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是你内心压力的替罪羊

 圆角望 2016-03-25

    北京回龙观医院 宋崇升 卞清涛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当天,亚马逊中国发布的“中国城市睡眠状况”调查显示,超过6成的受访者面临不同程度的失眠困扰。

    该调查主要围绕睡眠状况、失眠困扰、睡眠习惯、如何选购睡眠用品等展开,有效样本近万份。“入睡难”、“睡眠质量差”、“醒后仍有疲劳感”是失眠者的普遍感受,工作、情感和家庭因素为三大诱因。北京、上海、广东失眠的人最多,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三个城市的人在睡眠类用品方面的购买力最强。

    睡不好引发“起床气”

    人的一生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现在,有睡眠障碍的人越来越多,60岁以上老人中57%会出现睡眠障碍;年轻人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受到失眠困扰。

    中国医师协会等发布的《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国人失眠的比例为31.2%,与工作相关的失眠占56.2%,48.2%的人没睡好第二天会发脾气,而发泄对象首当其冲是另一半,其次是孩子、父母、同事和室友。亚马逊中国的调查也表明,近7成受访者的实际睡眠时间与理想睡眠时间至少相差1-2个小时,“睡不着”、“睡不香”和“睡不够”会引发“起床气”、“情绪波动”、“作息紊乱”等问题。

    如果患有某些心理或躯体疾病,睡眠就可能受到影响,比如,骨折、牙疼、哮喘影响睡眠,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失眠。只要找到根源,就好对症解决。但除此之外,一些自己也未曾觉察的因素、对睡眠的过度关注,反而可能会影响睡眠,这种现象在年轻人当中相对多见。

    梅梅是个研究生,一次理发时意外发现头后部有一块斑秃,她当时就惊呆了!自己正面临找工作,竟然出现了斑秃!如果病情发展迅速,头发都掉光了,哪儿还有单位要自己?尽管医生说斑秃经过治疗会得到控制,梅梅还是担心不已。她每天都上网查询有关斑秃的信息,发现斑秃和遗传、免疫、神经创伤、精神异常、感染病灶、内分泌失调等有关。她觉得每一项似乎都和自己沾点儿边,神经绷得紧紧的,入睡越来越慢,白天无精打采。为了能好好睡个觉,她不看电视也不打开手机,早早上床,结果躺在床上反而脑子特兴奋,各种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持续不断飘过,越想早睡越睡不着。

    渐渐地,梅梅的斑秃退居为旧患,失眠成了新疾。她开始对睡觉产生恐惧,还没有上床就担心今天晚上可能又会睡不着了,即便睡着了也睡得很浅,动不动就醒来,人憔悴了许多。在亲友的劝说下,她到医院内科门诊看病,吃上了助眠药物。最初,吃完药后她睡得还不错,可一段时间过后,就像产生了耐药性一样,失眠又开始抬头,似乎只有增加助眠药的剂量才能压住。无奈之下,她听从了内科医生的建议,去看睡眠心理门诊。

    解决失眠从“心”开始

    经过详细询问,心理医生发现,梅梅失眠的根本原因竟然是对恋爱的担忧。

    原来,梅梅在硕士毕业前见到了男友的父母。对方觉得梅梅个子矮、相貌平平,配不上自己阳光帅气的儿子,对梅梅不冷不热的。尽管男友一再承诺将来会结婚,但其父母的态度让梅梅难以安心。对分手的担心成了她内心深处的一个隐患。这样的担忧不能言说,平时梅梅也不愿意触及,但这种隐蔽的心理压力不会因为回避而消弭,反而更需要释放、外化。

    现实生活中,如果出现一个负性事件,就会不自觉地被内心潜藏的心理压力附着,用以承载这份压力。梅梅内心对恋爱关系的担忧,开始无意识地转嫁到了斑秃上,继而又转移到了睡眠上。对睡眠的关注就是对健康的关注,看起来合理自然,可以公之于众,于是梅梅内心对分手的担忧最终被无意识地置换成了对睡眠的过度关注。失眠的烦恼掩盖了对可能失恋的担忧,而实际上失眠只是她内心压力的一个替罪羊。

    即使没有梅梅这样的心理诱因,如果我们对睡眠过度关注、过分担心,最终也会引起慢性失眠。有的人本来睡眠较好,偶然一次失眠后,如果反应过度,总在想以后睡不好觉怎么办、要不要吃助眠药,就会不知不觉地在睡眠与恐惧之间建立一种条件反射,一到睡眠时间或进入睡眠环境,就会担心甚至恐惧。相反,在非睡眠的时间和场合,他们反而会睡着,比如在沙发上或车上、在上课或看电视时都可能会睡着。这种失眠被称之为心理生理性失眠,即睡眠本身没有问题,但不恰当的态度或关注妨碍、扰乱了睡眠固有节律的启动和发挥,导致失眠。

    找到叫焦虑的“小怪兽”

    《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37.8%的职场人士在工作中常因没睡好而影响效率。如果出现持续的慢性失眠,在排除是否患有抑郁症等疾病之外,一定要分析患者失眠背后的社会心理成因,特别是那些被压抑、被回避的心理冲突。

    如果不处理好内心潜藏的压力,失眠就无法最终彻底缓解。即使服用药物,也只能部分地解决失眠问题。出现心理生理性失眠的人,在性格上往往有容易焦虑的特点,即素质性焦虑。这种焦虑会放大一些问题,使人对一个普通的负性事件做出夸大的评价,继而引起过度的反应。比如,有人因为出差换了睡眠地点而失眠,如果不去管它,过几天也就过去了。如果为此非常焦虑,换房间、吃助眠药、对噪声过度敏感,结果原本自然启动、自然结束的睡眠节律就被打破了,导致睡眠进一步紊乱。而睡眠越紊乱,患者就会越发焦虑。一次偶然的失眠,逐渐演变为了慢性失眠。

    解决焦虑这个“小怪兽”,比较有效的办法有“动”和“静”两种方式。“动”指的是进行运动、锻炼,只要是喜欢的、能坚持的、兴奋性的活动,都可以去参加。“静”则刚好相反,包括打坐、冥想、气功等让人入静的活动。不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坚持,使性格中的焦虑素质逐渐得到改善。

    失眠是患者身心压力的显示灯。很多心理和躯体的不能承受之重,最后都可能会波及到睡眠。解决失眠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评估及处理,综合干预,才可能会最大限度地解决失眠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