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河边上的名牌(图)

 老刘tdrhg 2016-03-24
运河边上的名牌(图)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10年05月20日 14:54
任轩

 

北新关遗址 徐青 摄

 

 

旧大关桥 潘欢儿 摄(1980年) 

 

 

焦俊绘

 

 

    门牌益于寻路,名牌助长竞争力。昔日农村,或更遥远的古代市镇,街坊邻里常往来,抬头不见低头见,故而人就是门牌。寻亲访友者,但需在村头或巷口一问:“大爷,谁谁谁家住哪,您知道吗?”若问一人无果,则续行续询,大娘、大嫂、小哥……贴着脸客客气气一路问过去,只要没摸错村庄踏错巷,报错名号记错姓,十有八九能达目的。然而随着人口流动性之剧增,往城里寻人而不知其门牌,则如大海捞针。于是,门牌因人而贵,因主子是名人而成为“名牌”,成为名招牌的现象便也层出不穷了。人性喜简,这种现象的结果,往往是时间一长,人们只记住了名门牌,却把其背后更大的名牌给遗忘了,哪怕记住的,也仅有碎片。大关与北新关,就是这种类型。个中就里,当由北新桥说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