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蒡子习用心得——突破“清热利咽”的局限

 txw40 2016-03-24

导  语

牛蒡子,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是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其性凉,味辛、苦,入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消肿解毒之功效。翻阅近代皮肤科专书,发现牛蒡子被用于火热咽喉肿痛者居多,甚至有些医者把它作为疗咽喉肿痛之专属药。余以为,牛蒡子利咽喉之功毋庸置疑,但如果把牛蒡子之功仅仅限定在清热利咽这一功效上,乃小视其用也。




关于牛蒡子功效的记载,《药类法象》曰:“主风毒肿。”《药性赋》曰:“散诸肿疮疡之毒。”《本草纲目》曰:“消斑疹毒。”《本草备要》曰:“消斑疹……散诸肿疮疡之毒。捣和猪脂,贴疮肿及翻花疮。肉反出如花状。”《本经逢原》曰:“散诸肿疮疡之毒,痘疹之仙药也。”《本草崇原》曰:“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外科精义》中记载“葛根牛蒡子”治大头病。在《外科正宗》中,疔疮主治方和时毒主治方中多用牛蒡子。可见牛蒡子有治热毒或温毒所致疮疡肿痛之功,而且效果明显。


2009年夏,余一好友因面部痤疮而苦闷,当时余习岐黄之术未满一年,仅略涉中药,听闻少许方而已,却也是初生牛犊无所畏惧,竟大胆为其诊治:其面部痤疮红肿且痛,大便干少,口干,饮水多,消谷善饥。


脉:数,右寸涌动。


辨 证:肺胃火盛。


治 法:清肺胃火。


处 方:

麦冬10g            石 膏20g           牛蒡子12g             连 翘10g            槟 榔10g

生地黄10g        天花粉12g        桔 梗8g                  薄 荷8g               败酱草10g


按:方中以麦冬、生地滋其肺胃之阴;石膏清其肺胃之热;花粉生津缓其口渴;败酱草、槟榔推荡其肠中腐秽;以桔梗、薄荷引牛蒡子上行,疗面部赤肿;连翘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2010年3月初,余季节性过敏两个星期,面部有白色片状隐疹,后误用某种外用膏致两颊红肿热痛,且头颅内热胀难耐。询问西医,告之皮肤受刺激后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加之季节性过敏,想到重用牛蒡子应该能收到解毒消肿之效。


脉:脉浮弦数。


辨 证:肝经有热,热毒上攻。


治 法:清肝热,解热毒。


处 方:

黄芩10g              蒲公英10g          丹 皮12g             茯 苓15g          牛蒡子15g

僵 蚕8g               玄 参10g             甘 草6g               桔 梗10g          薄 荷8g

黄芪10g              白芷10g


按:方中以黄芩清肝经之热;牛蒡子、桔梗上行头面清热消肿;薄荷既疏肝清透又能引诸药上达;蒲公英助牛蒡子清热消肿之功;丹皮、玄参凉血活血;黄芪、白芷托毒生肌。余素来脾虚,故用茯苓、甘草护脾胃,恐众寒凉之药更伤其气。余内服加之外敷,1剂后红肿便消,头胀热症状完全消除。


细思之,牛蒡子解毒消肿之功岂止于温病时毒,凡火热之毒而致疮痈者,无论咽喉肿痛、面赤热痛皆可用之。发于面部上焦之疮疡则加桔梗、升麻之类引之,其效甚显。


老师评语:


孔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得妙极了,乍学中医,总是跃跃欲试,尤其自己一生中头次给人开方子治疗,心中惴惴,急切想知道结果。尤其取效时,心中窃喜,还要装点老成之态,这就是中医学子与中医学的“初恋”,终生难忘,极大地鼓舞了学习中医的劲头,我想多数同学均有此感。由此可见,早接触临床,早见到中医神奇疗效,对中医学子坚定专业思想是多么重要,甚至影响其一生。扁鹊社的诸位同学,之所以能胜出一筹,概早期介入临床是个重要因素。(李士懋)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