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商颂·长发》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3-25


重视发展有吉祥的问题

 

12维商,长34其祥。洪水芒芒5,禹67下土方。外8大国是疆,幅910既长。有娀11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121314,受小国是1516,受大国是达,率1718不越19。遂2021既发,相2223烈烈24,海外有截25

帝命不违,至于汤2627。汤降28不迟29,圣3031日跻32。昭3334迟迟,上帝是祗35,帝命式36于九围37

受小球38大球,为下国缀4041。何天之休,不竞42不絿43,不刚不柔,敷44政优优45,百禄是遒46

受小共47大共,为下国骏4849。何天之龙50,敷奏51其勇。不震不动,不戁52不竦53,百禄是总54

武王载旆55,有虔565758。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59。苞60有三蘖61,莫遂62莫达。九有九截,韦6364既伐,昆吾65夏桀66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67。允68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69阿衡70,实左右71商王。

【译文】智慧很深是商王,重视发展有吉祥。洪水滔天白茫茫,大禹治水铺四方。保持距离国划疆,幅员辽阔来扩张。有娀之女正成长,生子名契有殷商。

玄王名契大治理,接受小国国务达。接受大国国务达,遵循礼教不逾越。于是观察既发展,相互测量显光明,海外小国也整治。

上帝之命不违背,到了成汤也平等。成汤赐给不缓慢,通达敬谨日日升。显扬赞美缓缓来,上帝最使国务敬,帝命效法建九州。

接受小法及大法,作为下国连表率。问天都有啥美好,不竞争兮不急躁。不刚强兮不软弱,给予政教有充足,百样福禄到尽头。

接受小大国恭敬,作为才智最杰出。问天还有啥宠爱,给予商王进献勇。不震骇兮不动摇,不害怕兮不恐惧,百样福禄来统管。

汤武扬旗去征伐,有诚意兮秉战斧。威猛如火光烈烈,无人敢阻我队伍。草有三芽桀三奸,不能举荐不能发。

汤武王装载着旌旗,有诚意兮拿斧钺,气势如同熊熊烈火,那就没有谁敢来阻挡。九州国家有九治,韦顾二邦已征伐,昆吾夏桀也征服。

昔在上古之中世,有震动兮有危险,上帝使用天之子,赐给天子众卿士。确实惟那伊阿衡,确实辅助我商王。

【说明】《长发》诉说的是重视发展有吉祥的问题。这亦是一首在祭祀仪式现场所诵唱的歌,与上首《玄鸟》是在同一祭祀仪式上颂唱。在歌唱了祖先留传下来的农业种植方法后并感恩祖先,歌者接着歌颂了商民的祖先契。契是夏朝有娀国诸侯君主的女儿所生,是他发展了商民族。当时商国仍是夏朝的一个小诸侯国,但在契手中,商国逐渐发展壮大,直至成汤王继位后才推翻夏桀的统治,建立了一统天下的殷商王国。歌的第二段即回叙了契在治理商国期间的功绩,由于遵循礼教,商国得到治理,同时还接受了大大小小很多诸侯国家的国务,甚至发展到海外。第三段叙述成汤王继位后,也继承了契的平等思想,效法契建立了九州。第四、第五段则是描述成汤王效法天的道路,不竞争不急躁,不刚强不软弱,获得了百样福禄。第六、七段则是描述成汤王伐夏桀及昆吾、韦、顾等夏桀的帮凶,九治诸侯,终于取得完美胜利。最后一段则是歌颂了成汤王最得力的大臣伊尹,没有他的辅佐、影响,成汤王也很难成其大业。

—————————————————

【注释】1.濬:(jun)古同“浚”。《尔雅·释言》:“濬,深也。”浚:《易·恒·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书·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诗·小雅·小弁》:“莫高匪山,莫浚匪泉。”毛传:“浚,深也。”《玉篇·水部》:“浚,深也。”这里用为深之意,形容很深的意思。

2.哲:(zhé蛰)《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诗·小雅·小旻》:“民虽靡膴,或哲或谋。”《诗·大雅·下武》:“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周颂·雍》:“宣哲维人,文武维后。”《尔雅》:“哲,智也。”《说文》:“哲,知也。”《汉书·叙传》:“或悊或谋。”这里用为聪明有智慧之意。

3.长:(zhang)《管子·轻重戊》:“出入者长时,行者疾走。”《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荀子·法行》:“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盐铁论·非鞅》:“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汉书·杜周传附杜钦》:“今汉家承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颜师古注:“长,谓崇贵之也。”这里用为重视、崇尚之意。

4.发:(fā珐)《论语·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里用为发挥、发展之意。

5.芒:(máng)古通“茫”。《诗·商颂·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文子·上仁》:“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天同气。”《庄子·天下》:“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野茫茫。”这里用为辽阔旷远之意。

6.禹:(yǔ雨)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是远古夏部落领袖。他曾经治过洪水。姒姓,名文命,鲧之子。《书·舜典》:“佥曰:‘伯禹作司空。’”《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诗·大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诗·鲁颂·閟宫》:“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7.敷:(fū夫)《书·盘庚》:“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书·顾命》:“牖间南向,敷重篾席。”《穆天子传》:“敷宴席。”《汉书·陈汤传》:“离城三里,止营傅陈。”这里用为铺展、铺开之意。

8.外:(wài)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管子·君臣上》:“于是乎外夫人而危太子,兵乱内作。”《易·否·彖》:“内小人而外君子。”

9.幅:(fú扶)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声符“畐”训“满”,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布帛的宽度(广)与“满”有相通之处,故可以引申。这里引申指地面或书画面的广狭之意。《诗·小雅·采菽》:“邪幅在下。”《仪礼·士丧礼》:“半幅终幅。”《说文》:“幅,布帛广也。”《汉书·食货志》:“布帛二尺二寸为幅。”《列女传·母仪》:“幅者,所以正曲枉也。”

10.陨:(yǔn)古通“员”。《诗·商颂·长发》毛传:“幅,广也;陨,均也。”朱熹注:“陨,读作员,讲周也。”这里用为周围之意。

11.娀:(song)古国名。即有娀氏,在今山西运城一带。如:娀简(娀妃,即简狄。旧传为有娀氏之女,帝喾之妃,殷始祖契之母)

12.玄王:即契(xie)。契:殷代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掌管教化。

13.桓:(huan)《易·屯·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诗·商颂·长发》毛传:“玄王,契也;桓,大;拨,治。”这里形容很大之意。

14.拨:(bō玻)《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说文》:“撥,治也。”这里用为治理之意。

15.是:(shì士)《易·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诗·小雅·六月》:“玁狁孔炽,我是用急。”《诗·大雅·江汉》:“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管子·问》:“则听其名,视其色,是其事。”《荀子·非十二子》:“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范晔《后汉书》:“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这里用为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之意。

16.达:(dá答)泛指畅通。《诗·周颂·载芟》:“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周礼·大宰》:“七曰达吏。”《礼记·中庸》:“天下达道。”《国语·吴语》:“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礼记·内则》:“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仪礼·士昏礼》:“下达。”《说文》:“达,行不相遇也。”《广雅》:“达,通也。”

17.率:(shuài)《书·伊训》:“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诗·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诗·大雅·緜》:“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左传·哀公十六年》:“周仁之谓信,率义之谓勇。”《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荀子·哀公》:“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这里用为遵循之意。

18.履:(lǚ吕)《易·离·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商颂·长发》毛传:“履,礼也。”郑玄笺:“使其民循礼不得逾越。”《尔雅·释言》:“履,礼也。”《易·大壮·象》:“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这里用为“祭祀仪式之礼”之意。

19.越:(yuè岳)《书·武成》:“越翼日,癸巳。”《诗·陈风·东门之枌》:“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诗·周颂·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韩非子·心度》:“能越力于地者富,能起力于敌者强。”《吕氏春秋·长攻》:“越十七扼。”《说文》:“越,度也。”《广雅》:“越,渡也。”这里用为越过之意。

20.遂:(suì岁)《左传·庄公八年》:“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这里用为就、于是之意。

21.视:(shì士)《易·履·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管子·禁藏》:“视其所爱,以分其威。”《论浯·为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国语·周语中》:“司空视涂,司寇诘奸。”徐元诰集解:“视,犹察也。”《释名·释姿容》:“视,是也,察其是非也。”这里用为“视察、观察”之意。

22.相:(xiāng)《老子·八十一章》:“小国寡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礼记·学记》:“故曰教学相长也。”这里用为交互、互相之意。

23.土:(tǔ吐)《书·益稷》:“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周礼·地宫·大司徒》:“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周礼·考工记·玉人》:“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郑玄注:“土,犹度也。”《管子·白心》:“四璧而知请,壤土而与生。”《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谷梁传·僖公四年》:“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这里用为测量之意。

24.烈:(liè劣)《书·洛诰》:“以予小子扬文武烈。”《诗·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飘风发发。”《诗·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诗·周颂·载见》:“休有烈光。”《孟子·公孙丑上》:“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韩非子·诡使》:“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这里用为光明,显赫之意。

25.截:(jié节)《诗·大雅·常武》:“截彼淮浦,王师之所。”毛传:“截,治也。”郑玄笺:“治淮之旁国有罪者,就王师而断之。”《国语·晋语》:“不如截而行。”这里用为整治之意。

26.汤:(tāng)商王朝的建立者,原为商族部落领袖。主癸之子。传说名履,又称成汤、武汤、武王、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或唐,亦称大乙。西周甲骨与金文称成唐。

27.齐:(qí奇)《书·微子之命》:“克齐、圣、广、渊。”《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诗·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记·中庸》:“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荀子·脩身》:“齐明而不竭。”毛注:“无偏无颇也。”《韩非子·安危》:“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史记·平准书》:“齐民无藏盖。”这里用为平等之意。

28.降:(jiàng)《书·尧典》:“釐降二女于妫汭。”《书·盘庚》:“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书·金滕》:“无坠天之降宝命。”这里用为赐给、给予之意。

29.迟:(chí池)《易·归妹·九四》:“迟归有待。”《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诗·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周道迤迟。”《荀子·宥坐》:“陵迟故也。”《说文》:“迟,徐行也。”《广雅》:“迟,缓也。”这里用为缓慢之意。

30.圣:(shèng)《书·洪范》:“睿作圣。”《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诗·小雅·小宛》:“或圣或否。”《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荀子·解蔽》:“圣也者,尽伦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说文》:“圣,通也。”这里用为通达之意。

31.敬:(jìng)《易·离·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诗·小雅·沔水》:“我友敬矣,谗言其兴。”《诗·大雅·常武》:“既敬既戒。”《诗·周颂·敬之》:“敬之敬之,天维显思。”《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释名·释言语》:“敬,警也,恒自肃警也。”这里用为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之意。

32.跻:(ji)《易·震·六二》:“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诗·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尔雅·释诂》:“跻,升也。”《说文·足部》:“跻,登也。”这里用为升上、登上高处之意。

33.昭:(zhāo)《书·君奭》:“乃惟时昭文王迪见冒。”《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诗·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诗·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这里用为显扬,显示之意。

34.假:(jiǎ贾)《易·家人·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诗·大雅·烝民》:“天监有周,昭假于下。”《诗·商颂·玄鸟》:“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诗·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管子·小问》:“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尔雅·释诂下》:“假,嘉也。”这里用为赞美、赞扬之意。

35.祗:(zhī支)《书·皋陶谟》:“日严祗敬六德。”《诗·小雅·我行其野》:“成不以富,亦祗以异。”《周礼·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左传》:“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鲠固慎完。”《说文》:“祗,敬也。”《广雅》:“祗,祗敬也。”这里用为恭敬之意。

36.式:(shì世)《书·微子之命》:“万邦作式,俾我有周无斁。”《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士之式。”《诗·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管子·小匡》:“式券以相应,比缀以书。”《孟子·公孙丑下》:“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韩非子·内储说上》:“勾践知之,故式怒蛙。”这里用为效法之意。

37.围:(wéi)曾巩《送人移知贺州》:“我思群公坐天围,心与星斗争光辉。”这里用为区域之意。

38.球:(qiú求)古通“捄”。《诗·商颂·长发》王引之述闻:“球、共,皆法也。球,读为捄,共,读为拱,《广雅》:‘拱、捄,法也。’……拱、捄二字皆从手而训亦同,其从玉作球,假借字耳。”这里用为法、法纪之意。

39.缀:(zhuì坠)《楚辞·远逝》:“缀鬼谷于北辰。”《荀子·乐论》:“行其缀兆,要其节奏。”《广雅》:“缀,连也。”这里用为连接之意。

40.旒:(liu)《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冕前有旒,恶多所见也。”《韩非子·十过》:“殷人受之,作为大路,而建九旒。”《礼记》:“旗十有二旒。”《史记·乐书》:“龙丸旒,天子之旌也。”本意是指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之意,这里延伸为表率之意。

41.何:(hé禾)《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诗·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史记·秦始皇本纪》:“陈利兵而谁何。”裴骃集解引如淳曰:“何,犹问也。”《广雅·释诂二》:“何,问也。”这里用为问的意思。何天,问天也。

42.竞:(jìng)《书·立政》:“乃有室大竞。”《诗·大雅·瞻仰》:“鞫人忮忒,谮始竞背。”《诗·周颂·烈文》:“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韩非子·五蠹》:“竞于道德。”《淮南子·原道》:“犹不能与罗者竞多。”《说文》:“競,逐也。”这里用为争竞、角逐、比赛之意。

43.絿:(qiu)《鹖冠子·王鈇》:“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谓之絿政。”《说文》:“絿,急也。”这里用为急、急躁之意。

44.敷:(fū夫)《书·盘庚》:“式敷民德,永肩一心!”《书·康王之诰》:“勘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诗·小雅·小旻》:“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这里用为给予之意。

45.优:(yōu)《诗·大雅·瞻夘》:“维其优矣。”《管子·君臣下》:“故施舍优犹以济乱,则百姓悦。”《礼记·中庸》:“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荀子·王制》:“汙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说文》:“优,饶也。”《小尔雅》:“优,多也。”《广雅》:“优,渥也。”这里用为充足、富裕之意。

46.遒:(qiu)《诗·豳风·破斧》:“周公东征,四国是遒。”《楚辞·九辩》:“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这里用为迫近于尽头之意。

47.共:(gōng)古通“恭”。《诗·小雅·六月》:“共武之服。”《诗·大雅·韩奕》:“虔共尔位。”《管子·弟子职》:“摄衣共盥,先生乃作。”《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杞,杞不共也。”《孟子·万章上》:“共为子职而已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共承嘉惠。”这里用为恭敬之意。

48.骏:(jùn)古通“俊”。《管子·七发》:“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韩非子·大体》:“雄骏不创寿于旗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诽骏疑杰兮,固庸态也。”这里用为才智杰出之意。

49.厖:(máng)《尔雅·释诂上》:“厖,大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厂部》:“厖,引伸之为凡大之称。”这里用为最大之意。

50.龙:(lóng)古通“宠”。《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诗·周颂·酌》:“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广雅·释言》:“龙,宠也。”王念孙疏证:“龙、宠声相近,故古人以二字通用。”《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道经》:“龙之为下,得之若惊。”按:王弼本《老子》第十三章“龙”作“宠”。这里用为荣耀之意。

51.奏:(zòu)《书·益稷》:“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诗·小雅·宾之初筵》:“各奏尔能。”《诗·大雅·灵台》:“矇瞍奏公。”《诗·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说文》:“奏,进也。”这里用为进献之意。

52.戁:(nan)《尔雅·释诂下》:“戁,惧也。”《太玄·勤》:“太阴冻冱,戁创于外。”《广韵·清韵》:“戁,悚惧。”这里用为恐惧害怕之意。

53.竦:(song)古通“悚”。《文子·上礼》:“于是万民莫不竦身而思,戴听而视。”《尔雅·释诂》:“竦,惧也。”《韩非子·初见秦》:“弃甲负弩,战竦而却。”《汉书·李广传》:“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这里用为恐惧之意。

54.总:(zǒng)《书·大禹谟》:“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书·伊训》:“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己以听冢宰。”《管子·五行》:“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荀子·哀公》:“总要万物于风雨。”这里用为统领、统管之意。

55.旆:(pei)《诗·小雅·六月》:“白旆央央。”《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亡大旆之左旃。”《荀子·解蔽》:“桀死于鬲山,纣县于赤旆。”《释名·释兵》:“白旆,殷旌也。”这里泛指旌旗之意。

56.虔:(qián)《诗·大雅·韩奕》:“虔共尔位,朕命不易。”《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以告虔也。”《左传·成公十二年》:“虔卜于先君也。”《国语·鲁语》:“纠虔天刑。”这里用为诚敬,诚心之意。

57.秉:(bǐng)《书·牧誓》:“右秉白旄以麾。”《诗·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氏。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尔雅》:“秉,执也。”《汉书·霍光传》:“光秉政前后二十年。”这里用为掌握、手拿着、手持之意。

58.钺:(yuè月)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书·牧誓》:“王左杖黄戉。”《书·顾命》:“一人冕执钺。”传引《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戉,经传皆以铖为之。”《荀子·乐论》:“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说文》:“钺,车銮声也。”

59.曷:(he)《易·损·辞》:“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诗·唐风·有杕之杜》:“中心好之,曷饮食之?”《诗·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诗·大雅·云汉》:“瞻卬昊天,曷惠其宁。”《说文·曰部》:“曷,何也。”这里用为代词,相当于“何”,表示疑问之意。

60.苞:(bāo)《书·禹贡》:“草木渐苞。”《诗·唐风·鸨羽》:“集于苞栩。”《诗·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稂。”《诗·小雅·斯干》:“如竹苞也,如松茂矣。”《诗·大雅·常武》:“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尔雅·释诂》:“苞,丰也。”这里用为草木丛生之意。

61.蘖:(nie)《书·盘庚》:“若颠本之有由蘖。”《孟子·告子上》:“非无萌蘖之生焉。”这里用为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之意。

62.遂:(suì岁)《书·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管子·君臣下》:“选贤遂材,而礼孝弟。”《礼记·月令》:“赞桀俊,遂贤良。”这里用为推荐或举荐之意。

63.韦:(wéi)古国名,豕韦的简称。春秋时卫地。故址在今河南省滑县境内。

64.顾:(gù固)古地名。夏朝诸侯小国,后被殷商国所灭。春秋时为齐地。在今河南省范县东南。《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公及齐侯,邾子盟于顾。”

65.昆吾:古地名。夏朝诸侯小国。

66.夏桀: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夏王朝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中兴稳定局面,到十四王孔甲时,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史记·夏本纪》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 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国语·周语》也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所以从孔甲经皋与发,直到履癸(即夏桀)内乱不止。夏桀是一个暴君。不用贤良,不忧恤于民,“百姓弗堪”。后商汤在伐桀誓词中,提到当时人民咒骂夏桀的话为“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表明人民对夏桀之痛恨。故汤起兵伐桀时,桀众叛亲离,身死而国亡。

67.业:(yè页)《诗·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大雅·召旻》:“兢兢业业,孔填不宁。”《诗·商颂·长发》毛传:“业,危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谦部》:“业,叚借为陧。”陧(niè聂):《书·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这里用为危险之意。

68.允:(yǔn)《书·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汤诰》:“贲若草木,兆民允殖。”《诗·小雅·十日之交》:“家伯维宰,仲允膳夫。”《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豳居允荒。”这里用为使用之意。

69.维:(wéi)古通“惟”。《诗·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诗·小雅·谷风》:“维予与女。”《诗·大雅·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管子·禁藏》:“得人之心而为纪,法令为维纲。”《史记·太史公自序》:“维昔黄帝,法天则天。”这里用为惟有、惟独之意。

70.阿衡:商代官名。即指伊尹。《书·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71.左右:《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管子·轻重乙》:“左右不足,友不善于群臣。”《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公以楚师伐齐,取壳。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注:“左右谓进退在己。”《老子·三十四章》:“大道汜兮,其可左右。”《国语·越语上》:“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这里用为支配、影响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