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语典故探源(16)

 陋室书屋2 2016-03-25

熟语典故探源(16

 

 

 

    “市场”一词来源于古代所说的“市井”。

    唐朝诗人李绅的《入扬州郭》上有“堤绕门津喧市井,路交村陌混樵渔”之句。“市”,《说文解字》称为“买卖之所也”。《古史考》说:“神农作市。”“井”,最初指水井,原为井上栏木的象形字。

    水井是人们必去之处。由于有饮水、洗涤等许多便利条件,水井很容易成为人们以物易物的场所。所以,《正义》说:“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卖,因成市,故云市井。”可见,市井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后来,市井又引申为街市、乡里、城邦、民众等意。作为专门从事买卖之所的“市井”则转为“市场”二字。

    现在的“市场”即为买卖商品的场所。

 

 

 

    “书香”源于一种芸香草。

    过去,古人为了防止蛀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便清香袭人,所以称之为“书香”。

    芸香草亦称芸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西部,有特异的清香,可以入药,放在嘴里有辛辣和麻凉的感觉。因芸香与书结缘,与芸草有关的其他东西,也就成了与书卷相关的称呼,如“芸编”指书籍;“芸帐”指书卷;“芸阁”指藏书之阁;古代的校书郎,也有个很好听的名称,叫“芸香吏”;“芸台”指“藏书台”,唐朝徐坚的《初学记》中说:“芸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亦称芸台。”这些词都蕴含着一缕书香的气息,表达了人们对书香文风、文化审美与精神高贵的尊崇。

    现在我们早己不太容易见到芸香草了,平时我们所说的“书香”更多的是指上辈有读书的人家,也指书中文字的内容。

 

 

 

    “双簧”一词源于清代的黄氏两兄弟。

    光绪年间,有民间艺人黄大笑和黄二笑两兄弟。两人专门同台表演相声,常进宫表演,博得慈禧太后的笑口常开。

    有一次,慈禧过生日,点了黄氏二人的相声。谁知,黄大笑嗓子突然哑了,发不出声。他二人懂得,今天误了场便会大祸临头。于是他们急中生智,靠着平时扎实的基本功和舞台功底,想了个应付的办法。弟弟二笑嗓子好,便让二笑藏在椅子后面说话,哥哥大笑坐在椅子上哑口表演。他们的精彩表演使慈禧和众大臣笑得前仰后合,并受到重赏。

    后来,经过黄氏兄弟和后辈艺人们的不断探索,使之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曲艺表演形式。因这种表现形式是黄氏兄弟所创,故后人称之为“双簧”。

    现在,我们都知道,“双簧”是两个演员表演,一人用形体表演,一人用声音说唱,合二为一,以假作真。说唱者,必须嗓子好,声音亮。表演者不发音,只张嘴模仿说唱的口形。

 

 

 

    “抬杠”一词源于我国的一个民间习俗。

    过去,我国民间过春节、闹元宵常常有形形色色的花会,其中有一个奇特的“抬杠会”。有的地方也叫“撞官会”“甩会”“太平颤”等。其道具非常简单,就是由众人抬着一个巨大的杠杆,杠杆翘起的一端安着一把椅子。一个身穿红袍,头戴纱翅帽的丑官就坐在那把高高的椅子上。这个丑官没有固定的台词,他的任务就是即兴回答观众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以致互相争辩、拌嘴,常常逗得人们哄堂大笑。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类似这样的对话,叫做“抬杠”。

    现在,“抬杠”就是互相狡辩,互相驳斥的意思。

 

 

熟语典故探源(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