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10种学习途径,A类强调知识的输入,B类强调与你内心的对话,C类是当你和外界在互动时进行学习,前两类已经在前面的上篇和中篇给大家讲过了,今天的“下篇”小编就为大家讲讲C类学习途径的作用。 A类学习途径: 先接受一个信息,然后消化信息,再转换成自己的 B类学习途径: 在生活中找灵感,再运用、表达出来 C类学习途径: 在同他人的互动中学习 C1 旅行 前几天刚结束了台湾行的我,在飞机上与邻座新认识的导游大哥交流台湾行的感想,我们两聊得很投机。他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人的一生一定要去三个地方——朝鲜、台湾、美国。去朝鲜体会过去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去台湾寻找未来的中国会有什么新的可能,去美国世贸看看全世界的中心。如果你有一颗有感悟力的心,从这些地方回来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不一样。 旅行是我人生的主旋律,我的人生似乎总是被旅行推向新的阶段,改变我最多的就是旅行。它让我知道世界和我想象得不一样,它让我知道生活有千万种可能,是旅行让我拥有对他人的理解,对世界的谦卑。但是对于旅行,大部分人仍然使用着老旧的旅行方式,说2个最常见的误区吧: 这个问题在未来还会越来越严重,前几年我到西江苗寨,发现它们的标语是:打造贵州版本的丽江。这样的旅游业商业扩张的方式,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旅行中的惊喜。 另一种不同的情况是,我在欧洲呆了十多天之后,发现自己找不出这些教堂的区别,似乎都一样,自己又不懂哪个教堂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代表着什么文化,感觉自己太肤浅了。只能傻傻地拍几张照片,炫耀一下我来过,装作很好玩的样子。特别印证了一句老话: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回家睡觉,第二天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有人反对做旅行计划,觉得计划好了一切就没有新鲜感,崇尚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觉得以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年的假期就这么几个,如果不计划那么获得的收获将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我是支持做旅行计划的。因为在旅行的前期准备中,也是对目的地历史文化的学习,这样才不会到了目的地一问三不知。 至于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觉得要建立在了解当地的情况下,在走之前,起码要了解你去的地方治安好不好,当地人的禁忌是什么,哪些地方是危险区域等。 另外,为了让旅行充满未知,我将自己可以掌控的定在30%左右,剩下的70%都是惊喜。而对于不太有旅行经验的人来说,一定要多做准备,详细到怎么从机场到酒店,坐什么车,才能打消你的顾虑。当你的旅行经验越来越丰富后,就可以慢慢减少行前准备的工作,让遇到惊喜的机会多一点。 我在马尔代夫学潜水,在昆明当沙发客,在四川彭州莲池寺当义工、听经,在终南山学习朴门农业,这些都是利用互联网了解到的信息来策划的新形式的旅行,并且利用较短的旅行天数完成的。时间不宽裕的亲们可以计划周五出发周日回家的旅行,像成都就有很多户外俱乐部,经常推出周末游,假期游的户外旅行,很有意思,我也会背着帐篷和他们一起享受大自然。 相对于以寻找最美风景为主题的周末游,我更喜欢将自己的兴趣和旅行结合起来,我是画画的,我会寻找和其他专业画者写生的机会,或者和摄影师朋友、作家朋友采风的机会,这都有利于我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找靠谱的旅伴很关键哦!和专业人士一起旅行,可以学到很多专业技能,旅行的目的地就是你们的训练场。 第一次去台湾时我是带着妈妈去的。我妈对于台湾的第一印象是,在机场遇到的每个人都素质超级好,但是不多久,我们坐上公交车前往酒店,在机场这种郊区看到了很多小矮房。 我妈说这里简直比不上我们家(其实位于城乡结合部)!我默默的翻了一个白眼,因为我想去看宫崎骏找到千与千寻灵感的地方,山城九份,就带着妈妈去了。我估计她应该会喜欢这里,因为我妈从小在重庆长大,也是山城,而且我妈喜欢喝茶,而九份正好有不少老茶馆。我在九份老街津津有味地吃着姜母茶芋圆的时候,我妈说怎么没有辣椒? 从我妈妈的角度来说,她虽然有足够的钱,也有足够的时间,但这次旅行并没有给她带来更大的世界。他虽在台湾,但是却一直拿以前的思维模式去套。如果一件事不符合他的想象,不符合他的模式,比如说食物很多都是甜的,没有辣椒,这件事便是不合理的。 我本来想以台湾做一个跳板,带我妈出国的。我妈以前从来没有出过国,我想作为她的另一双眼睛,带她出国看一看,体验一下不仅仅是玩的旅行。但是我觉得这次计划不算成功。带妈妈出门比和妈妈在家里相处,更加考验我的耐心、细心,我需要更多的爱,并且从妈妈的角度来设计行程,才可以让妈妈体会到旅行的意义。 旅行,从根本上讲就是给自己一个陌生的环境,然后从这个环境中得到新的体会。但是得到体会的前提是,你本身有容量去容纳它,有能力去换一个角度看世界,能容忍不同,能包容不同的意见。但是,许多人的旅行,不是带着疑问、带着寻找新角度去的;他们是带着验证性的眼光去的,带着旧有的角度去的。 因此,真正的旅行的门槛其实很高,它意味着你得有能力抛开原有的眼光,原有的思维模式,你得有容忍度、有观察力,能把你的杯子空出空间,接纳新的事物,你得有一定基础去消化新的文化。比如,你要去希腊玩,你得先做功课,希腊的文化怎么样、历史如何、民族性如何?但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这些呢? C2 逛街 我平时不喜欢逛街,但不得不承认逛街也是快速学习的方式之一。与朋友逛街可以在交谈中了解到不少新资讯,解决目前的人生困惑。即使是一个人逛街,如果刚好遇到一间有意思的小店,那充满惊奇的感觉就像开启了一场小旅行。 我的台北之行,起初是由博物馆、美术馆、创意集市、书店组成的。在创意集市上,我被一组不起眼的书签吸引了,恰巧,这些书签是店主亲自设计的,店主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他为什么要亲自动手做书签、他是如何用小元素来表达不同含义的。我仿佛跟随店主的脚步进入了一个小世界,这真是一个很棒的学习经历。 当我在一条条小巷子中寻找那家心仪的世界最美书店时,我被整条街的美丽橱窗所吸引。台北的精品店风格大多简洁利落大气,但街上的年轻台北美女却凭借着一两件单品点缀出软妹子的气质,实在是非常会搭配。 一家一家小店看过去,试过来,每一家店都那么美,让人流连忘返,逛街的过程似乎就是一个不断接近美、尝试美、着手设计的过程。店员无一例外都出奇得友好,我忍不住试了几套,并开始关注自己的搭配,以及开始嫌弃自己这趟出来穿着的唯一一双跑鞋了。 那天晚上,我一直沉浸在一种神奇的感觉中,也许是女生的天性被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所激发了出来,也许是藏在这座城市里骨子里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侵染着我,我忽然有种要把自己推倒重来的冲动,我小声对自己说:过去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第二天一早,我在台北的小巷子里,一家一家的淘买手小店,很多店主都会在店面里放街拍照片,有着自己的时尚博客什么的,有时候还能和他们愉快地聊天,哈哈大笑。 最后到我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天,我发现我在这里逛街习得的时尚知识简直比我这辈子学到的还要多,我拥有了我的第一条复古长裙、第一件流苏马甲、第一顶毛妮宽沿帽、第一支复古色口红……而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会和这些单品有任何关系,就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向我打开。 C3 活动/饭局 对于参与活动,出席饭局,我想性格外向的朋友一定特别有自己的一套。我想提醒的是:尽量增加自己的参与度,如果朋友约你去旅行,可以自己定行程就不要跟着朋友的脚步走;可以自己举办一个活动,就不要只是参加别人举办的活动;需要和朋友联络感情时,主动去约别人既可以灵活掌控自己的时间,又可以设计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当你最大化地提高了自己的参与度之后,一定能从中收获到不一样的东西。 大部分人面临的困扰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朋友一软磨硬泡,“你怎么不合群呢”,你还是缴械投降了,认为“合群”比较重要。但是如果你的时间已经塞得满满当当,怎么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这种时候,适当说“不”,珍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 关于学习,最后想说: 1、输出比输入更重要,输出是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最有效方法。无论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在学习,只有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加以运用才算胜利。 2、你不是超人,不要用完美主义要求自己,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和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遵从你的内心。 3、大家可以在我提到的这些途径中找到一种作为突破口对自己来一个突击训练,狂轰滥炸自己几十天培养出一个习惯,当你的习惯养成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变化非常大,再慢慢加入其它的学习途径,达到不同学习方式上面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切忌一口吃出一个胖子,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好。 4、现在开始行动,永远不算晚!抓住你下班后的三小时,就是抓住了你人生中新的可能! 5、在书写这篇文章时,我也在思考要不要将诸如舞蹈、音乐、种花之类的方式列入其中,最终因为它们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到的学习方式,而且学习效果不太适合每个人而作罢。但这样一来,我发现其实如果要写,完全可以就上面的小爱好写出一大堆东西来,谁说学习方法只有这十个呢? 如果这篇文章激发出了你的行动力,那就快试试吧! 本文为转载,稍作精简,并对排版进行了编辑修改。 原文作者:沁羽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原作者不同意,请与我们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