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土楼的故事正在上海流传

 hallieqiuqiu 2016-03-25

今天,小田有个故事想要讲给你听。

 

故事,还要从福建土楼的故事开始讲起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中情局在卫星照片上发现在中国闽西的崇山峻岭间散布着一些类似于核反应堆或导弹发射架模样的东西,这个重大发现让白宫坐立不安,惊慌不已。为了研究这片神奇的土地美国军方投下了大量心血和费用,仅卫星照片就拍摄了上亿张。

 



改革开放后,美国中情局特意派间谍伪装成游客前去窥探中国的“核导弹发射基地”。当然,幽默性的结局是他们终于找到了重大发现:它不过是汉民族客家民系形成并创造的一种特殊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群。

 



在土楼群里,集庆楼因为拍摄过央视热播电视剧《下南洋》而出名。该楼建于明永乐年间,占地两千八百多平方米,由两个环圆型楼组成,外圈有四层共二百多个房间,鼎盛时期住过五十多户三百多人。

 



集庆楼外环土木结构,直径66米,高4层。底层53开间,全部为厨房。二层以上每层56开间,其中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单个卧室面积20平米左右。

 

很有意思的是土楼建筑的所有户型都是可变的:兄弟俩分家,建起一堵墙厨房就可以一分为二;一个卧室不够用?相邻卧室都是可以相互打通的。


全族人进出集庆楼只有一个集中式的大门,肩负着全族人安保的使命,或许可以理解成最早的公共大堂。

 

在整个土楼的中心是祖堂,也是族人们平时娱乐、聚会和议事都在此,当然现在的叫法应该是会所。

 


在祖堂外围就是土楼的内环,设饭厅、杂物间,族人们的洗浴空间也在内环。

 

土楼据说可以容纳400多人居住,在土楼内,族人们相亲相爱、婚丧嫁娶,绵延至今600多年。前几年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已是游人如织。

 

或许我们把福建土楼当作了旅游景点,而日本建筑师则从福建土楼里找到了现代居住的设计灵感。


在日本,人多地稠,大城市的人口居住是个头疼的问题,而福建土楼的设计恰好给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据此,日本建筑师提出在极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室内设计、智能科技和可变家具等元素,结合社区公共配套和物业服务,实现舒适、时尚、便携的居住感受。



典型的日本极小户型


自此有了风靡日本的极小户型:极小的户型,极变的空间,极便的生活,极低的总价,但品质不打折。在日本东京,许多年轻人都喜欢住在这类极小户型公寓里。


而在上海,有个楼盘就是同样是按照集庆土楼的理念结合日本的极小户型来设计的。

 


乐高积木搭建的沙盘,贴合年轻人的小创意


项目名景瑞遇道,位于上海中环边,殷高西路地铁站的边上。项目占地不大,与集庆楼接近,在不考虑户型组合的前提下总共也只有193套,前提之外相邻的户型也是可以自由组合的。



 户型层高3.6米,目的在于可以设计成loft


单套户型的面积设计与土楼卧室相似,都是20平米左右。设计师在设计户型时为了面积大小还专门做过细致的研究,20平米是在可变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客厅、卧室、卫生间、书房、收纳空间后才确定的,20平米是满足两口之家居住舒服基础上的最小面积。

 

客厅与办公模式:




作为精装修交付,设计师已经把可变空间进行了充分的设计。


一分钟变型:睡觉模式


 

前段时间微信里流传一个段子:

 

正常人,每人每天吃20块钱

上海房价这么高,一个厨房十平米,那就是40万

可以吃20000天

差不多就是55年!

还要啥厨房啊……

 

不知道或许设计师是不是受此启发,在20平户型里并未设计厨房空间。事实上,为什么没有设计厨房空间,是他们在大量调研走访后发现,网上订餐和在外就餐正成为年轻人的主流用餐方式,厨房空间的使用频率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的低。

 

当然,年轻人也会有偶尔下厨的爱好,没有厨房怎么行呢。别急,设计师专门开辟了一个免费的公共厨房,让业主享受亲自下厨的成就感。

 


事实上,设计师为业主开辟的并非只有免费的公共厨房,在自己的房子走过天桥就是A栋三层,这儿整层都是供业主免费享用的公共空间,健身房、咖啡吧等年轻人必备的小资消遣必不可少,且绝对不对外的。



感受下屋顶跑步的氛围


年轻人爱跑步,于是设计师在公寓的顶楼全部设计成了开放式的跑步绿化带,业主早随时可以很方便自由的屋顶漫步。


公寓每层都会有不同的主题风格


为了运营好遇道公寓,景瑞请了雷军投资的寓见公寓运营团队,而选择他们看重的就是他们更懂年轻人遇道公寓里每层都设计了不同的主题风格,让年轻人的生活充满艺术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