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疑难病验案(典型病例)

 txw40 2016-03-24

(五)用于上热下寒诸证   

牛颖12岁,2014年2月13日初诊。

    该患儿前10天因口腔溃烂在附近门诊用抗菌消炎药及牛黄解毒片治疗3天无效,后去内蒙医院门诊用抗生素治疗1周,口腔溃烂更加严重,不能进食,经人介绍,来本中心中医治疗。

    患儿平素喜食冷食物,口腔及舌体经常溃疡,现口腔溃烂严重,口不能开,饮食困难,胃脘部不适,中医诊断口疮,属上热下寒证。

处方:

    制附子15克 (先煎) 肉桂10克 山药15克  山芋15克

干地黄15克    茯苓6克     丹皮10克  泽泻10克

黄连10克     干姜15克   生甘草15克  砂仁10克   

牡蛎15克     白术10克        

                                1剂水煎服   5次分服                                               

                            

二诊:2014年2月14日       

    患者走后,本人非常担心,怕诊治有误,一夜忐忑不安,第二天,患儿来门诊就诊,说服药后感觉口腔疼痛有所减轻,胃脘不适消失。说明诊治思路正确,上方服3剂,每日1剂,分3次饭后服。

三诊:2014217日

患儿服上方3剂后,口腔溃烂明显好转,舌体已能伸出口外,继服上方3剂,每天1剂,分早晚服。

 

       

 

                       

 

                      按  语

    该患儿口腔溃烂严重,前医已用牛黄解毒片,抗菌消炎等寒凉性质药物治疗无效,且患儿素有喜饮寒凉饮食习惯,2月发病,时值立春时节,冬季刚过,患儿贪冷饮食损伤肝肾阳气,而化阴精不足,现近值仲春,阳气升发,水不木,故不能制约上升的阳气,而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本例病人在诊治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前医的治疗情况,大胆判断,偶获良效。

 

 

(六)阴虚身痛诸证

邢XX,男,78岁,2014年12月16日初诊。

     患者2009年秋患脑出血,经中西医治疗能生活自理。自2014年入冬以来,恶寒怕冷,全身肌肉疼痛,以下肢为甚,每到夜间10点以后疼痛剧烈,近1周疼痛更甚,不能入睡,大便不成形,每日夜尿10余次,后半夜更频,动则汗多,夜间口干舌燥,但患者怕尿,不敢饮水舌尖部及舌根部青紫、苔白,脉沉涩,脉率52次/分,证属肾阳虚,寒滞经脉。治以温肾固摄,祛寒止痛,方以金匮肾气丸化裁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处方:

制附子75克 (先煎2小时)    肉桂30克   山药30克   

山芋30克    茯苓20克   干地黄30克   泽泻15克 

炙甘草50克  砂仁15克     白术30克   麻黄30克

细辛30克    桂枝15克     丹参50克   川芎20克

牡蛎30克    干姜50克  

                 5剂水煎服    每日1剂   早中晚分服   

 

二诊:2014年12月21日   

    患者服上方后,恶寒怕冷、疼痛明显减轻,睡眠稍好转,胸背疼痛减轻,夜尿减少为5-6次,口干缓解,舌尖及根部青紫减轻,脉沉细有力,脉率为60次/分。继服上方5剂,服法同上

三诊:2014年12月26日

    患者服上方后,怕冷恶寒明显减轻,全身疼痛已不明显,胸已不痛,夜尿为3-4次,口干消失。舌根部青紫已大部分消散,脉率为64次/分,肾阳虚已改善, 遂减温阳祛寒药量。

处方:

制附子50克(先煎)  肉桂30克  山药30克  山芋30克

丹皮10克    茯苓20克   泽泻15克   干地黄30克

炙甘草30克  砂仁15克   麻黄15克     细辛15克

川芎15克    干姜30克   白术30克     牡蛎30克     

                      5剂水煎服  每日1剂  早晚分服                                                                                                            

四诊:2015年1月3日

    患者经过以上3次用药,诸症悉除,舌质淡,苔白仍腻,脉沉细,用金匮肾气丸化裁加减以巩固疗效。

    制附子30克(先煎)  肉桂15克   山药30克 山芋30克

丹皮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干地黄30克

炙甘草30克  砂仁15克   白术30克     干姜30克 

川芎15克                                               

                     10剂颗粒剂  每日1剂  早晚分服  

                                                                

                       按  语

    本例患者发病时值隆冬,以夜尿多,全身疼痛难忍,夜间尤甚,在诊断和治则上非常明晰,效果关键在用药的剂量上,尤其在主将上,如附子、细辛的用量比较突出。我认为中医治病原理就是以偏治偏,假如本例患者寒本重,而用药非常轻,就很难获得良效。

 

(七)用于水寒木郁土湿引起的诸证      

冯XX,男,58岁,2014年7月5日初诊

    患者糖尿病20多年, 一直用胰岛素治疗, 因近期在三甲医院治疗,血糖控制不好, 故来中心求中医治疗,患者空腹血糖18.6mmol/L,每天用胰岛素3次,每次20ug。现主要症状为口干, 以夜间为甚,纳差,乏力,头晕,夜尿7-8次,阳痿多年,畏寒肢冷,肢体麻木疼痛,腿肿,视物模糊,舌淡,苔白厚腻, 脉沉细数,诊为水寒木郁土湿。

处方:

制附子120克(先煎2小时) 肉桂30克  山药30克 山芋30克

泽泻30克     茯苓50克    干地黄30克     桂枝15克

炙甘草60克   砂仁15克      干姜60克     白术90克

丹参50克

                 5剂水煎服  每日1剂   早中晚分服 

艾灸:
    关元,中脘,足三里每日1次每穴1小时

中药泡脚:每日一次。

二诊:2014年07月11日   

    经上方治疗,患者精神大有好转, 口干、畏寒、肢冷、肢体麻木疼痛明显减轻,夜尿4-5次,舌苔白腻变薄,脉仍沉细。继用上方治疗,剂量仍守原方不变。                

三诊:2014年7月17日

经以上治疗后,精神明显好转, 口干、畏寒、肢冷、水肿、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大便通畅,稍成形,夜尿3-4次, 空腹血糖11.1mmol/L, 视力有所改善,舌苔仍白腻。

处方:

制附子75克(先煎1.5h) 肉桂15克 山药30克   山芋30克

泽泻15克    茯苓30克    干地黄30克      桂枝15克

砂仁15克    干姜50克    炙甘草50克      白术30克 

丹参50克                                                   

                     5剂水煎服   每日1剂  早中晚分服                                                                        

    中药泡脚和艾灸继续治疗(每日1次)

四诊:2014年7月23日

    经服上方后,诸证大为改善,空血糖10.6mmol/L,但由于患者不想服汤药,改桂附地黄丸(水丸),每日2次,按规定量加倍服用1月。艾炙、泡脚继续坚持每天1次。   

                        

                     

                         按  语

水寒木郁土湿一词是清代御医黄元御对肾阳虚、命门火不足所产生的水寒而至的肝木不能条达以致脾土气机雍滞,不能正常运化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的病机概括。其主要病因为肾阳虚,命门火不足。本例患者因水寒较重所以用大剂量制附子、肉桂温化寒水为治本病的主要药,水温肝木自可条达,脾土健运湿可自化

 

 

(七)用于心肾阳虚诸症

薛XX ,女,48岁,2014年11月21 初诊。

    患者糖尿病史5年,用降糖药维持,效果不佳,于2014年7月开始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平素怕冷,大便不畅,不成形,小便频数。近一周恶寒怕冷较显著,附近门诊诊治为感冒,输抗病毒药物2天后出现胸闷、胸痛,并伴有后背放射痛,后半夜疼痛加重,遂去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为心律不齐(频发性室早),伴有Ⅱ级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缺血。医院建议患者放支架,安心脏起搏器。患者害怕手术,经人介绍来我中心求中医治疗。查患者血压90/60mmHg,脉率44次/分,结脉,舌淡,苔白厚腻,中医诊断为胸痹,属心肾阳虚,痰浊闭阻证。

处方:

制附子100克(先煎2h)  肉桂15克  山药30克   山芋30克

丹皮10克     茯苓50克     泽泻20克     干地黄30克  

炙甘草75克   砂仁15克     人参30克       桂枝30克

干姜50克     白术50克     半夏30克       川芎30克

丹参50克     陈皮15克

    3剂水煎服   每日1剂   早中晚分服(饭前), 嘱其家属观察服药后病情变化,随时联系。

二诊:2014年11月24日       

患者服上方3剂后,胸闷胸痛明显减轻,恶寒怕冷改善,心律仍不齐,脉率52次/分,血压100/60mmHg,舌质青紫改善,舌苔仍白厚腻。上方加:炒苍术20克  焦三仙20克

               5剂水煎服   每日1剂  早中晚分服

三诊:2014年11月29日       

    服上方5剂后,胸闷胸痛已不明显,恶寒消失,双膝以下仍怕冷,脉律不齐明显好转,脉率58次/分,血压110/70mmHg,大便仍不成形,夜尿3-4次。舌质变红,舌苔仍白,厚腻明显减轻,心肾阳虚已改善。上方化裁如下:

     制附子50克(先煎1.5小时) 肉桂30克 山药30克 山芋30克    

     干地黄30克    茯苓30克    泽泻10克    丹皮10克

     炙甘草30克    砂仁15克    人参15克    白术50克 

     川芎15克   丹参30克   炒苍术15克  焦三仙各15克     

                       5剂水煎服   每日1剂   早晚分服 

四诊:2014年12月4日       

     服上方5剂后,胸闷胸痛诸症悉除,脉已和缓有力,心率60次/分,舌质稍红,苔白润,大便已成形,夜尿2-3次,用麻瑞亭老师下气汤加减调理:

    茯苓30克     半夏10克   炙甘草15克   炒白芍15克  

    丹皮10克     陈皮15克   炒杏仁10克   制首乌20克

    制附子30克   白术30克   焦三仙各15克   黄芩10克

    柴胡15克     川芎15克   黄连10克       干姜20克

 

                      10剂颗粒剂   每日1剂   早晚分服   

   

                       

                        按   语

本例患者来中心时,虽然病情危重,属急症范畴,从症状体征来分析,属心脾肾阳虚,阳虚则寒凝,脾阳虚不能化湿,聚湿成闭阻心脉,故胸闷胸痛,但用大剂量温阳健脾化痰通经之药,足以能迅速治愈本病。并可避免做支架及安放心脏起搏器。我的感悟是急、准、狠,急就是快速诊治, 争分夺秒,不能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准是辨证和用药准;狠即用药的量一定要达到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