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江湖,到一个民族侠客文化的演变更迭——从李白的《侠客行》谈起

 昵称30387417 2016-03-25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侠客行》


侠客一道,是中国文化自远古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基因。“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且文中还对“侠”的特征进行了一些描绘,后世关于“侠”的概念从此就已经露出端倪。

汉代
史书中的游侠
 


 

在韩非子之后,太史公司马迁更是在其光耀千古的《史记》一书中,专门写了《游侠列传》,书中对游侠的行为的评论甚为中肯。东汉的班固紧追太史公的脚步在《汉书》中也作《游侠传》,但是其叙事的角度已经不同,而从《后汉书》之后,历代史家更是不再为游侠立传了。

 

魏晋到唐代的
侠客

 

 

但是这不等于社会上不再有游侠这个阶层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的历代诗篇,唐人传奇,宋元话本和戏曲,其中都有关于侠客的的描写,其中不少都带有创作者所在的年代的印记。
自从表现侠客的任务转移到诗人、作家、戏剧家身上之后,侠客的形象主观化的色彩越来越大,已经脱离了侠的原貌,尤其是民国以来的武侠小说中更是有许多关于勾心斗角的描写,要是那些侠客都那么有心计的话,还混什么江湖,直接到朝堂上不是更加大有所为。


 
侠客
千年不衰的历史形象

 
 

所以小说毕竟是小说,不过是人们消遣的工具罢了,大家在看武侠小说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小说中的侠客形象带入到历史中的侠客形象中去。
两千多年以来,侠客以其巨大的魅力虽历千年而不衰,那么侠客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让无数的平民百姓甚至诗人作家如此着迷呢。我想明人张潮在《幽梦影》中的几句话是最有可能解释这个问题的,张潮书中说道“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之。”
社会总有黑暗,人间总有不平,就算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现代的文明社会也不例外。侠客的形象正是代表了广大的平民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强烈愿望,所以才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替而失去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