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47.从物质的化合物形态看原子多核的可能性

 王东镇 2016-03-25

3647.从物质的化合物形态看原子多核的可能性

2016.3.25

我对物理的兴趣始于原子结构和星系结构的思考,成果也围绕这两个思考。

物质的化合物形态是一种亚原子现象,也是一种多核现象,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同位素原子和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共轭形成,如果实现核外电子全共轭,并且原子是18”,恰好等于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第十号化学元素20”的原子量和质子数目,水分子可以转化为原子吗?

20”原子的原子量、质子数目还与两个10”的原子量、质子数目一样,是否可以由两个10”原子聚变形成?

同样是20”原子,如果由水分子转化形成,可能只有一个核,如果由两个10”原子聚变形成,就会有两个核。如果18”11”7”聚变形成,18”自身就有两个氦核,情况又会完全不同。20”原子还可能只有一个氦核,其余的结构都由相对独立的氢同位素结构形成。

再例如二氧化碳由两个氧原子、一个碳原子通过核外电子共轭形成,如果氧原子是16”,碳原子是12”,恰好与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46”原子的原子量、质子数目吻合,二氧化碳实现核外电子全共轭是否可以转化为原子呢?

核事故的放射性污染物几乎相同,可能与裂变物质的内部结构有关,分析核原料与核废料的物质成分,可能发现核原料的内部结构。

原子拥有一个氦核与多个氦核在核外电子的形态上会有反映,因为氦核中两个质子的距离很近,位于中央,两个核外电子会等距离分布,位于一侧,两个核外电子可能并列,甚至合二为一!

核裂变的程度不同,释放的能量也会不同。裂变的越彻底,释放的能量越大。如果只有物质形态上的改变,没有质子或中子裂变为偏电荷光子,就不会有任何能量释放。

石墨耐高温,却未必吸收中子。如果石墨可以吸收中子,就会转化为其他物质形态,例如碳12转化为碳14,饱和以后就不会再吸收中子,中子就会转化为形态,也就是氢气,可以进一步裂变为偏电荷光子,也就是所谓能量。

所谓核能,不仅因为核元素可以裂变,某些成分还可以裂变的相对彻底,直接裂变为偏电荷光子,形成热能。不能释放热能,也就无所谓核能。

传统物理学认为热能来自分子震动,我认为来自化学元素裂变为偏电荷光子,所以质量等于能量。是否所有的质量都能够转化为能量,要看裂变的程度。氢弹的威力所以大于原子弹,不是由于核聚变,因为核聚变通常是吸热反应,而是新元素的加入与某些核聚变的发生提供了所有核材料裂变程度提高的后果。

镁、磷TNT与铝热剂可以释放巨大的能量,一定有相应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偏电荷光子,也就是它们相对容易发生核裂变,并且直接裂变为偏电荷光子。与“铀235”、“钚239”相比,它们具有更大的安全性,类似一般物质的燃烧。

在我看来任何燃烧现象都是裂变现象,都是化学元素转化为偏电荷光子的过程,只是司空见惯和错误的解释掩盖了核裂变的实质。

人体内每时每刻都有核裂变发生,才能提供相对恒定的体温,只不过裂变材料不是“铀235”、“钚239”,可能是最简单的“氕”原子,或“氕”化合物。

研究生物核裂变、核聚变,可以广开视野,揭开更多物理化学的秘密。

氢原子与氧原子结合在一起成为水分子,就不再具有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物理化学属性,成为全新的物质。任何相对高端的化学元素都可能由相对简单的化学元素构成,或转化而来,不再具有原来化学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所以我把化合物看作亚核形态。物质的亚核形态相对容易分解,相对容易揭开核聚变、核裂变之谜,化学本来就是物理的延伸,我关注原子的多核可能性实源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