四庫提要 經部十六 詩類二 



《詩疑辨證》六卷
國朝黃中松撰

國朝黃中松撰。中松字仲嚴,上海人。

是書主於考訂名物,折衷諸說之是非,故以辨證爲名。然亦間有疎舛,如古說雎鳩爲雕類,鄭樵及朱子則以爲鳬類。《左傳》云:王雎,司馬也。馮復京規朱傳云:江淮所有,當年恐未入詩人之目,已爲定論。至《爾雅》云:雎鳩,王鳩。郭註:雕類,今江東呼之爲鶚,好在江渚山邊食魚。《爾雅》又云:揚鳥,白鷢。郭註:似鷹,尾上白。是則二鳥,明矣。乃揚雄、許慎,皆以白鷢釋雎鳩,是傎也。中松並存其說,未免兩歧。黍稷一條,獨載《雷禮》“黍貴稷賤,黍早稷晚”之說。按后稷以官名,社稷以壇名,稷爲五穀之長,諸書皆然,稷並不賤也。《月令》以稷爲首種,《尚書緯》云“春,鳥星昏中,以種稷;夏,火星昏中,以種黍”,是稷亦非晚也。中松乃取其說,又引《家語》之文以廢羣議,不知《家語》王肅僞撰,不足據也。《韓奕》之梁山韓城,王應麟兩存舊說,而其意以在晉爲主。中松本王肅之說,謂皆在燕地,持論自確,而又疑梁山在晉地,且不明乾州之梁山與夏陽者本一山綿亘,孔疏最明,乃用胡渭雍州有二梁山之說,並疑梁山宮爲三梁山,則支離繳繞,弊亦與應麟等矣。“應田”不取鄭箋“田當作<申東>,聲轉字誤”之說。按陳之爲田,此聲轉也;<申東>之變陳,此字誤也。中松徒疑<申東>非引而曰讀爲引,以爲費力,不知<申東>與<柬申>同,《說文解字》曰“<柬申>擊小鼓引樂聲也”,其文甚明,何足爲疑乎?至全書之中考正訛謬,校定異同,其言多有依據,可謂詳於陸璣,而典於蔡卞,瑕不掩瑜,亦近人中之留心考證者矣。


——四庫提要 經部十六 詩類二 



《詩經類考》三十卷
明沈萬鈳撰

明沈萬鈳撰。萬鈳字玉臺,嘉善人,萬歷丁酉舉人,官知縣。

茲編於三百篇所載名物典故,分門編錄。前有《古今論詩考》《逸詩考》《音韻考》,後有《風雅頌異同考》《羣書字異考》。凡所援據,不能盡本經傳,故往往不精不詳。如天文類釋“三五小星”,引《釋名》曰星散也,《說文》曰萬物之精上爲列宿,如此之類,與經義無涉,實爲泛濫。又如朝制有大朝覲之朝,若韓侯入覲是也,又有常朝之朝,若《雞鳴》之詩是也。而此書禮制類,乃止引《曲禮》“天子當扆而立,當宁而立”,及《周禮》“太宰大朝覲會同”數則,而《玉藻》朝辨色始入諸條,乃竟遺之。如此之類,亦多失於考核。蓋此書本《詩名物疏》而作,而實不及原書也。


——四庫提要  經部十七 詩類存目一 



《毛詩鳥獸草木考》二十卷
明吳雨撰

明吳雨撰。雨自題但稱閩郡人,不知隸籍何縣也。是書爲其同郡徐<火勃>所編次。

鳥考三卷,獸考三卷,蟲考二卷,麟考一卷,草考四卷,穀考一卷,木考三卷,而以天文考二卷終焉。惟不考地理,或無以加於王應麟書,故置之歟?曹學佺序稱其體本吳仁傑《離騷莫木疏》,又以配陳第《毛詩古音考》。然如雞本家禽,而繁文旁衍,鼠原常物,而異種橫增,駢拇枝指,殊爲可已不已。視吳陳兩書之精核,相去遠矣。


——四庫提要  經部十七 詩類存目一 



《別本四書名物考》二十四卷
明陳禹謨撰

明陳禹謨撰,已載《經言枝指》中。此則錢受益、牛斗星所補訂也。受益字謙之,杭州人;斗星有《檀弓評》,已著錄。

禹謨原本多疎舛,受益等所補乃更蕪雜。如“淇澳綠竹”,而引及《爾雅》會稽之竹箭,《華陽國志》哀牢之僕竹,已泛濫矣,更引及《異苑》竹化蛇蛇化雉。釋肺肝而引《素問》《靈樞》。已旁支矣。更引及《黃庭經》肺神皓華字虛成肝神龍烟字含明語,是於經義居何等也?其最異者,如標一目字爲題,釋大學十目所視也,而目字下註曰“附眼”,無論四書無眼字,且目之與眼,又何所分別,而別爲附錄乎?尤不可解也。


——四庫提要  經部三十七 四書類存目 



《南方草木狀》三卷

晉·嵇含撰


晉·嵇含撰。含事蹟附載《晉書·嵇紹傳》。考《隋志》《舊唐志》俱有含集十卷,【《隋志》云:其集已亡,但附載郭象集下。舊唐志仍著錄。】而不載此書。至《宋志》始著錄。觀此書載指甲花,自大秦國移植南海,是晉時已有此花。而唐段公路《北戶錄》乃云“指甲花本出外國,梁大同二年始來中國”,知公路未見此書。盖唐時尚不甚顯,故史志不載也。諸本但題譙國嵇含,惟宋麻沙舊板,前題曰永興元年十一月丙子,振威將軍襄陽太守嵇含撰云云。載其年月仕履,頗爲詳具。盖舊本如是,明人始刊削之。然《晉書·惠帝本紀》:永寧二年正月改元永安,七月改建武,十一月復爲永安,十二月丁亥立豫章王熾爲太弟,始改永興。是永興元年不得有十一月,又永興二年正月甲午朔以干支推之,丙子當在上年十二月中旬,尚在改元前十二日,其時亦未稱永興。或其時改元之後,併十二月一月,皆追稱永興,而輾轉傳刻又誤十二月爲十一月歟?惟《隋志》稱廣州太守嵇含,而此作襄陽太守。考書中所載皆嶺表之物,則疑襄陽或誤題也。

其書凡分草木果竹四類,共八十種。叙述典雅,非唐以後人所能僞,不得以始見宋志疑之。其本亦最完整。盖宋以後花譜地志援引者多,其字句可以互校,故獨尠訛闕焉。


——四庫提要  史部二十六 地理類三 



《名物類考》四卷

明耿隨朝撰

明耿隨朝撰。隨朝號敬菴,滑縣人,嘉靖丁未進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

是書詮釋名物,分十五門,蓋《爾雅》之支流,而往往闌入故實,已爲自亂其例,又皆不著出典。如春曰蒼天云云,是《爾雅》之文也,東曰變天云云,是《呂氏春秋》之文也,而突接以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云云,是儒墨混爲一說矣。天神曰昊天上帝云云,突接以風神曰封姨,是經典與小說聯爲一例矣。至於所引故實,動輒舛謬。如程邈作飛白,蔡邕作章草之類,已爲顚倒。甚至謂古之善琵琶者昭君,是不亦齊東之語乎。


——四庫提要  子部四十七 類書類存目一  


《名物考》十卷

明劉侗撰 

明劉侗撰。侗有《帝京景物略》,已著錄。

是書分二十三部,附《物理考》《通微志》二篇,皆採輯類書而成。卷帙無多,搜羅甚隘,不足以供考核也。


——四庫提要  子部四十八 類書類存目二



《離騷草木疏》四卷

宋吳仁傑撰

宋吳仁傑撰。仁傑有《古周易》,已著錄。

是編末有仁傑慶元丁巳自序,謂梁劉杳有《草木疏》二卷,見於本傳,其書已亡,杳疏凡王逸所集者皆在焉。仁傑獨取二十五篇疏之。其大旨謂《離騷》之文多本《山海經》,故書中引用每以《山海經》爲斷,若辨“夕攬洲之宿莽”句,引“朝歌之山有莽草焉”爲據,駁王逸舊註之非,其說甚辨。然騷人寄興,義不一端,瓊枝若木之屬,固有寓言,澧蘭沅芷之類,亦多卽目必舉,其隨時抒望,觸物興懷,悉引之於大荒之外。使靈均所賦悉出伯益所書,是澤畔行吟,主於侈其博贍,非以寫其哀怨。是亦好奇之過矣。然其徵引宏富,考辨典核,實能補王逸訓詁所未及。以視陸璣之疏《毛詩》,羅願之翼《爾雅》,可以方軌並駕,争騖後先。故博物者恒資焉。迹其賅洽,固亦考證之林也。

此本爲影宋舊鈔,末有慶元庚申方燦跋,又有校正姓氏三行,蓋仁傑官國子學錄時屬燦刊於羅田者。舊板散佚,流傳頗罕,寫本僅存,亦可謂藝林之珍笈矣。 


《離騷草木疏補》四卷

明屠本畯撰


明屠本畯撰。本畯有《閩中海錯疏》,已著錄。是書以宋吳仁傑《離騷草木疏》多有未備,特於香草類增入麻秬黍薇藻稻粢麥梁八種,於嘉木類增入楓梧二種,其餘於仁傑疏多所删汰。自謂明簡過之,而實則反失之疎略。又每類冠以離騷本文及王逸註,擬於《詩》之小序,亦無關宏旨,徒事更張。至仁傑謂宿莽非卷葹,斥王逸註及郭璞《爾雅註》之誤,本畯是書,引羅願爾雅翼以明之,不知其引南越志寧鄉草名卷葹,江淮閒謂之宿莽者,正主廓之說,不免自相剌謬,尤失於考證矣。

【今案:此書版本有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刻本,北京大學、重慶圖書館藏。】 



編輯後記

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