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中国国旗史

 真友书屋 2016-03-24


文/江隐龙    题图/周颖


        在1888年之前,除了军事上的“八旗军”有从正黄旗到镶蓝旗的建制,清朝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旗。“亚罗号事件”之后,因舰船未挂国旗而引发的国际争议愈来愈多,终于刺激到了洋务派的领袖恭亲王奕?,而在奕?与曾国藩等人的操弄下,第一批三角黄龙旗终于挂在了清朝的兵船与官船上——当然这一批三角黄龙旗只是国难之下的权益之计,与国旗并没有关系。



请用一幅图描绘一下近代中国史。



        这一情形终于在1888年得到了改变。作为清朝最倚重的外交大臣,李鸿章深感“无旗可挂”的尴尬,奏请慈禧太后确定国旗。出任过驻英与驻法公使的总理衙门官员郭嵩焘将三角黄龙旗改成矩形并提交慈禧,立刻得到了慈禧的青睐,于是钦定其为清朝国旗。只是,让慈禧没想到的是,这幅“黄地蓝龙戏红珠图”,却带着浓浓的黑色幽默,“预示”了之后百年中国的发展历程。


        这个发展历程,便是由“黄地”向“蓝白花龙”再向“红色”中国的王旗变幻。



黄龙旗大名“黄地蓝龙戏红珠图”,霸气侧漏!



黄地:皇帝死了,又活了,双死了,叒活了……


        自汉文帝刘恒穿确定龙袍为黄色以来,后世皇族一直以黄色为尊,而满清八旗中“上三旗”之首亦是“正黄”,清军入关前为皇帝亲兵,其地位高于其余诸旗,清朝国旗最终确定用黄色,亦是出于尊黄的传统。因黄龙旗代表的是清帝国与皇室,自然而然在潜消默化中扩展到了整个满族,是以在日后五色旗的改革中,黄一直成为满族的代表色,尽管在“五德终始”学说中清朝属于水德,理应尚黑。


       黄龙旗作为清朝海军军旗的历史要远远长于国旗,这也导致了黄龙旗与北洋水师微妙的联系。1890年后,北洋海军军旗与清朝国旗相一致,均是方形黄龙旗;而其下从海军大臣旗到统带旗、队长旗,都将黄龙旗缩小置于旗面的西北方,形制与英国自治领/殖民地的国旗/区旗相一致。除了黄龙旗,北洋水师旗帜的另一个常见类型是五色旗,如提督旗、统领旗——从政治意义上看,黄龙旗与五色旗一并暗示了北洋军阀这股新兴的官方势力,而这种暗示最终引发了孙中山在中华民国建国时对这两种旗帜的严重抵触。



五色加黄龙,便是一道北洋海鲜料理。



        辛亥革命后,曾经在民间及海外均非常流行的黄龙旗似乎一朝之内被扔进了垃圾堆,然而没有人规定垃圾堆里的东西不能被回收利用。在1917年7月1日“辫子党”的生日当天爆发了“张勋复辟”事件,刚挂没多久的五色旗被摘除,北京城的满清遗老们重新挂起了黄龙旗,当然毕竟时代更易,仓促之下很多老百姓只能用纸糊的黄龙旗撑撑门面,不过这种尴尬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12天后张勋的复辟就失败了,黄龙旗诈了诈尸,终于在历史的尘埃中躺直了身体。


        龙走了,“黄地”这个元素却没有远去,因为溥仪还在。1932年,满洲国成立,其国旗不再使用那条可爱的“蓝白花龙”而顺应时尚潮流改成了蒙德里安风格的“新造型主义”,于是“黄地蓝龙戏红珠图”变成了“红蓝白黑满地黄”。满洲国先后有三种“红蓝白黑满地黄”:正式建国前“红蓝白黑”呈45度角嵌在“满地黄”中心,大同元年(1932年)之后通过《国旗制度布告》将“红蓝白黑”移到了左上角;而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 “满洲国”为“满洲帝国”后,又将国旗底色由杏黄色改为象征“皇室”的黄色——想想也是,杏黄色大旗太容易让人想到“替天行道”四个字,而满洲帝国分明是“替日行道”的……



“王道乐土”的初代国旗非常有创意,后来泯然众国矣。



        二战结束后,满洲帝国亡,“黄地”元素终于在中国国旗史上消失,而皇帝一词也最终在中央政府的正式称呼中灰飞烟灭了。


蓝白花龙:龙跑了,蓝白花依然够中国人玩几个年代


        就在清朝为军旗与国旗头痛的同时,一群不甘寂寞的革命党人便纷纷举起了自己的旗帜,这一时期中国旗帜界 “百家争鸣”的态势也确实将中国人的想像力显现得淋漓尽致;而主角除了借袁世凯钦定的“五色旗”外,出镜率最高的便要数日后彻底成功上位的“青天白日旗”与不彻底成功上位的“十八星旗”。



青天白日旗就不用多说了,但满地红的最初设计稿与后世并不相同。



        早在兴中会时代,被孙中山称为“吾共和第一烈士”的陆皓东便设计出了“青天白日旗”。1900年 “惠州起义”中,黄福率敢死队连挫清军所用军旗便是“青天白日旗”,是役极大增强了“青天白日旗”在革命党人心中的地位,也使这面旗成为孙中山日后的精神支柱之一。1905年同盟会成立,几大革命巨头商讨日后“中国国旗”的形式,孙中山为挺“青天白日旗”遭到“与日本旭日旗相似”的非议,于是提出“青天白日满地红”的设想。不过当时这个设想即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也样式也没有最后定型——当时黄兴主线的“方蓝井白满地红”亦有着数量众多的拥趸,于是“国旗”的样式之争了就被搁置下来。


        孙中山被世人称为“大炮”,十次起义九次败,但却成功使“青天白日旗”和“青天白日满地红”频频亮相。南洋的《中兴报》和香港的《中国报》都刊登了这两面旗帜,并称之为中国的新象征,至此“青天白日旗”的势头渐渐压制住了“方蓝井白满地红”。



“方蓝井白满地红”,井取自“井田”,有土地之喻。



        事实上,“青天白日旗”与“方蓝井白满地红”之称不只是样式之争,更是派系之争。“井字旗”本为致公党党旗,其前身即是清末海外华侨会党组织“洪门”;而旗帜是一个政党奋斗目标的图像概括,孙中山显然不希望自己的努力最终归于“井字旗”的大纛之下。黄兴与孙中山针尖麦芒,但最终中华民国采用了袁世凯提出的“五色旗”,于是这两派之争也便不了了之;直到北伐战争之后,南京国民政府领袖蒋中介石为显示其“正统”地位,表示遵照孙先生遗志以“青天白日满地红”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旗、以“青天白日旗”为党旗,这一场旗帜鲜明的战争才终于结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北洋政府定“五色旗”为国旗,为平衡革命势力同时以“青天白日旗”海军旗、“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那这个“十八星旗”凭什么能与“青天白日旗”分庭抗礼呢?



铁血十八星,也是萌萌哒,红地代表了铁血。



        “十八星旗”原是共进会的会旗,辛亥革命后,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并以“十八星旗”为旗帜,而借武昌首义的余威,湖北军政府被光复各省尊为中央军政府,其“十八星旗”在长江诸省影响极大,南昌军政府成立时,即宣布以“十八星旗”代替黄龙旗。相比孙中山多而水的起义,武昌起义一击致命,这一政治军事上的态势最终使“十八星旗”成为光复军政府力量的代表。


        然而“十八星旗”的含义却使其面临着大麻烦:“十八星”指代内陆十八省,而这十八省又不包括东三省,故而遭至东北议员的强烈反对。为平衡各方意见,“十八星”被改为“十九星”象征中国的统一,但最终这一完全没有“孙氏血统”的旗帜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被全面废除。



最终定型的满地红,又泯然众旗了……



红珠:你们别闹了,祖国山河一片红才是最后的结局


        在蒋介石主政之时,能称得上“国旗”的旗帜只有三面:“黄地蓝龙戏红珠图”、“五色旗”、“青天白日满地红”。黄龙旗早已折腾不动了,但“五色旗”与“青天白日满地红”却玩出了花样。


        首先是五色旗。1915年的双十二,那时还不流行网上购物,但寂寞难捺的袁世凯却下了一个决定:建立中华帝国。从民国到帝国,国家体制变了,国旗自然要改;但“五色旗”本是北洋势力的代表,如何改呢?又是一次蒙德里安式的设计,“五色旗”由汉、满、蒙、回、藏依次排列,变更为满、蒙、回、藏分列四方,汉族一统天下——于是汉族的红色就变成了旗帜中间的“大红叉”。



中华帝国大大的红叉真是的个突破,可是不吉利啊!



        于是马上,袁世凯也被群起而攻之的反对者划上了一个“大红叉”,中华帝国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又过十二年,回归原样的“五色旗”也被“青天白日满地红”取代了。


        然而,生命力顽强的“五色旗”的历史还远远没有终结。1937年,侵华日军扶持“华北临时政府”成立,重新采用“五色旗”,后期又加上火把及“和平反共建国”六个大字;次年,又扶持“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成立,亦使用“五色旗”,后期加上火把及“和平建国”四字;又次年,再次扶持“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成立,不过这次用的不是“五色旗”而是“红蓝黄白四色七条旗”,代表的分别是蒙古族、大和族、汉族和回族——在此,居中的红色成为大和族的象征,而汉族则变成了黄色。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国旗加了几个汉字,有点古意。



        会玩的不只有“五色旗”。随着侵华日军的步步南下,“青天白日满地红”也开始了变装秀。1940年,“汪伪国民政府”于南京成立,为表示其正统,代主席汪精卫沿用了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并在其上加了黄色三角片,上书“和平反共”、“和平建国”、“和平反共建国”等字样。1943年后,黄色三角片被取消,“青天白日满地红”又变回了原来的模样。


        “五色旗”与“青天白日满地红”闹得实在太欢畅,它们没有注意到,一面新的国旗诞生了——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先后使用了旗正中使用国徽与镰刀斧头图案的红地旗;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成立了“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其国旗沿用中华民国国旗同时以“镰刀斧头/锤子”为党旗,最终将“青天白日满地红”送到了海峡对岸。



所以,“汪伪国民政府”的国旗是五角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最终在与另外37幅设计稿的竞赛中胜出,成为中国最新的国旗。


结语


        2016年年初,台湾艺人周子瑜挥“青天白日满地红”事件将这个不满20岁的女孩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似乎也是一个隐喻,自1888年中国第一面国旗“黄地蓝龙戏红珠图”问世以来,只有中央政府确定的国旗才是真的国旗。然而,饶有趣味的是,就在“黄地蓝龙戏红珠图”成为国旗后的第七年,台湾民主国成立并推出了自己的国旗,这个国旗的名字叫——“蓝地黄虎旗”。



蓝地黄虎旗,萌萌哒,好欢畅!



        而这个“蓝地黄虎旗”,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萌萌哒的一面旗了……


        然而仅仅是或许——因为看似威武雄壮的“黄地蓝龙戏红珠图”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比“蓝地黄虎旗”还萌萌哒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用一幅图来解释……



传说中黄龙旗的真正来源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