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实体经济”到底是什么

 玉韫珠藏 2016-03-24

“新实体经济”到底是什么——寻找下一个爆发式增长的起点

原创 2016-03-22 芮明杰 三思派

近期,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安泰·问政——‘互联网+’、新实体经济与转型升级”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与会三位来自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学者,围绕“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发展、“新实体经济”的具体内涵展开了讨论。三思派获主办方和三位专家授权,独家刊发演讲全文。今天刊发的是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的演讲内容。 

所谓新实体经济,它现在并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我们的研究就变成一个推测性研究。我想大家都知道,通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实证,是对过去和对现在的状态,做一个实证性的分析和判断,但是我们要研究现在尚未形成的所谓新实体经济,实际上带有一种推测研究的设想,但是这个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给大家报告。第一是推测未来,我们要研究中国新实体经济,当然要推测一下新实体经济是什么,我们怎么来考虑它。因此,我首先要推出一个定律,叫做加速回报定律。第二,究竟有什么样中长期的影响变量来决定未来或即将要形成的新实体经济。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这些变量,当然就可以推测新实体经济的可能性。第三是根据前面推测描述新实体经济,跟我们现在的实体经济究竟有什么异同,未来会有什么发展变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

遵循加速回报定律


实体经济的概念,是对应虚拟经济而言。所谓新实体经济,也就是说跟现在的实体经济不太一样的实体经济。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到新经济和新动力,所谓新经济,并不是2000年我们讲的那种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我推测他说的涵义,就是中国要逐步构建成新实体经济。

我们先看看所谓的加速回报定律。这是未来学的定律,要对未来做出推测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是因为人的理性有限,另一方面,我们通常会陷入过去的思维模式当中,从而对未来的判断失误。还有就是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而巨大的变革,是很难想象它的变化程度究竟会怎么样,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我想声明人类的发展,并不是仅仅用GDP增长速度来衡量。我们通常会想象,既然人类社会过去发展是线性的,未来的发展可能也是线性的,于是我们就开始做推测。但是未来的曲线可能不是像我们想象的是线性的,而是服从指数曲线的规律,是快速向上的。未来学家Kurzweil把人类这种加速发展称之为加速回报定律。就是说当一个社会进入发达阶段,它面向未来的发展速度可能更快,因为它现有的发展基础更好。因此19世纪的人类社会显然比15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得快,我们现在的人肯定比15世纪的人要懂得多,因为我们已经站在非常发达的社会基础之上。

既然如此,Kurzweil就认为整个20世纪一百年的进步,如果按照公元2000年速度来看,大概20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20世纪一百年的发展。就是说2000年的人类发展速度,很可能是20世纪100年发展的五倍,他又说2000年开始只要花14年,就能达到整个20世纪一百年的进步。而之后2014年开始只要花7年,就能达到又一个20世纪一百年的速度。我们这样推理以后,以后的发展会比现在发展速度还要快,这就是所谓加速回报的定律。加快回报定律实际是要说明,人类的发展服从指数曲线的增长,实际是看到线性的底部而已。当我们仅看到过去线性的底部,再往未来看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

在现实当中,可能还会有别的变化。因为现实服从指数量增长的曲线,实际上是呈现S型发展上升的曲线。有的时候会有突然的爆发性增长,这种爆发性增长是突破性技术的进步,或者是一种新范式的形成,但一旦新范式慢慢成熟之后,它又会形成一个成熟的S型底部,成为下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开端,所以现实当中的人类社会,可能是S型的波动。


新实体经济的

中长期影响变量


判断未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未来的若干年当中,新的实体经济会不会遇到爆发式的增长,会不会有新的范式存在。“互联网+”会不会是一种新的范式,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从中长期来看,有没有影响到新型实体经济形成的因素?这些因素究竟在哪里?它会不会导致新的范式产生,从而导致人类社会再一次爆发性增长?如果可能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分析,做什么样的准备,中国以现有条件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战略思考?

首先,影响新实体经济的中长期因素应该是消费。我们实体经济所有的运作,实际上是满足居民的消费。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消费需求,随着收入增长,消费需求是不断变化的。2015年我国人均GDP大概七千美元,到2025年能不能翻一番到一万四千美元,到2050年能不能到六万美元,在这样一种收入变化条件下,从现在到未来消费者变化趋势是什么样?我个人总结三大趋势:

消费个性化趋势。我们消费者会越来越追求,完全按照自己偏好来消费,这种趋势不是等20年才会有,现在已经有了,特别是收入比较高的人群已经开始追求,希望能够按照个人偏好来消费。这个趋势恰恰也是人类最终极的需求。

消费集成化趋势。消费者希望得到一揽子解决方案,而不是今天跑那个地方,明天跑那个地方,很麻烦,能不能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我觉得这个消费趋势变化从现在到未来也存在。因为有这样的趋势,所以才有集成商的概念。

消费便利化趋势。我们当然愿意以尽量少的体力和经济成本,使得消费效益最大化,既然如此我们当然愿意消费越来越便利,这一定是个趋势,也是消费者的本能要求。

在这三个趋势下,我们就会发现,所有的技术变化,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变化,都是基于这些趋势变化的。

第二个变量是新一轮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目前正处在一个科技创新重大技术革命的转折点。德国工业4.0和美国CPS实际要说明他们在准备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来适应前面消费者这种需求变化的要求。这些技术方面的变化归为两大类:第一类,基础产业类新技术,构成了新实体经济制造设备的技术与产品基础。比如说,互联网与物联网信息技术,它融入到实体经济各个方面;信息、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影响;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将形成基础类产业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二类,形成新型的生产服务系统核心的智能制造新技术,如智能装备、嵌入式电子、智能系统与软件控制、智能定制生产和在线控制系统、资源和产品、服务配送、技术等。现在的互联网大部分是人与人的沟通,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从服务领域开始涉及到生产领域。实际上未来的新实体经济,可能是机器与机器互联,人通过虚拟的控制系统来控制这样一个机器互联的智能制造时代,这就是工业4.0和CPS的核心。所以在这个条件下,可能机器学会学习、交流、自主变化,我们只要提要求,机器就能完成制造、完成服务。

麦肯锡的研究报告认为,到2025年有12项重大颠覆技术,而且还估算了总的市场规模。比如移动互联网,未来越来越成为影响我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领域,麦肯锡认为有11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然后是知识工作自动化,我们老师作为知识工作者是手工工作的,有没有自动化为我们减轻工作负担,比如软件帮助做数据分析,还有物联网、机器人、云计算与服务等等。我想他们不过是证明了,现在到未来,我们正面临一个重大的技术转变,这种技术转变很有可能形成一种真正的新实体经济,而这种新实体经济跟我们现在的实体经济完全不一样。

技术进步和创新有它自己的逻辑,叫路径依赖。创新有两大类,一点是渐进式创新,还有一种是破坏性的创新,破坏式创新,就是把前面已有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完全颠覆掉,形成一种新的范式,导致爆发性增长。就像蒸汽机发明、电的发明,曾经给人类形成一种新范式,导致人类社会爆发性的增长,这就是所谓工业革命。所以我们前面看到的可能出现的技术变化,是不是蕴含了所谓破坏性创新,是不是蕴含了颠覆性新范式,如果是这样的创新,我们觉得可期待。当然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能不能接受它,甚至把握它,能不能借此机会走向中国强国的中国梦,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判断。

在前面的判断、分析下,如果这样一种新型实体经济将来临,那么它究竟是怎么样一种状态呢?目前的实体经济可能有很多种表达,一种是用产业体系的分类表达出来,产业经济学里按照现有的分类标准,分成一二三四产业,再分钢铁、造船、汽车等,当然这是为了研究分析的分类标准,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展示了实体经济的构成,这些构成是相互关联、相互联通的。但是用这样的分类构成表达实体经济,我觉得只是一个表象。未来的新型实体,可能跟现在的表达不一样,未来产业与产业的边界是互相融合的,线上和线下的渠道是融合的,互联网将从服务业嵌入到制造业,制造和服务将会互相融合。所以新型实体经济的表达我看来可能是,一个是基础性的产业(如交通、能源、互联网),这上面延伸出一些设施和设备制造产业,再往上是消费者需要的公共产品生产和服务产业,以及私人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产业。消费者的需求,一种是公共产品,一种是私人产品,无非这两大类。当然这种表达,是一种看法而已,不一定很正确,还需要细化。

这样的体系,可能综合性生产服务结合在一块,它是一种模块化的分工,跟现在分工不一样,现在的分工按照产品、工艺、流程分工,而模块化的功能,主要按照功能来分工,但又是互联互通、集成的网络状的产业体系。跟刚才实际上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基础性产业,装备设施产业,消费者服务业,然后是私人服务、公共服务,面对消费者中、低、高不同的需求,形成这样一种实体的经济体系。

刚才讲的不过是一种现象,是一种外面的表达,内在的构造是什么样呢?首先是消费需求的个性化、集成化和便利化,然后根据消费个性的需要、集成和便利需要,我们会采集越来越多的消费大数据,这些大数据当然离不开互联网传递和收集,这么大规模的大数据靠各个公司服务器运算显然是不够的,大规模消费数据放在云计算处理,这个数据放到智能生产系统,智能生产系统在生产制造过程会形成一系列数据,叫做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反过来再输入云处理计算机,进行消费大数据整合,输入智能生产服务系统,然后产生两样东西,第一是智能性的服务,第二是在智能工厂进行智能的生产,而提供所谓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这三方面的需求,这是我认为未来的实体经济内在构造,可能是这样子。而且我们从现有的工业4.0实践来,基本上就是朝着这个方向而去的。

按照这样一个说法,它的特征可能这样几条:

第一,低碳环保、智能化,特别强调的是智能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体产业融合一体化的发展。我们将诞生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个生产方式恰恰是至今为止的实体经济所没有的。今天的实体经济生产模式是大规模、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服从规模经济的要求。未来的生产方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大规模、智能化的定制生产方式。定制,是智能化、大规模定制。面对所有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将来我们要做到大规模,同时也是低成本的定制。我认为工业4.0的智能工厂,所设定的整个智能生产系统就是形成这样一种生产方式,这是新型实体经济关键所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往定制生产、大规模定制方面发展。第二,新实体经济从中国角度来讲,当然要在全球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上要有比较好的控制力。第三,所谓的服务业产业结构特征,包括智能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智能制造化。第四,平台经济非常重要,以平台为主导的大企业,在产业组织体系当中也会形成很大的变化。第五,创新实力。


新实体经济的

本质到底是什么


上面是特征,那么新型实体经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从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制造模式,流通模式,生活方式这五个方面来刻画一下。

第一,生产方式的变革。我们未来的生产方式,可能是以互联网为支撑,智能化、大规模定制化的生产方式。现在要定制很困难,通常是手工、小批量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它只能适合少数人群,但是能不能把少数人群的专利,将来通过技术进步变成所有人能享受到的福利?现在看来是可能的,这就是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时代。这种生产方式最核心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的平台,其次是智能化,制造的人工智能化,最后产品是智能化的产品,智能化的产品在整个生产和使用过程,都是智能化的,可以和使用者、生产者进行信息沟通,从而确保它的有效性和价值体现。

大规模定制的技术路径已经有了,而且有三种不同的技术路径:第一个技术路径是模块化生产集成,我们通过一些不同的功能模块组合,不同的组合满足个性化要求;第二是3D打印;第三是德国倡导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三种路径已经产生,正在不断往前推进,解决所谓大规模定制的问题。这种生产方式,相比传统的实体经济的生产方式,有很多优势,比如说资源节约,因为是定制,就没有库存,也没有原料浪费。大规模定制可以做到成本相对比较低,因为网络定制,可能交易费用为零,流通费用也会很节约。从这个角度上讲,新的生产方式,从经济可靠性来讲是确定无疑,所以它一定替代原有的生产方式。

第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现在的实体经济生产组织方式可以归纳为集中生产、全球分销。我们圈一块地,造个工厂,大批原料运过来,生产完了全球分销。这里生产完了,大规模的运输,PM2.5、污染,还有成本。但是一旦是定制,完全就可以做到分散生产,就地销售,完全可以做到哪里需要,哪里生产。比如说3D打印,哪里需要,在互联网联络下就在哪里生产。这样的条件下,生产组织方式会发生重大改变。在这样的改变下,可以预期传统的航运业将会慢慢萧条,由于这些组织方式变革,使得人力资源成为整个资源配置最关键的要素。

第三,制造模式的变革。现在的制造模式是消减式模式,先做毛坯,然后通过各种机床切削,切削出来很多废料,然后加工成产品,其中浪费很多,劳动力投入也很多。3D打印机代表另外一种加工方式,数字化的叠加式制作,它是一个横截面打印叠加起来,形成一个实体的产品,所以它不需要切削,而且可以分散生产,这个模式我个人认为会替代现有的模式。现在的问题,仅仅是打印速度慢;第二是它需要更多新型材料。这两个方面需要进一步解决,但这样一种模式的变化是一定的。

第四,流通方式的变革。现在的流通方式叫做集采分销,如果集中生产,当然要集中采购,这样才能成本节约,然后全球分销。未来个性化的订单,个性化的制造,需要集采,但和现在的集采不一样,未来变成个性化订单的集成,现在简单的是物流配送,将来借助互联网,介入到生产制造整个供应链的服务,从服务端一直到制造端上下贯通,可能需要多功能的平台,线上线下的融合,我们需要消费数据和消费数据各种价值创造,所以流通方式也会有重大的变革。

第五,生活方式的变革。当实体经济的生产和服务方式发生变化,那么我们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也在发生变化,而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反过来又会带动实体经济生产与服务的变化,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当我们可以定制、家用3D打印机普及、很多消费品都可以DIY,当我们通过互联网,不必到市中心上班,可以在家里上班,那我们的居住要求一定是发生变化的。所以中长期来讲,市中心的房价不一定再会涨了。我们没有必要挤在这样狭小空间、每天上下班跑两个小时车程。现在就可以做到,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家里办公,因为我们有很多的工作,实际上你到了市中心,也是坐在一台电脑面前而已。如果在家里,就节约了很多公共交通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我们的生活方式会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城市规模人口越来越集聚,不堪重负,这个地方就不能生活了,所以我们期盼这样一种变化,由实体经济的变化,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

既然如此,我们看得见端倪,对于未来的新型实体经济的变化,或者即将形成的新型实体经济,我们要做什么准备呢?于是我们看到“互联网+”、“中国制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等,这些准备真的是为了新型实体经济的形成吗?为了抓住这样一种变革的机遇,以谋求中国在未来若干年当中能够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吗?如果是这样子,我们反过来再来判断,这些规划设计当中,是不是抓住了新型实体经济未来的变化本质,我觉得这个始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方面。

芮明杰,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报告原标题《我国新型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