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体崛起必胜之事!

 风声之家 2016-03-24

http://blog./html/1602.html

作者: 不详
分类: 经验心得
发布时间:2015-1-2 18:31:13
谢晶
【个人介绍】“茶会娘娘”,青年茶人计划网络社区联合创始人、惠量投资合伙人。

【分享主题】微活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体崛起的必胜之事
1.一个小院儿一年一千场文化活动的秘密。
2.一个微信群自我成长一百倍的裂变。
3.纯粹O2O商业模式与个体崛起
掌声有请我们的分享嘉宾,掌声越响亮,分享的越给力!
嘉宾分享
大家好,很高兴受到干货帮平板哥的邀请,在群里给伙伴们分享一些关于我们搞活动的一些心得和干货。

之 前其实也跟板哥沟通过到底怎么分享,因为我们过去一年中在搞活动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通过发起一个微信群慢慢到现在,拥有一百 个微信群,线上有一万人这样的一个社区,同时通过线上线下O2O的这种模式,我们整合了线下的青年茶人之家、青年茶人和青年茶会,可以说是完成了O2O的 闭环。

在 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进行了很多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思考,我们现在其实是抽象出了一套O2O运营模式的一个理论。我们整个的内容也在通过培训的方式跟大家传播 和分享。但之前也跟板哥沟通过,可能有些内容过于抽象。我今天想在我们整个体系里面选择两个有干货的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之 前板哥跟我聊过最好分享一些让每一个草根创业者都能用得到的东西,我想我们摸索出来这一套理论恰恰是可以帮助每一个个体的创业者实现自己价值的方法论。所 以我就想,如何通过建立活动运营体系来帮助自己创业和推广的这个角度跟大家进行一些分享。在分享开始钱,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作为创业者是否参与过一些活动 呢?自己是否搞过活动呢?欢迎大家跟我互动一下。

周瑾:自己目前经营过单身派对

谢谢周瑾的反馈,我想问一下各位创业者你们搞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进行线下活动?

周瑾:收集准客户名单、增加客户黏度,无障碍转介绍

刘婷:协助组织过心理学分享会,目的是了解需求,增加名气

谢谢几位跟我的互动,我来简单的总结一下大家跟我的互动。大家说搞活动主要目的无非就是两方面:

第一是维护关系

第二是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

通过我们长期搞活动沉淀下来,我们为什么搞活动?

第一点:是为了完善自我。什么叫完善自我呢?其实每一场活动都是一个盘活和运转资源的机会,你可以通过在活动过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谢晶:通过搞活动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这件事怎么解释呢?因为我们的社群搞了很多很多的文化活动

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女孩她想要学习古琴,她完全可以搭起一场古琴会,招三个古琴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她自己也是一个学习和修炼的过程。
谢晶: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商业环境下:比如说我们要招聘一个营销总监,我们完全可以发起一个关于营销的读书会。邀请几位朋友或者多少位朋友共同沟通关于营销书籍的内容。这个过程你是一个面试的过程,你在这里可以挖掘到你想要的人才,这也是一个方向。

我们对于搞活动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完善自我

第二点:分 享自我,我们的理解是像互联网思维里面“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什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互联网思维?是因为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身上一定会有一个点是超 过另外两个人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最快速的方式让他进行分享,像我们今天这样。大家之前搞过很多活动,刚才大家提到的产品推广,找到客户,分类客 户等等,其实都属于自我分享的一个部分。其实移动互联网的今天因为人人都是自媒体,所以通过活动来分享自我的知识、观点,分享好的产品,分享好的品牌这也 是更多人搞活动的一个目的。

第三点:我 们还认为搞这种活动更多是为了了解周围的市场,是进行小范围的市场测试。我不知道有多少创业的朋友看过《精益创业》这本书,在这本书里面提到小步快跑的创 业理论我们非常认同。我们认为通过线上线下O2O的微活动它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创业很好的模式。比如说你创业想做一个产品,你可以通过十场、二十场甚至一百 场的微活动找到你的坚实用户。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微活动测试市场。

很有可能在活动中分享你的产品,你的项目过程中本身就是你自己试错修错的过程,我们认为搞活动第三个目的是测试市场。

分享一下我们搞活动的三点总结

第一:分享自我

第二:完善自我

第三:小部分的市场测试找到一百个坚实用户。

另外分享到这里,问题又来了
我想问大家:“一般来说一场活动会有四个步骤来组成。分别是策划、预告、执行、回顾。大家认为现在搞活动过程中,哪一个环节最重要?

子超:策划
朱敬一:吸引力
周未:回顾

这三点都比较重要,不过我比较赞同周伟说的“回顾”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说回顾是最重要的呢?我们回到我们上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搞活动?无论我们搞活动是为了分享自我还是完善自我还是小规模的测试市场,不管是出于哪个初衷,现在一场一场微活动能够帮助我们的每一个自媒体人去创造传播内容。

我们想一想无论是要分享自我,还是要完善自我,还是要测试市场,我们更多是需要产品和品牌被更多人知道。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每一个人都是自媒体。我们有一个很典型的观点:人就是移动的互联网。 

作为移动的互联网的人,我们一切的活动和行为都是在创造传播的内容。活动这种传播的内容是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参与和共鸣,所以我们搞一场活动最重要就是写回顾和拍照片。

刚才其实也有创业者提到现在搞活动最难就是聚人,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长期搞活动你聚不起来人,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你传播做的不好。

传播无非就是两点:

一个是预告

一个是回顾

作为预告来说它是有传播时限,但是回顾我们可以长期的无限度的随意在互联网上任意传播。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搞活动不是给来现场的人搞得,而是给可能会来到现场的人搞得。从这个角度来说,搞一次活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搞一次活动不足以持续的稳定的去传播。

另外一位创业者提到说回顾难道不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策划吗?不是的,回顾本身是下一次最好的预告。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来说,好的活动就是吸引你下一次再来现场,吸引没有来到现场的来宾,他后悔没有来。

所 以分享到这里,我想大家可以对应一下为什么自己过去的活动搞得不好,为什么自己过去的活动聚不到人,为什么自己过去活动讲的内容,足够吸引别人却说大家并 不在乎。同样大家也可以对照一下,自己过去搞得好的活动是不是长期系列的主题坚持在回顾、预告、策划、执行这样重要性的过程去做的。

所以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我们认为活动本身就是媒体,活动创造的内容就是最好的传播内容。那么在这里接下来可以讲一下我们搞活动的算法

我们把一场活动分成


内容、空间、渠道

这三个要素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我想问大家一下,大家过去搞活动,如果一场20人左右的分享会,通常的成本在多少? 

子超:300-500元
王玮–干货帮运营–大理:1000左右

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社群今年差不多一万场的活动成本是零,每一场的成本都是零。包括今天下午板哥刚刚参加过我们这场名人秀,我们活动的成本都是零。 

所以这个时候结经常会有很多人问到我们,你们一年一万场活动的体量是如何做到成本归零的?前面有人提到赞助商的问题,一会我们也会讲解。
谢 晶:作为我们常规的思路一场活动,场地要出钱,老师要出钱。有朋友提到一开始不太可能,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从一开始就是这样做的。在我们的逻辑里面,如果 我们花钱请老师要付给老师讲课费。我们搞活动租场地要花钱租场地,所以内容与空间置换,成本归零,渠道共享,这是我们最早的时候就实行的一个活动算法。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个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我 随便举个例子,我们这个创业者叫周伟老师,他可能是一个能够讲课的老师。当他去找一个活动场地的时候,这个活动场地是给他报价的。反过来说周伟老师自己有 一个活动空间,如果他要去请一个分享的老师,要给老师付讲课费,这种谈法谈不出置换的。我们活动运营第三个人物就是活动发起人。

发起人其实还不同于刚才周伟说的意见领袖,但是经过长期积累,他会成为一个群内的意见领袖。发起人是什么角色?就是绝对的第三方。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有两个

一个是第三方

一个是碎片化

我们今天实现每年一万场这样的微活动迸发出巨大的价值,是把我们原来一场一场公关活动进行了碎片化,我们利用活动发起人这样的角色来整合空间和内容的资源,使他们实现零成本置换和渠道共享,这个实现是第三方。

这 里很难讲出非常抽象非常理论化的东西,大家可以设计这样的场景,如果自己是一个可以讲课的老师或者是可以拥有空间的老板,这时候如果有一个第三方的人跟你 说我这里有一个朋友他在哪方面很尖端,你的空间空闲的时候能不能给他讲课。我有一个朋友有一个空间需要人去,能不能免费到他那里搞活动,我相信你们都会同 意。

大家记一下我谈到的微活动,我们一开始,一场微活动的人数大概只有15人,我不排除我们实现了赞助商的变现模式。我现在谈论这个算法的时候,是没有赞助商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零成本的。为什么?

很简单,就是大量的闲置空间,它的资源有很多库存挤积压和闲置。哪怕是我们工作的写字楼也不可能所有时间段都能够满负荷让他运转,总是有库存和空闲,我们的成本是不可变的,是已经发生的。

对于内容方也是一样,我们任何一个内容方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很忙,他依然存在很多库存,需要发起人这样的内容来协调他的资源,使他生成一场落地的活动。

因为我们的活动是通过整合冗余资源形成的,同时我们这些微活动给碎片化了,我们创造出来是线下实体活动的媒体化,有长期稳定的传播资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微信群的运营,我们帮助每一个活动发起人运营了自己的圈子或者一个小小的社群。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长期积累后,活动发起人在我们社群当中会成为圈子内小的意见领袖,如果他的活动能够做出他的体系,那么很可能会孕化出新的社群。

这 个时候一定又有人会问,你的一个发起人平均能够发起多少场活动?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最多的发起人一个星期大概就会发起十场到二十场活动,你们一定会非常非 常的惊讶,一个人忙的过来吗?这是我们活动算法里面另外一个秘密,你要不断的发起新的发起人来帮你一起搞活动。能理解社群的力量要想让一滴水永远不干涸, 就要把它放在大海里面。你一个人搞活动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在一起我们才能够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迭代和产生很多的传播内容。因为我们都知道搞活 动是为了传播,我们要更好更快的传播就要更高效的创造出传播的内容。所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我们已经沉淀出来一个能够覆盖全国的发起人团队。

不断的复制和分裂我们的活动规则,线上线下资源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规则能够孕化这些闲置资源,我们认为规则产生价值。同时我们的体系里面特别突出一个层次,我们自己不做一件事,而是帮别人做一件事,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方。
图大人: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互相帮助,没有长期的利益关系也不成吧

我觉得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可能没有理解我说的帮的意思其实就是第三方。首先你是帮助别人是很高级的,大家也不会让你白帮忙。
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体崛起必胜之事!
大 家可以看一下我刚才发的那张图,这张图是我们自己社群所有活动的分裂过程。大家可以看一下,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本身只是有一个工作群。通过这个群里的 朋友们自发搞了一次活动之后出现了上海大本营等等各种活动的群。在这些群里我们又发觉出了新的活动发起人,分裂出来整个一个完整的群系。但它本身又是失控 的。

回答提问朋友的问题,我们的确已经在最小的一个微活动完成了一场众筹。每一场活动都是一个第三方平台,通过平台进行资源共享的整合和置换。而我们这个社群或者说我们这套规则是平台的平台。
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体崛起必胜之事!
我发的第二张图是我们体系内经过一万多场活动沉淀出的部分品牌。这个图里边一直坚持按照策划、回顾、预告的逻辑来做的,超过十场的已经形成品牌的品牌活动,大家可以看一下未来我们会谈到怎么样通过这些活动来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

这里讲一下我理解的O2O,无论线上或是线下,其实资源都是确定存在的,但当你没有一个好的规则能运用资源的话,资源对你没用

只有当你发现一个可以盘活这些资源的规则时,资源价值转化最短,微活动是我们发现的一个规则,相信不是唯一。
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体崛起必胜之事!
大家看下半部分的图,这六个简单来说,是三种商业模式:媒体模式,流量模式,互为渠道模式

媒体模式,大家都理解,就是赞助,但有趣的是,我们平均到会人数10人/次的活动,也会有赞助商,大家想想为什么?

夏至末至:成为了一个传播渠道

因为微活动是长期搞的,所以稳定的宣传,比暴发性的传播更重要。另外,赞助商并不看重每次十个人的传播到达率,而是这十个人拍照片发到朋友圈的传播影响力,所以我们微活动的冠名赞助是10w/100场

周瑾:是的;但是如果是一场商业活动,这10人为什么要传播呢?

@周瑾-自由职业-青岛 所以不是商业活动,是文化活动,有商业元素。互联网时代,卖什么不呦喝什么,才高级

我 说一下第二类的商业模式,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互相导流的商业模式,其实我们可以把社群里面的每一个节点都看成是一个拓扑状或者是海星状的这样一个结构,这个 结构当中任意两个节点都可以做到互相导流的模式。比如我是一个普通发起人,对方是一个旅游景点的接待方,我就是一个小导游组团带人去那里玩。游行活动结束 之后我们一起去了,比如我15个人,这15个人都可以成为下一次同一个目的地游学活动的发起人。

回 答刚才有朋友提出我们是不是做茶以外的活动,虽然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叫做茶会,但是茶会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跟我们社群发起的初期有关,我们是要倡导中国式 生活,茶是中国人的社交方式,我们希望用茶会这两个字来涵盖所有中国人的社交活动。所以也就是说我们的活动除了以茶本身为内容以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包括 读书,看电影,像今天下午板哥参加的名人走秀,包括刚才有朋友提到的有机食品的内容其实都可以作为内容来分享。我们认为茶是中国人社交的共性

我分享最后一个我们的商业模式之后就欢迎大家提问了。

我 们把它称为文人创业帮,实际上我们希望我们这个社群里面有很多的个体创业者能够形成一个所有人帮助所有人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形成一个共识的规则,能 够让所有人卖所有的东西,实现所有人是所有人的代理,这也是我前面提到过的O2O,实际上是资源价值转换的路径。以前我们讲粉丝经济的时候,我们可能变现 道具很单一,不能够满足每一个需求方。还有当我们在一起以后,我们所有人可以提供不同的变现道具来满足同一批需求方的各个面向的需求。

我今天分享的大部分内容就已经到一段落了,我看到朋友们的互动很热烈,我希望大家提出一些问题我们来互动。包括前面有朋友提到的大家一起来搞活动,这些都没有问题。包括有一些合作,我们可以一起来咨询。

大 家如果也想发起自己的微活动,在落地的过程中如果需要一些支持的话,我们社群也可以提供大力的支持。其他方面不说,在场地方面我们在全国有一百多个落地的 茶馆,他的形式空间我们可以随时来进行资源调用。另外我们在1月21日的时候会举办一次全国的千席茶会,集结了像干货帮这样有力量的社群,发起千席茶会, 我们集体变现,共同实现微活动创造的价值。前面如果有朋友对这个活动感兴趣,也欢迎联系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