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金琮(1449-1501)书法欣赏

 率我真 2016-03-25

金 琮(1449-1501)


  

  明代人,字元玉,自号赤松山农,金陵(今南京)人。少聪颖,好吟咏,善书画,年十二、三即能大书。初法赵孟頫,晚学张雨。画梅学扬无咎,他也是作赵孟頫书画伪的能手。他临赵氏作品,往往将题款一并临下,然后,在篇末老老实实落上自己的名款。由于金琮的书法很似赵书,故很多金琮的字,即使不是有意作伪,也被后人挖去原款,添上“赵孟頫”三字,以欺世人。

  金琮书法偏向于厚重-路,倾向沉稳的风格。当年文征明对于他的书法,就非常推崇,据传文征明偶尔得到他的片纸只字,都要装裱成卷,并且在卷上题上“积玉”两字,以示珍爱。


金琮《山中写怀诗》纸本行书 25×52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源:《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5-明代书法 




金琮《题杜堇古贤诗意图诗》纸本行书 28×5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资料来源】《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5-明代书法


诞辰帖

金琮《为以言书四先生诗》卷 纸本 弘治六年(1493)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歐陽永权六月十四夜飛蓋橋玩月天形積輕清,水德本虛靜。雲收風波止,始見天水性。澄光與粹容,上下相涵暎。乃於其兩間,皎皎掛寒鏡。餘輝所照耀,萬物皆鮮瑩。矧夫人之靈,豈不醒視聽。而我於此時,翛然發孤詠。紛昏忻洗滌,俯仰恣涵泳。人心曠而閑,月色高愈迥。惟恐清夜闌,時時瞻斗柄。 
  蘇子瞻息軒 無事此靜坐, 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黃金幾時成,白髮日夜出。開眼三十秋,速於車過駒(駒過隙)。是故東坡老,貴汝一念息。時來登此軒,目送過海席。佳山歸未成,題詩寄屋壁。 
  弘治六年四月望,金琮為以言錄四先生詩在賞趣閣。時在坐有李太■■■太也。

  弘治六年,金琮四十四岁,正值盛年。这年四月,几个诗友聚会赏趣阁,应以言之请,金琮书四先生诗。此处节录的是欧阳修的《六月十四夜飞盖桥玩月》及苏軾的《瞻息轩》两首。这两人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欧诗抒写的是水光与月光相互辉映而產生的联想,认為「人心旷而闲」,纔能体会万物之性,见『万物皆鲜莹』之景,苏诗讲静坐养性的重要,认為人生如白驹过隙,静坐无欲,生命得以延长。欧、苏的这种人生体验,正是远离世俗和烦恼的文人所追求的境界。金琮不屑仕途,过的就是遐啸清视,读书明道的悠閒生活。 
  本卷笔致圆润流畅,走笔从容恬淡,字形错杂,婉动飘逸,精雅可爱。

资料来源:《中国书法全集》明代名家二(荣宝斋)

金琮《致民望札》 纸本 美国程可庵氏藏

【释文】 別久不勝企仰。屢辱詩翰見惠,故舊之情,溢於言表。鄉人之便,輒詢動履清嘉,深用為慰。側聞貴庠密處萬山之中,清僻之極,必多古跡。豈天留此以待先生,况先生官清政簡,才贍學優,敷教之餘,尋訪登眺,逐一題品,發古跡之幽,增山水之光。然則兹行也,夫豈枉哉。使載諸郡誌,頡颃古人。馳騁於文場,所屈雖小,所伸則大矣。先生遠識,亦豈不以鄙言為確論耶。僕以老懶無用,不足為故人道,幸侍椿庭,喜懼交併,臨書草草,不罪疏陋。萬萬。友弟金琮再拜。民望鄉尊先生閣下。

  民望本是官场中的一员,后弃官在密处万山之中的学校执教弟子。金琮认為所屈虽小,所伸则大。这说明做官在金琮的眼里远不如在深山里的学校中教书来得大。金琮所处时代还是科举正盛之时,他劝民望在深山中呆下去, 并以為是“确论”,可见科举价值取向的另一端。民望,待考。 
  本札是金琮晚年所书。用笔极精当,往復起收无不如意。线条润而有骨,结体俊丽之中有拙,枯润交替,宽舒恬淡,风神逸宕。《三希堂法帖》曾收之。

资料来源:《中国书法全集》明代名家二(荣宝斋)


金琮《草书七绝诗》轴 纸本 148.1×29.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手把秧铁插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元来是向前。

  署款:“元玉”。款下钤印“金氏元玉”、“金芝丹室”。
  此书轴为金琮书录唐代布袋和尚七言禅诗一首。
  此轴书法得赵孟頫笔意,用笔圆润流畅,潇洒飘逸,线条清秀典雅,毫无工板局促姿态,是金琮书法的代表作。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云:“金琮善书,初法赵子昂,晚年学张伯雨,精工可爱。” (撰稿人:李艳霞 )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网站

金琮行书《西湖雨中诗》轴 纸本 31.5×56厘米 1482年作 北京匡时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释文】:东入江天不见涯,令人归思乱于麻。一春怕雨偏逢雨,几处开花又落花。天地有谁非是客,湖山虽好不如家。老亲况在高堂上,望眼频凝鬓有华。右西湖雨中。壬寅春,余之杭所作,为时太贤亲録,博一笑。是岁闰八月五日,金琮记。

北京匡时 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明代书法专场 
钤印:金氏元玉、听雪斋 
估价 RMB 150,000-200,000 
成交价 RMB  437000.0000 
拍卖日期 2011年06月07日

声明:资料仅供学习参考,本站不能保证所有拍卖作品的真实性。

金琮《致士行函》帖蠡测 
蔡清德


金琮《致士行函》帖

  从现行的艺术史来看,金琮(1449~1501年,字元玉,自号赤松山农,明上元(今南京)人)在声名上只是个小名头书家,仅能从其有限的几件作品以及零星文献记载中识其大致形象,似乎并无多少值得关注或考量之。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了金琮几帧行草书,如上海博物馆藏《行书诗卷》、朵云轩藏《行书临赵孟頫左太冲咏(四开)册页》、故宫博物院藏《行草七绝诗轴》,以及少数作于他人书画作品上的题跋,作品图版显示金琮书法主要取法松雪,笔墨惟妙惟肖,得其圆熟秀骨之韵。从他临摹《赵孟頫左太冲咏》,尤其是其作于庚申二月望(1500年,即去世前一年)的《行书诗卷》(此卷纯以松雪法为之)可窥及金琮对赵文敏的临习以及自觉挥运之用心,诚为不遗余力和得心应手,说其终生服膺子昂,似不为过。

  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二云其“禀赋颖敏,尤酷嗜字学。初学赵子昂,得其真似。晚师张伯雨,更神隽可爱。画梅花有逃禅老人笔意。”现存文献所言金氏效法对象仅及赵子昂及张伯雨二家,已有的相关书作表明金琮的书风面目主要来源于赵氏熏染。

  然而,钱镜塘先生所藏明人尺牍“金琮致士行函”(见《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却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展示了金琮书风的另一面,此帖明显不同以往风貌。作为平常日用之尺牍,且是写给一位相交至深的好友“士行老兄知己”(士行,姓名尚不得而知,待考),金琮的书写显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少庙堂大制的谨严庄重,多一分随意挥洒的快意,此帖以二王尺牍一路笔法出之,掺以老米沉着痛快,用笔精到流畅,深得二王、米颠韵致。行笔节奏上,除前三行略显拘束外,笔调渐次舒放,渐入佳境。释文如下:“今日来腰痛亦减,大抵天色和煦,人意不觉为之欢悦,正老杜所谓‘多病也身轻’之意耳。吾心飘然已在长干之麓,但无同志相与谈笑期间,俾连日之幽抱以为一快也。唯怀吾子,不识能携我一往眺否?琮顿首,士行老兄知己。”此帖告诉我们,金琮除了取法赵子昂之外,于二王、老米亦是情有独钟,直入堂奥。惜此尺牍不知为金琮何时所作,此类书作所见亦太少,我们未能窥及金琮前后书风演变之大略。

  金琮成化、弘治年间活跃于金陵地区,盛时泰称其与史忠为“金陵二隐”。朱谋垔《续书史会要》云:“金琮字元玉,金陵人,书宗赵文敏公,评者云松雪在元称独步,谓其超宋人而步骤晋唐,若元玉庶几能望其后尘耳。”给予金琮很高的评价,有接踵子昂之意谓。就《致士行函》帖中罄露的出尘笔致与天机意韵而论,朱氏所言应不为过誉。《明史》卷二百八十六载:“南都自洪、永初,风雅未畅。徐霖、陈铎、金琮、谢璿軰谈艺,正徳时稍稍振起。自璘主词坛,士大夫希风附尘,厥道大彰。”可见金琮于成、弘间标举风气之先,影响至巨。

  有文献显示成化、弘治、正德至嘉靖年间,金陵与吴门两地书家交游甚密(如徐霖与沈周、顾璘与文徵明、王宠等)。明人周晖《金陵琐事》卷上《书品》云:“吴中文徵仲极喜元玉字,凡得片纸,皆装潢成册,题曰‘积玉’。”金琮年长文徵明三十一岁,有无深交尚不得知(《历代名人年谱》载金琮尝为文徵明老师沈周制“白石翁印”),以金氏领袖群伦之书艺及文氏对金氏书法之珍重与推崇,我们似乎没有理由怀疑金氏书法于文徵明早年学书不无泽溉之功,文氏雅慕与师事子昂、规模宋元、专法晋唐,抑或受金氏启迪与濡染。以《致士行函》帖较以文氏书翰,好书数行胜千军万马,金氏笔性韵致远非文氏所能及,遑论吴中诸家,然文氏位高艺显,声名远播,金氏却为尘埃所淹没,奈何?

注:原文刊于《书法报》2007年.06.06第22期第13版。 感谢蔡清德先生提供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