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外青山| 印象派大师莫奈:一生只画一个女人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16-03-25

文| 亚太日报特约记者 刘莉莉
也许每个女人都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坐在自行车上笑,和坐在宝马车里哭,你会选择哪一个?

这就好比,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两任妻子卡米耶和爱丽丝……对于莫奈来说,卡米耶是上帝赐给他的一道光芒,是他画框中唯一的女主角,她陪伴画家度过最难熬的日子,却没能活到丈夫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而当卡米耶离去,莫奈不再画人物,转而寄情自然风景时,爱丽丝无怨无悔地料理家务、洗手做羹汤,终于换来百年后在大师身边长眠。

卡米耶和爱丽丝,一个与莫奈伉俪情深,却没能分享他的成功与名望,一个与莫奈是半路夫妻,却与大师共用半世安逸……她们,谁更幸福呢?

【大师画布上唯一的女主角】
一直以为,一个女人的终极荣耀,便是拥有大批爱慕者。然而,了解莫奈和卡米耶的故事才知道,女人真正的幸运是什么,那是一个杰出男人,弱水三千,只取她这一瓢饮,轮回三世,只倾心她一人。

1865年,25岁的莫奈和18岁的卡米耶在巴黎塞纳河边相遇,莫奈正在创作《草地上的午餐》,卡米耶是他的模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才子佳人,很快坠入爱河。

当时,莫奈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小画家,出身也并不高贵,但他的家人死活看不上模特卡米耶。莫奈的父亲为了逼迫他们分手,中断了儿子的经济来源,这使得莫奈和卡米耶的生活很快陷入窘境,他们自己种土豆,举债度日,甚至于,由于买不起画布,莫奈只得刮掉旧作上的油彩,再重新作画。

不过,对于莫奈和卡米耶来说,真心相爱,苦日子也能过出甜滋味。莫奈对卡米耶一往情深,卡米耶也给予画家强烈的创作灵感。在莫奈的画布上,卡米耶是唯一的女主角。

《绿衣女子》,是莫奈仅用四天就完成了的佳作。画上,卡米耶一袭绿衣,站在一个角落里,随意摆了一个动作,和描绘贵族男女的作品相比,这幅画因为卡米耶的清新、脱俗而富有革新意味,受到了如潮好评;

与其说,《花园中的女人们》描绘了四位婉丽的淑女,不如说,画上只有卡米耶一人,因为四位女子全部是由卡米耶充当模特,她换上不同的衣裙,摆出不同的姿势,宛如花园里一道最美的风景……由于画作体积巨大,莫奈在花园里挖了一道长沟,给画布安上滑轮,这样画上半部时,就可以把下半部放下去。

很多年后,莫奈被誉为绘画史上拥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这是因为,与所谓的权威艺术家不同,他走出了工作室,拥抱大自然,摒弃写实主义,努力抓住光线、感觉和稍纵即逝的瞬间……在整个过程中,他始终追随着一个美丽精灵的身影,这个精灵,就是卡米耶。

在摄影界,有一句话,如果你爱她,就会把她拍得很美,这不仅是基于相互间的熟悉和信任,还在于拍照时,你忘却所有,抛弃杂念,将这段特定的时间,用来捕捉爱人最靓丽的一瞬。

相比而言,为心爱的人画像,是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与摄影的“咔嚓”一刹不同,画家与模特有足够的时间享受这独特的二人世界,她的一呼一吸,一颦一笑,都映入眼中,凝结成画布上的条条线线,最终化为画师的一缕心尘。

【留住妻子最后的容颜】
1867年,卡米耶生下了她与莫奈的大儿子。三年后,他们的爱情终于感动了莫奈的家人,那一年,莫奈30岁,卡米耶23岁,儿子3岁,他们终于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一家人来到海滨城市特鲁维尔度假。这座小城,被法国女作家杜拉斯描述成,“一离开,就有阳光亡失之感”,想必,这是卡米耶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也是莫奈暂时抛下生活忧愁琐碎、专心绘画的时光。在这多姿多彩的小城,他为她创作了《特鲁维尔沙滩上的卡米耶》。

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莫奈和卡米耶搬到了巴黎近郊的阿尔让特伊,柴米油盐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现实。而在当时,莫奈的创作技法遭到业界的排斥,他的《日出》,被一个记者讽刺为“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于是,莫奈便将这幅画命名为《日出·印象》。

庸人就是庸人,无法预测未来的流行趋势,自然也就无法预知,这幅被斥为“随意、凌乱、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的《日出·印象》,有朝一日会成为国宝级的不朽杰作,而那句“只能给人一种印象”的讽刺语,竟会成为绘画史上一个伟大流派的命名。

然而,正是这种谩骂和嘲讽,令莫奈陷入窘困,也摧毁了卡米耶的健康。1878年,卡米耶生下第二个孩子后,罹患了盆腔癌,病入膏肓,每天只能卧病在床。莫奈在给作家左拉的信中写道:“家中无法生火,妻子又在病中,昨天我跑了一天也没借到钱。”

世间终归没有那么多奇迹,上帝没能怜悯因爱而生、为爱所累的卡米耶,1879年9月5日,她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年仅32岁。这个女子,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将爱,毫无保留、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丈夫,她太过于痴情,以至于忘却了自己,生前没有一件首饰。入殓时,莫奈从当铺赎回一枚像章,戴在了爱妻的胸前。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生中,总要遭遇亲人离开,有人痛不欲生,有人颓然逃避,而莫奈所做的,是要留住妻子最后的容颜。

在卡米耶的病床前,莫奈端详着那张憔悴的年轻面孔,寻找死神带来的痕迹,竟然看到了蓝色、黄色和灰色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于是提起画笔,为爱妻绘下最后一幅画像《临终的卡米耶》。

画中,那个穿着洋装、撑着阳伞的美丽女人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面如死灰、形同枯槁的病妇。原来,在生死面前,再感天动地的爱情,再娇美无暇的容颜,也无异于一缕青烟,转瞬间,随风而逝。

【画中的、身边的女人,都得到永生】
有人说,爱丽丝是个“小三儿”。爱丽丝的第一任丈夫名叫埃内斯特·奥舍德,是个富商,也是莫奈的资助人。然而,正是在莫奈事业处于低谷、生活陷入窘迫之际,奥舍德也破了产,甚至抛家弃子,消失了踪影。

在那段艰难的时期,莫奈担负起照顾奥舍德妻子爱丽丝以及6个孩子的责任。两家人搬到一起居住,同甘共苦,也是从那时起,人们对莫奈和爱丽丝的关系,产生了诸多猜疑。

莫奈和爱丽丝会成为情人,并非不可能,毕竟当时,卡米耶卧病在床,爱丽丝与丈夫已经疏离,而莫奈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需要关心与宽慰……

不过,凡事又何必刨根问底呢?毕竟,俗雅只是一线之隔,善恶本是一念之间,莫奈与爱丽丝之间,到底是同甘共苦,还是趁虚而入,亦或是患难见真情,真的那么重要吗?重要的是,缘分让他们相互陪伴、扶助,度过了最难熬的一段时光。

卡米耶去世后,莫奈和他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自然交由爱丽丝照顾。1883年,莫奈和两个儿子,以及爱丽丝和她的六个孩子,搬到了塞纳河畔一个名叫吉维尼的小镇上,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也正是在那一时期,莫奈的绘画技法获得了业界的认可,他在巴黎重新举办了画展。

接踵而来的,是名与利,是仰慕与追捧,是骄傲与荣光……然而这一切,都因为缺少卡米耶,而黯然失色。莫奈的作品中,不再有人物,完全寄情于山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思量,自难忘”式的悼亡妻,也是伯牙绝弦式的酬知己。

1892年,莫奈在52岁那年,终于与爱丽丝结婚。与当初和卡米耶结合不同,莫奈与爱丽丝的婚姻,似乎更多的是出于责任,闻不到多少爱情的味道。

在生活上,莫奈是个吹毛求疵的人,每天要准时开饭,房间内要有充足的光线……而爱丽丝无疑是个十全十美的贤内助,将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让辛苦半生的大师,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归宿。

莫奈在他人生最后的数十年里,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画被视为卡米耶化身的睡莲,并守着那幅花了十年时间完成的《红围巾:莫奈夫人画像》……而爱丽丝,成为他身边最不可或缺,却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存在。

有人说,这不公平,爱丽丝体贴入微,到头来,竟没资格登上丈夫的画布,得不到一个妻子应得的尊重与爱;也有人说,这很公平,卡米耶辛苦一生,结下的硕果,打下的江山,被爱丽丝独享了……

其实,也没什么可猜测的,毕竟,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子非鱼,焉知鱼之痛与乐?这就好比,贫贱夫妻百事哀,坐在自行车后的卡米耶,一定不会天天都在笑,而鱼翅熊掌难兼得,坐在宝马车里的爱丽丝,也不一定非得大哭一场。

1911年,爱丽丝去世,莫奈又独自生活了15年,然后永久地陪伴在了第二任妻子的身边。莫奈的一生,见证了绘画史上一个时代的开启和兴隆,而无论是他画中的还是身边的女人,也同样得到了永生。

【山外青山专栏周年,作者的话】
去年3月10日,受亚太日报许钺乃总编辑之邀,我开设专栏“山外青山”。寻“山外”之“青山”,探海外之冷暖,本是初衷。

转眼间,“山外青山”已周岁,它很幸运,赞叹过政坛女杰的坚毅,惊叹过绝代女神的从容,仰望过文届大师的风采,见证过创业之士的艰辛……

文艺、传奇、女性视角,一年过去了,那个东奔西闯、左顾右盼的小专栏,有了自己的定位,也让我没有陷入“时间去哪儿”的懊悔与踌躇。

如今,“青山”无名望,数千读者,认识的不认识的,均是以文会友,如凉亭之下,三五知己,品茶谈心。“青山”不奢求,只愿讲故事,谈人生,论情感,以史论今,以人观己,毕竟,曲水抱山山抱水,闲人观伶伶观人,谁又没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过自己的泪呢?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是你的期许,也是我的承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