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负鹏载舟 2016-03-25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_中国论文网

 

 【摘要】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行性病变中较常见的一类疾病, 严重危害中老年乃至年轻人的健康。非手术治疗中中医药疗法占主要地位, 其方式方法有很多, 效果可靠, 且在术后后遗症及并发症的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各种治疗措施做一综述。
中国论文网 http://www./6/view-7188666.htm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手法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97
  颈椎病是严重的颈椎退变性疾病,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类疾病。临床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椎管狭窄以及颈椎失稳等原因导致颈部脊髓及其附属结构、血管等组织受压、刺激, 引起各种神经症状和体征的一种颈椎疾病[1], 在颈椎病中占10%~15%。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保守治疗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术后恢复脊髓功能的重要治疗手段。
  1 病因病机
  传统中医中没有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名记载, 但对本病的认识早有记载, 散见于各著作中, 如《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 脊强反折”。《难经?二十九难》曰:“督之为病, 脊强而厥”。可见督脉与本病的发病最为密切。从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各方面来看, 应当归属于祖国医学的“项强”、“痹证”、“痿证”、“骨痹”、“血痹”等范畴[2]。
  2 临床治疗
  2. 1 中药内服 根据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中药内服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中药在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炎症、调节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损害、减少NO生成、减少内皮素、减少神经细胞坏死凋亡、提高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等作用[3]。
  2. 1. 1 补益肝肾 中医认为中年以后肝肾不足, 筋脉失养, 易受风寒湿邪侵袭阻络, 致束骨无力, 足不任身;又因督脉循行脊里, 脊髓失养而致病。故脊髓型颈椎病病机多为肝肾不足、督脉空虚, 治以补益肝肾、温通督脉。
  2. 1. 2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活血祛瘀作用广泛, 适宜瘀血阻滞引起的各种病症;川芎为“血中之气药”, 具有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作为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 苯酞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与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传统功效密切关联, 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舒张平滑肌、增强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
  2. 2 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能够使药力从皮肤直达肌肉, 逐层渗透, 温通肌肤筋骨, 缓解皮肤筋肉的痉挛萎缩, 延缓筋骨退行性变, 改善筋肉力量和肢体活动度, 恢复神经功能。现代医学研究显示, 中药局部外敷能够扩张局部小动脉, 因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血肿和渗出液的吸收, 从而缓解症状[4], 达到改善脊髓微循环、调整颈椎内外环境、减轻神经根充血水肿、缓解神经根受压、降低椎间盘内压力的目的。
  2. 3 针灸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 针灸具有其独特的疗效, 能起到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针灸取穴多选用督脉循行部位的夹脊穴, 以调节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 调节交感神经, 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 放松肌肉紧张, 促进脊髓局部血液循环, 加快致病炎症因子的吸收, 减轻对血管神经的压迫, 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2. 4 手法治疗 虽有学者认为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法治疗如稍有不当, 就易造成脊髓急剧震荡、休克, 严重者可导致高位截瘫。但目前临床研究认为, 谨慎、规范的手法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能够促进脊髓局部微循环, 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韧带。常用的手法治疗主要包括软组织推拿手法和整骨手法两部分, 在临床实践中, 手法应该力度均匀、柔和、稳定、精准, 切忌动作粗暴, 不可急骤过度地旋转颈部, 错误的手法会加重病情。
  2. 4. 1 颈椎牵引 在进行手法治疗之前先进行颈椎牵引20~30 min, 牵引重量5~8 kg, 牵引角度为前屈15~30°, 以患者舒适为准。
  2. 4. 2 软组织松解手法 颈椎牵引结束后, 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 运用点按和揉按手法对颈椎及胸椎两侧肌肉(如头夹棘肌、颈夹棘肌、脊旁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菱形肌等)进行松解治疗8~10 min, 重点为痉挛的肌肉韧带。手法的轻重视肌肉痉挛程度与患者适应能力而定。然后针对四肢病变情况在肢体运用揉法、滚法和弹拨手法进行治疗8~10 min。
  2. 5 针刀治疗 针刀的机械刺激对脊髓和脊神经节内的神经递质有明显调节作用[5]。取督脉旁开1.5 cm为治疗点, 因为该点为最安全的进针点, 且该处为关节囊对应位置[6]。针刀松解能够解除颈部软组织痉挛, 消除无菌性炎症, 改善微循环, 增强局部免疫作用, 调整神经功能。
  2. 6 综合疗法 中医综合治疗即是在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 将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手法、牵引、静脉给药、穴位注射、艾灸、离子导入等多种治疗手段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加以综合应用, 能够克服单一治疗手段的应用局限, 最大限度的提高疗效。
  3 小结
  中医药疗法可提高脊髓功能, 术后早期应用可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在如何制定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运用现代医学的先进手段、精确观察病情发展动态、客观量化评价治疗结果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还不多, 在今后的临床与科研中, 需进一步规范中医药各种疗法的使用指征和禁忌, 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Kato Y, Anchi K, Ku T, et al. Biomechan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degree of static 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ord in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 udinal ligament. Neurosurg Spine, 2010, 3(2):301.
  [2] 张雪, 罗汉华.颈椎病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吉林中医药, 2011, 31(12):1177-1178.
  [3] 王辉, 吕志宇, 陈锋.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机理研究概况.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 9(3):58.
  [4] 徐克武, 杨斌武, 宋贵杰.中药熏洗配合手法治疗神经稚型颈椎病158例疗效分析明.新中医, 2000, 8(14):135.
  [5] 王金荣, 王永志, 董福慧, 等.小针刀对肌张力增高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P物质影响的研究.中国骨伤, 2010, 23(9): 692-695.
  [6] 张文亮, 林木南, 陈跃, 等.小针刀神经根型颈椎病后侧入路的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 15(5):34-35.
  [收稿日期:2015-08-17]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药治疗

- 颈椎病 - 全民医药网 - 健康频道

 


 


  一、中成药治疗:中成药可选抗骨质增生丸、颈复康冲剂、骨刺丸、骨刺片、刺五加片、金匮肾气丸、龟灵集等。

  二、中药汤剂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因此要辨证施治。

  1、若病人兼有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色淡,脉细弱者,可用: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熟地20克、茯神15克、仙灵脾15克、鸡血藤25克、甘草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服。

  2、若病人兼有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胁痛,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可用:黄芪30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仙灵脾15克、川断20克、枸杞子15克、柴胡15克、远志15克、枣仁15克、甘草15克、五味子15克,水煎服,早晚服。

  3、若病人兼有胸胁胀闷、痛无定处、急躁易怒、舌紫暗、脉涩者,可选用黄芪30克、刺五加15克、丹参15克、狗脊15克、淫羊藿15克、龟板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杜仲15克、甘草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

  4、若病人兼有食欲不振、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泻,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姜黄,下肢浮肿,舌淡胖,脉缓者,可用: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砂仁10克、葛根20克、南星10克、山药15克、丹参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

  5、若病人兼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舌淡胖苔白,脉沉弱,可选用: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附子5克、肉桂5克、炙甘草10克,每日l剂,水煎服,早晚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