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周颂·闵予小子》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3-25


人际伦理关系的问题

 

1予小子2,遭家不造3。嬛嬛4在疚5,於乎皇67,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8降庭91011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继序12思不忘。

【译文】哀怜我这年轻人,遭遇自家无成就。孤孤独独思困惑,呜呼喊叫光明父,愿我长久能继承。怀念光明圣祖先,升降笔直讲容貌。计度我这年轻人,早晚恭敬学容貌。呜呼光明圣先王,我继承伦理不会忘。

【说明】《闵予小子》诉说的是继承人际伦理关系的问题。这亦是一首在祭祀仪式现场所诵唱的歌,这次祭祀仪式祭祀的对象就是文王、武王,主祭者是周成王。周成王是文王之孙,武王之子,武王去世时成王还年轻,所以一开始是周公摄政,待成王学有所成,周公才还政于成王。这次祭祀仪式应是周成王即位前所举行的一次大祭祀。周成王自诉年轻不懂世事,相比起文王、武王来说,毫无建树,而对守业则更感困惑。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文王、武王是开创周国的大功勋,功不可没。武王灭商后没几年就去世了,留下偌大一个尚未平定的周国给年轻的成王,这对毫无治国经验的成王的确是一大难事。但成王在叔父周公的教导和帮助下,深刻认识到一个真理,这就是“人际关系”。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就是调整好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则是伦理关系,人际关系理顺了,很多事情也就好办了。人际关系不理顺,很多事情就很难办。所以周成王在这次祭祀中所强调的就是要继承人际伦理关系。这个“人际伦理关系”,也就是《论语》一书所探讨的主题,也就是孔子一生所宣扬的“儒家学说”。

——————————————————

【注释】1.闵:(min)古同“悯”。《书·文侯之命》:“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楚辞·天问》:“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这里用为怜恤、哀怜之意。

2.小子:商周天子、诸侯的自称。《易·随·六二》:“系小子,失丈夫。”《书·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书·文侯之命》:“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

3.造:(zào)《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造。”《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诗·周颂·酌》:“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这里用为成就之意。

4.嬛:(qiong)古通“茕”。《玉篇·女部》:“嬛,孤特也。”《集韵·清韵》:“嬛,独也。通作茕。”这里用为孤独之意。

5.疚:(jiù旧)《国语》:“设之以国家之患而不疚。”《孔子家语》:“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里用为困惑之意。

6.皇:(huáng)即“煌”的古字。《书·洪范》:“建用皇极。”《诗·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诗·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诗·周颂·雍》:“假哉皇考,绥予孝子。”《荀子·赋》:“皇天隆物,以示下民。”《说文》:“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这里用为光明,“大”之意。

7.考:(kǎo)《书·洪范》:“五曰考终命。”《诗·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诗·周颂·载见》:“率见昭考,以孝以享。”《尔雅》:“父为考。”《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苍颉篇》:“考妣延年。”这里用为去世的父亲之意。

8.陟:(zhì志)《书·大禹谟》:“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诗·小雅·车舝》:“陟彼高冈,析其柞薪。”《诗·大雅·皇矣》:“陟我高冈,无矢我陵。”《诗·周颂·访落》:“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尔雅》:“陟,陞也。”《说文》:“陟,登也。”这里用为登高之意。

9.庭:(tíng)《诗·小雅·大田》:“播厥百谷,既庭且硕。”《诗·大雅·韩奕》:“榦不庭方,以佐戎辟。”《诗·周颂·访落》:“绍庭上下。”《尔雅·释诂下》:“庭,直也。”班固《十八侯铭(王陵)》:“天赋庭直,刚德正行。”这里用为直的、笔直的之意。

10.止:(zhǐ纸)《诗·大雅·抑》:“於乎小子,告尔旧止。”《诗·周颂·雍》:“有来雍雍,至止肃肃。”《汉书·叙传上》:“嬴取威于百仪兮,姜本支虖三止。”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止,礼也。”《广雅·释言》:“止,礼也。”这里用为容止、礼貌之意。

11.维:(wéi)《易·晋·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书·多方》:“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诗·大雅·皇矣》:“维此二国,其政不获。”《诗·周颂·雍》:“相维群公,天子穆穆。”《论语·八佾》:“‘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秦既称帝……维万世之安。”司马贞索隐:“维训度,谓计度令万代安也。”这里用为计度之意。

12.序:(xù旭)《诗·大雅·行苇》:“序宾以贤。”《诗·周颂·烈文》:“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管子·君臣上》:“上下同德,代相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官序当其夜。”《礼记·中庸》:“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荀子·君子》:“长幼有序。”这里用为次序之意。这里的次序是指人际关系中的伦理次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