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妓侠女】宋朝名妓谢素秋

 新虞舜客 2016-03-25

宋朝名妓谢素秋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谢素秋(生卒年待考),北宋汴京名妓。谢素秋与山东才子赵汝州,叁载神交,互相倾慕,但因各处天南与地北,无法见面。待得共处一方之际,却又因王黼通番卖国,欲以佳丽献予金邦,素秋亦难逃此劫。汝州知素秋被困相府,咫尺天涯,只能隔门同哭而不得见。幕客刘公道感二人之情真,以计救走素秋,但汝州却误以为素秋已死,伤心欲绝。
          不久,赵
汝州谢素秋先後投靠县令钱济之,济之为怕素秋误了汝州前程,遂不许素秋与汝州见面,偶然相见,也只能认作王太守之女红莲。及後,王黼得知素秋下落,遂下令将之押回相府,意欲独占花魁。其时,汝州高中状元,官拜按察,奉命追查王黼通番罪证,王黼终俯首伏罪,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个男人,如果有一个好女人的支持和鼓励,肯定会是努力上进,勇往直前。但若支持男人的女人,一直未与这个男人见面,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力量呢?宋朝时的名妓谢素秋,爱的就是这样的迂回与凄婉,爱得义无反顾,并不存在功利与私欲,像这样霸气的爱情,真是千古少见。
  谢素秋是汴梁名妓,而赵汝州却居住在山东,两人身处千里之外,能够慕名而恋,也算是一段奇缘。谢素秋最初就是被赵汝州的诗词吸引了,在众多传唱的诗词中,他尤其喜欢赵汝州的诗词,那些触摸灵魂的句子,仿佛就是写给她的。谢素秋爱上了这个未曾谋面的青年才子,但她深知自己是红尘中的女子,恐难与赵汝州般配,朝思暮想不得其法。谢素秋很想得到爱情,她心中的梨花并没有萎谢,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欲望,要见到她的白马王子赵汝州。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谢素秋本身就是色艺超绝的名妓,在诗词歌赋方面较有造诣,可她认为自己的诗词只是风月,赵汝州的文字,才是晨曦中冉冉升起的太阳,她认定赵汝州将来必有大的作为。就算是下下策也好,为了爱情没有做不出来的事情,谢素秋假托为太守之女红莲,夜赴赵居处,欲与之相会。可是她并没有真正地出现,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赵汝州酒后闻得女子吟诗之声,寻觅而至。月光之下,遇一绝色女子立于亭边,手持红梨花,恍若天仙,赵汝州一见倾倒。谢素秋继而转瞬消失,令赵汝州思断了柔肠,从此天南海北,三年神交。
  有很多人认为,谢素秋的爱是自私的,是幼稚的,甚至是病态的。其实不然,这才是最真实的爱,最刻骨铭心的爱,为了爱不惜忘却自己,这样爱情不值得颂扬吗。再回头说说赵汝州,自从那晚见了仙女般的谢素秋以后,认定了这就是他的爱情。为了他心目的织女,他下功夫苦读诗书,不做其他的想法,一门心思的要娶谢素秋。爱情没有距离,即使千里,哪怕万里。远在汴梁的谢素秋,能读懂他的诗句,暗暗庆幸赵汝州喜欢上了她。三年啊,赵汝州始终不知道,他喜欢的仙女般的红莲,竟然是位歌妓,且是色艺超群的名妓。
  
纸是包不住火的,谢素秋的身份被识破事出有因。当时的御史中丞王黼,是一个多智善佞,寡学术之人,只因助蔡京复相,得到重用。这个祸国殃民的小人,看上了金朝封他的王爵,急于跟金联合,应该说北宋的灭亡,王黼应负主要责任。他为了讨好金邦,下令搜集两千美女欲献上。谢素秋的姿色姣好,自然是在劫难逃。就在这关键时刻,谢素秋速将消息告诉了赵汝州,并阐明了她的身份,爱的无助。
  赵汝州快马加鞭赶往汴梁,他要见见梦中情人。可是御史中丞的府邸,岂是随便进入的,可叹二人隔门同哭,赵汝州终于看到了谢素秋的真面目,比想象中的还要美,可他只能捧着含泪的红梨花返回。远去金邦凶多吉少,再说也没有回来的呀。久而久之,赵汝州认为谢素秋早已客死他乡了,绝望令他陷入了痛苦的境地,伤心欲绝不能把持住自己,对爱情彻底的失望了。谢素秋期待着赵汝州的爱,却难逃宿命,也是欲哭无泪。但谢素秋没有绝望,她的心没有死,一定要努力争取,她的爱情显得格外霸气。
  谢素秋的霸气爱情,根系于绝处逢生,生长在柳暗花明。谢素秋此时的心理很是复杂,争取的希望是万分渺茫,可是看着赵汝州对自己恋恋不舍,心里也还真不是滋味。缘由都是因自己而引起,谢素秋说什么也要给赵汝州一个说法。她看好王黼的幕客刘公道善良正派,就向他说明了经过。真爱总是那么感人,刘公道也被他们二人的情感渲染了,百般周旋,不负所望,设计将谢素秋救了出来。获得了自由的谢素秋,并不敢暴露身份,不能继续从事歌舞行业了,也就没有了谋生的饭碗,投靠县令钱济之。
  事也凑巧,赵汝州也投奔到钱济之这儿,或许是冥冥之中上苍有安排吧,他们二人终于见了面。可钱济之考虑问题比较深远,一是担心谢素秋和赵汝州公开来往,会被王黼的人发现,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二是担心谢素秋会误了赵汝州的前程,于是就不准他们来往。偶然相见,也只能认作王太守之女红莲。谁知这样的日子,竟然没过多久,就被王黼得知了谢素秋下落,遂下令将之押回相府,意欲独占花魁。真是无巧不成书,赵汝州高中状元,官拜按察,奉命追查王黼通番罪证,王黼终俯首伏罪,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谢素秋用计谋来争取爱情,虽然不是那么光明正大,但爱的本质是纯净的。赵汝州也不是她的感情俘虏,他也是真心喜欢谢素秋的。这段感人的故事,后来被明朝徐复祚编成了《红梨记》传奇小说,再后来被改编成剧目演出,成为了伤感中带有喜剧性的经典,给不同的时代,带来爱情唯美的感受。
  爱了,就要努力去争取,不要轻易言放弃。

宋朝名妓谢素秋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这是《红梨记》女主人公谢素秋为人处世的一个观点。当然,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她更加注重这一点了,她的意中人就应该是“知心”的。
           谢素秋是北宋京城的教坊妓女,长得“丰姿俊雅,可方洛女湘妃”。她虽然“名在烟花”,但却“心同冰檗”,“德性温纯,不减少君德耀”·她“怪的是热闹喧哗,喜的是清净潇洒”。她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找到一个知心郎君,除了乐籍名字,永结百年之好。自古佳人,必择才子。当时名声最响的才子是山东解元赵伯畴,更何况社会上早有“男中赵伯畴,女中谢素秋”的赞语,所以,虽然他们两人没有见过面,但是谢素秋心中却已经开始对赵伯畴产生了爱慕之意。
           有趣的是,赵伯畴也是这样一个“干相思的对头”。他会试到京,想的不仅是耀花星科场夺魁,而且也要展鸾运早偕伉俪,况且他自以为“如小生之风流才调,必得天下第一个佳人,方称合璧”。因此,他一到汴京,就急不可待地要去拜访“天下第一佳人”谢素秋。不料时逢“预借元宵”,谢素秋在宫内承直。赵伯畴接连两日访谢素秋未遇,心里十分懊恼。正在此时,谢家的平头送来了谢素秋的书信。
            谢素秋的信只是一首诗:“倚窗闲琐去看花,辜负郎君白鼻乨。怅恨欲知深几许,碧云重迭暮山斜。”她是想试探一下赵伯畴,看看他对自己是否有意。赵伯畴也以诗作答:“主人应怅客空还,寄与封书有泪斑。但得卷葹心不死,碧云能隔几重山?”向谢素秋传递了自己的爱慕之情。这一对不曾见面的才子佳人就这样两心相印,开始了他们曲折的爱情历程。
          “意似虺蛇,毒似螫蝎”的当朝太傅王黼对谢素秋早已垂涎三尺,他将谢素秋掠进府中,要谢素秋留下侍候他,可是谢素秋执意不从。王黼又是利诱又是威逼,但都无济于事,遂将谢素秋囚禁在自己府中。他哪知拘留得了谢素秋的身,却拘留不住她的心。谢素秋虽然一心想还籍从良,但还是要“择人而事”的。王黼尽管“官居极品,势焰薰天,官家尚然拱手,朝臣孰不低眉”,但在谢素秋的眼中,“只是俗子村夫,难管领秋月春风”。而赵伯畴,虽只是一介书生,“穷酸措大”,但却是自己理想中的知己,她的心已经属于赵伯畴的了。人往往就是这样的,一旦有了坚定的信念,明确了奋斗的目标,那末,即使他原先多柔弱,也会变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囚禁中的谢素秋就是如此,她明白宣称:如果王黼再来相迫,她就拚得一死便了。跟王黼对抗而死,谢素秋并不感到畏惧和惋惜。她惋惜的是未能与赵伯畴见上一面,她为失约而遗憾:“早上差平头去约赵伯畴,他有诗来约我明日相会。谁想监禁在此,多分又成虚话了。”
            时值金兵围攻开封,北宋朝廷向金国称侄求和;金国丞相斡离不向王黼勒取讴歌妓女。王黼因谢素秋不顺已意,怀恨在心,就把谢素秋列为首名准备解往金营。谢素秋闻得这个消息,真是又惊又怕:“我本是月户云窗娇媚姿,身柔脆,岂堪嫁作豺狼配!泪交颐,今朝宝瑟抛珠袂,明日金枪卧铁衣,悲笳里,声声断送朱颜悴,定做异乡冤鬼。”她几乎绝望了。幸亏看管她的王府花婆心地善良,舍身相助,趁乱离之际,她们一起逃出了牢笼。患难见真情,谢素秋此时越发体会到纯真友谊的可贵。
          脱离了虎窟龙潭,谢素秋随花婆一同投奔雍丘。一路之上,满目疮痍,更增添了谢素秋的无限伤感:“本是织女牵牛,谁料做参辰卯酉,恨无端羯虏拆鸾俦!”战乱使她摆脱了王黼的迫害,但又将她抛入更深的苦海之中。在这兵荒马乱之时,不用说与赵伯畴见不了面,就是自己的前途也难以预料,她感到自己漂泊无依,“似青青柳,飘零在路头,问长条毕竟属谁收。”她感激花婆的救命之思,把花婆引为知己,向她诉说自己对赵伯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但花婆对此爱莫能助,帮不了她的忙。能够帮助谢素秋、成全她与赵伯畴姻缘的人是有的,而且就在她们的前面,那就是雍丘县令;但谢素秋对此当然是怎么也想不到的。
           雍丘县令钱济之是赵伯畴的好友,他从难民册中发现了京城教坊妓女谢素秋的名字,知道她正是赵伯畴思慕的人,于是就把她接进衙内,令夫人仔细察问,看看谢素秋是否有意于赵伯畴,又是否配得上他。交谈中,谢素秋向钱夫人倾诉衷肠,表达了自己对赵伯畴的仰慕之情和不能聚首的惆怅:“那解元风雅连城价,谱鸳鸯无端辏咱。尽道是连珠合璧,却无由尊酒杯茶。”得知钱济之与赵伯畴的关系、明了钱济之夫妇的用心后,她喜出望外,发誓愿与赵伯畴“百岁相依”、“终身事之”。
          金兵犯阙、奸臣误国、春闱不举、昭君出塞,赵伯畴不胜慨叹,不胜悲伤。他应钱济之之约,也辗转来到了雍丘。一对朝思暮想的情人即将初次相会,这该是多么高兴的事呀,但谢素秋在这时候却“近乡情更怯”,变得踌躇起来了。半个多月过去了,她都不敢去见赵伯畴,因为她不知道他的心事,“怕他指山卖磨,见雀张罗,满口儿如蜜钵,心同逝波,那其间有始无终,难开怎合,生察察将双头花蕊搓,认我做赔钱货,把疼热夫妻向脑后睃,进退难有坐,惹人笑呵,这的是引得狼来屋里窝”。历尽千辛万苦,选中的却不是心心相印的人,那多冤又多惨呀!谢素秋的顾虑和胆怯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花婆的陪同下,谢素秋决定到赵伯畴的住处附近夜探动静。听到赵伯畴口中不时呼唤着自己的名字,看到他深深思念的志诚情景,谢素秋才“欢来顿觉愁颜破”,现身与赵伯畴相会。有情人终成春属,这对遭逢坎坷的才子佳人终于如愿以偿。
    《红梨记》是一出典型的才子佳人戏。但它以北宋来年的战乱为背景来展开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在谢素秋这个人物形象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当时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谢素秋身上很少封建礼教的约束,却具有较多的反抗精神。她与赵伯畴的结合,也不同于一般的才子佳人那样一见钟情,而是建立在知心的基础之上,这就使她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显得更为现实,因而也更为可信。尽管剧本在谢素秋这个形象的塑造上存在着不足之处,她的性格缺少发展,特别是《初会》一出之后几乎已经没有谢素秋的戏了,但她毕竟是被压迫者中的一员,人们的同情在她一边,她的喜怒哀乐牵动着观众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