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与火之歌》背后的王朝:金雀花王朝(2)

 丁丑年间 2016-03-24

作者:青叶

《冰与火之歌》背后的王朝:金雀花王朝(2)

在金雀花王朝的统治中,真正主掌英格兰国运的是三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即教会、国王、贵族。简而言之,国王需要从教会的手上进行涂油礼(也即加冕礼),以此来向世人宣称他王位的正统性和神圣性,而罗马教会遥控英格兰国内教会,使其与国王在全国主教任命以及案件处理等一系列事务上进行“斗争”,教权和王权的互相倾轧演绎到白热化程度,双方各取所需,又相互指责,成为英格兰政治中的特点;同时,贵族向国王宣誓效忠,对国王持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国王赏赐一定的土地给贵族作为封地,保障全国的统治。

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不列颠群岛皈依基督教(严格来说:那个时候叫做罗马天主教)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基督教教会会在英格兰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占据着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

1自然神的崇拜

不列颠岛在罗马人入侵之前,不列颠岛上的居民主要是从欧洲大陆跨海而来的凯尔特人,凯尔特人信奉德鲁伊教,这种古老的宗教信仰崇拜自然,迷信占卜,崇尚人祭。德鲁伊是凯尔特人各个部落尊敬的祭司,他们享有很大的权力,支持部落的祭祀典礼,掌管着部落下一代的教育,从而使人民保持信仰的纯一性,并对部落发生的一些作奸犯科的事情拥有直接的参与权和判决权,德鲁伊不服兵役,不纳税。部落中如果有人违反了教义,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并会被逐出教门,并且德鲁伊教有很高的神秘性,德鲁伊祭祀的地点经常在密林深处,并且教义都是通过口传而非以文字书写形式流传。

2多神教的到来

罗马人入侵不列颠岛之后,因为罗马帝国在未被基督教归化之前,信仰多神教,对其征服地区的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保持宽容的态度,只要不威慑帝国的统治就可以,因此这个时期,不列颠岛上的宗教信仰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后来罗马帝国大面积的归化基督教,基督教被宣布为“国教”,帝国境内兴建了很多的修道院和教堂,并且基督教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传教士,派遣他们往普天下去传教。

在不列颠岛,当地的居民陆续地信仰了基督教,尽管数量不多,但这时基督教会开始在英格兰燃起星星之火。在素有“可敬的”和“英国历史之父”称号的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中,明确记述了“不列颠王卢修斯写信给教皇埃路塞路斯,希望成为基督徒”。

罗马人撤出不列颠岛后后,便迎来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源自欧洲大陆,这些蛮族信仰的是北欧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欧丁,这位众神之王本身就英勇无比,豪气盖天,因此盎格鲁-撒克逊人将欧丁视为战神,给予他最高的敬礼。整个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部落中以英勇作战,不惧死亡为最高的荣誉,这实际上是战士的宗教,而不是平民的宗教。也正是这样一种好战和敢于牺牲的精神,使日耳曼人在欧洲大陆长盛不衰,最终攻破罗马帝国的防御,对整个西欧以及周围的不列颠进行人口输出。

在这个时候,欧丁教盛行于不列颠岛上。由于蛮族的征服,当地原属的不列颠人不是被杀就是被奴役,很难去保持原来的基督教信仰,基督教逐渐在不列颠岛上销声匿迹。只有在与不列颠岛南部接壤的威尔士地区还继续着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因为当时被驱赶的不列颠人都聚集到威尔士地区,后来基督教从威尔士地区传入了爱尔兰。传入爱尔兰之后,由于爱尔兰岛和不列颠岛隔海相望,暂缓了蛮族的入侵,基督教信仰在爱尔兰岛上的传播一发不可收拾。

3基督教的胜利

对爱尔兰岛基督化有功的传教之人是威尔士人传教士圣·帕特里克。圣·帕特里克是一个罗马化的不列颠人,5世纪初爱尔兰人入侵威尔士时,把他俘虏到爱尔兰。而圣·帕特里克却用信仰征服了爱尔兰人。在公元432-461年的时候,爱尔兰岛几乎都皈依了基督教。当时的爱尔兰是以血统为基础的部落社会,酋长为部落的领袖,伴随着部落的迁动,爱尔兰各地都兴建了大量的修道院,并且爱尔兰的基督教会以修道院的方式组织起来。即各地的修道院成为了教会的管理机构,修道院院长不但成为教会的管理者,同时也兼具地方社会的管理者,各地区教会上的主教也没有自己的教区,连主教也要听从当地修道院院长的调配。在古代,政治权力和宗教权力难以进行界限清楚的划分,那个时候的人既要生活,也要信仰。

爱尔兰岛基督化成功之后,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巴从爱尔兰北部的阿尔斯特率众出发到苏格兰岛进行传教。并在苏格兰西岸不远处的艾欧那(Iona)岛上建立许多茅舍修道院供传教士进行集会和祈祷,不久之后,苏格兰西北部的大部分部落的酋长均归化基督教,艾欧那岛成为那时苏格兰教会的中心。逐渐地,基督教又要重新渗透,进入英格兰。

在英格兰的土地上,七国的大致分布如下:

北部的诺森伯里亚,中部的麦西亚,东部的东盎格利亚,埃塞克斯,东南的肯特和萨塞克斯以及南部的威塞克斯。

《冰与火之歌》背后的王朝:金雀花王朝(2)

>>>>

肯特王国的归化

肯特国王的国王埃塞尔伯特(Ethelbert)在位时,迎娶了海峡对岸巴黎国王卡尔波特的独生女伯莎,这是一位信仰基督极至虔诚的公主,在二人双方的婚约中规定:埃塞尔伯特应该保证公主伯莎信仰的自由。此时的埃塞尔伯特仍旧信仰欧丁教,但他不反对公主伯莎的信仰,之后伯莎公主带着法兰西主教一起来到肯特王国的坎特伯雷宫廷。初到肯特的伯莎公主面对这样一群尚未开化的臣民,首先从信仰上进行对他们的归化,并且充满了极高的传教热忱。伯莎公主自己以身作则,修身克己,品德高尚,用她的人格魅力在坎特伯雷建立了四通八达的人脉关系,并无微不至地引导他的丈夫皈依基督信仰。

公元597年,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派遣奥古斯丁(注:奥古斯丁为中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神学家,被天主教会奉为“圣师”,他本人就是从摩尼教转归信仰基督宗教的)前往英格兰传教,当时奥古斯丁及其随从在肯特王国的坦讷特岛(Thanet)登陆,在之后的传教生活中奥古斯地躬身苦修,精研戒律,国王埃塞尔伯特对他传教的态度是“诸君敬请安居,凡有所需,无不乐从,读经化民,凭君所欲”。最终使埃塞尔伯特国王接受信仰,相应的,他的国民也相继接受基督教信仰。

肯特王国在接受基督信仰归化之后,逐渐摆脱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有的蒙昧与野蛮,同时埃塞尔伯特国王也是七国中第一位制成文法典的国王,加上肯特王国和法兰西隔海相望,成为七国中最文明的国家。

>>>>

诺森伯里亚王国的归化

诺森伯里亚国王埃德温在位时,迎娶了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的女儿埃塞尔伯伽,埃塞尔伯伽效法母亲伯莎,力图劝化她的丈夫及其臣民归化基督教。埃德温对宗教持审慎的态度,算是比较理性的一位君主,经过和埃塞尔伯伽随行的主教鲍利卢斯的热烈探讨以及自己多日的冥思,最后终于首肯基督教,宣布改宗。他的人民争相效法国王,改信基督教。有意思的是,国王埃德温原来所信奉的欧丁教的大司祭科菲这个时候冲在改宗换信的第一线,经过和鲍利卢斯讨论教义后,一跃而变成为旧宗教不遗余力的破坏者。

在埃德温之后继位的诺森伯里亚国王奥斯瓦尔德在公元635年召叫艾欧那岛上的传教士(Iona)艾丹来国内传教,把苏格兰的基督信仰传入了诺森伯里亚王国,影响甚广,对邻国麦西亚王国也产生了极大的归化效果。

>>>>

东盎格利亚王国的归化

东盎格利亚国王艾普尔沃德在位时,皈依基督教。东盎格鲁王国本身力量弱小,依附于临近的诺森伯里亚王国,自然事事效仿。

麦西亚王国的归化:麦西亚王国是七国中版图最大的王国,第四任国王彭达在位时,麦西亚和周围邻邦的关系十分紧张,经常处于战争的状态,并且国王本人性情暴躁,多行不义;后在和诺森伯里亚国王奥斯瓦尔德的弟弟奥斯怀的战斗中被歼灭。公元655年,彭达的儿子佩亚达在奥斯怀的保护下,继承麦西亚的国王,同时娶了奥斯怀的女儿为妻子。佩亚达的妻子也是基督徒,在妻子的影响之下,麦西亚王国归化基督信仰。

在公元755年,麦西亚继位的国王叫奥发,深具雄才大略,在他在位期间,他左冲右突,上拉下打,把整个七国搅了一个遍。或许因为这样,出于良心的不安,毕竟他这些成就不是靠正当的手段得来的,杀人越货,阴谋诡计,样样都来。

他在王国内大肆地赏赐土地给教会修建修道院,隔三差五的举行祭祀,同时把得到的财物的十分之一献给教会(基督教会历来的传统,教徒向教会奉献时,应该捐献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简称“十一税”),甚至不惜亲身到罗马去朝圣,向罗马教廷发誓每年进贡,同时兴办罗马英国学院,但这些捐献的背后是他强施在人民身上的沉重的赋税所得。

>>>>

埃塞克斯王国的归化

埃塞克斯国王塞伯特在他的叔叔,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的劝导下信仰了基督教,之后,他的臣民效法他们的国王,一便信仰了基督教。

>>>>

萨塞克斯王国的归化

萨塞克斯王国是七国中版图最小的国家,几乎是威塞克斯王国的附属国,它的归化实同威塞克斯王国的归化。

威塞克斯王国的归化:威塞克斯国王肯奈格尔斯在位时,听取了他的女婿,诺森伯里亚国王奥斯瓦尔德的建议,皈依了基督教,之后他的臣民也都跟着国王皈依了基督教。

4英格兰教会的整合

七国归化基督教还只是个开端,就英格兰全境归化的基督信仰而言,彼时英格兰的基督教会内部却存在“礼仪之争”。通过上面各国的归化过程可以看到,通过各国的姻亲关系还有政治作用,传教士首先使国王信教,继而底下的臣民上行下效,也跟着信仰,这导致了王国内的信仰跟国王本人的信仰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中间,就产生了问题。英格兰北部的诺森伯里亚,中部的麦西亚,东部的东盎格利亚以及南部的威塞克斯信仰的基督教是由爱尔兰传教士传入的,而肯特,埃塞克斯,萨塞克斯信仰的基督教是由罗马传教士传入的,爱尔兰派和罗马派虽说同信仰一个上帝,但在一些仪式上和教会组织结构方面却有不同的观点。原因在于,罗马人退出,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之际,爱尔兰派的信仰由于战争和地理的因素,隔绝了和罗马派信仰的联系,在之后的时间内,自成体系。等到七国时代,已经与罗马派分道扬镳。爱尔兰派的教徒都蓄络腮长胡,而罗马派的教徒都蓄圆顶短发;爱尔兰派的复活节时间是3月25号,罗马派的复活节时间是3月21号;爱尔兰派教会的组织是以修道院为中心的,权力主要在修道院院长手中,教会组织相对散漫,而罗马派的教会组织是以主教为权力中心,下分各个教区(和罗马帝国的行省制度一致),组织比较严密。

两种派别的基督信仰的传播在诺森伯里亚王国碰见了,免不了争论。继奥斯瓦尔德之后,在诺森伯里亚王国称王的是拥护爱尔兰派的奥斯威,但他的妻子是倾心于罗马派的肯特王国的公主,这样,在妻子的坚持下,奥斯威于664年召集两派的要员在惠特比开会,讨论两个派别的差异。在会议上,研习过罗马派基督信仰的诺森伯里亚人怀尔弗莱德慷慨陈词,最终使国王奥斯威同意宣布支持罗马派为基督信仰之正统。

之后经过几代,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以及英格兰教会全部统归罗马教会管辖,宗教比国家首先实现了统一。

惠特比会议之后,英格兰的教会的中心在坎特伯雷。狄奥多在公元669年被教皇任命为英格兰大主教,即接任奥古斯丁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他对英格兰的教会的管辖做出了卓绝的贡献。狄奥多在英格兰各地设立教区,每个教区都有具体的地理划分,同时每个教区设立主教,管理其辖地,但主教们统归于坎特伯雷大主教管辖。在狄奥多85岁过世时,他已经完成了英格兰教会的组织统一工作,还为英格兰建立了宗教会议制度。到690年,14个主教区已遍及英格兰。

5基督教会对英格兰的影响

自从基督教进入英格兰,便对英格兰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影响。首先,盎格鲁-撒克逊人抛弃了原来信仰的欧丁教,因为欧丁教只教会他们英勇作战,不惧死亡,却没有为他们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而基督教本身却拥有完备的理论基础,同时为他们提供了优秀的道德典范,很好地为他们解决了关于人生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让那些蛮族有天堂地狱这么一回事,以及在天堂上的人将承受永生且永享福乐,在地狱的人将用受烈火之刑罚,在盎格鲁-撒克逊人逐渐走向农业定居社会时,这些价值观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其次,基督教传入后,拉丁文化,希腊文化开始在岛上传播,尽管国家官吏几乎都由教士出任(因为那个时候教士是最有文化的群体),但一般人民也逐渐接受了先进文明的熏陶,知识不在处于垄断,当时国家的官方语言是拉丁文,法语属于高贵的语言,一般只有贵族会说,英语是最下等的人在说,被认为粗俗鄙陋,但英文在各种文化的影响及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中逐渐从质和量上发生变化,各地教堂的兴建,使英格兰的建筑摆脱了木质的构造,普遍采用了石质的材料,同时教会音乐的传入,使英格兰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最后统一的建会组织为王国的政治制度建立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在国家没有正式的法律成文之前,教会法律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纲要等。

我是小编的分割线

青叶

爱好历史,哲学,文学。自觉读书较多,却几如过眼云烟,甚感可惜。借此方式,一为回忆历史,二为笔记总结,三为知识共享

联系邮箱:wang_chao270@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