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丝路 乐游GO】吐谷浑:消失的高原古王国

 公司总裁 2016-03-25

【新丝路 乐游GO】吐谷浑:消失的高原古王国



 




吐谷浑

消失的高原古王国

王文元   文/图


  丝路,是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古道,无数王国在这条古道兴盛衰亡。

    众多的西域36国,诡异的西夏王国,惋惜的楼兰王国……这些神秘王国中,最令人惊奇的是吐谷浑王国的消失。





荒山之间
一座神秘的大墓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流传了一千多年,高原古国吐谷浑也灭国一千多年了。 

    这个神秘的高原古王国,以700部族的弱小力量,神奇崛起于青海高原,纵横三百五十多年后,又莫名衰落。不论它的崛起,还是衰落,都没留下只字片语。今天我们只能从中原地区的史书中找到关于他的零零散散的记载。 

  七月中旬,我在距离都兰县城10多公里外的热水山沟中拜见了这个高原王国留下的遗存——吐谷浑一号古墓和它的陪葬墓。我在地上,他们在地下,他们是死去了千年的孤魂,我是千年后孤独的行者。这些古墓,或高大如山岳,或深埋于地下,或被后人盗掘一空。但我还是能读懂他们过去,读懂他们纵横高原的风采。 

    热水沟古墓,是都兰县境内吐谷浑古墓葬的代表。整个都兰县境内,从夏日哈到巴隆之间长达200多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近3000座吐谷浑古墓葬。仅热水沟内不到一公里长的地方,就分布着大小200多座古墓,最令人瞩目的是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一号大墓。 


当地人和许多外来的参观者,都不自觉地把这些古墓葬群称为吐蕃古墓。其实,这些古墓中埋葬的并不是吐蕃人,而是被吐蕃人所灭的古吐谷浑王国的人。 

    吐蕃人以信仰藏传佛教,崇拜山和湖而出名。按照他们的习俗,藏族死后的安葬方式是天葬、火葬、水葬。没有土葬的传统,更没有修建高大陵墓的习惯。因而这里安葬的只能是在青藏高原上纵横了350年之久的古吐谷浑王国的达官显贵。



以首领名字
为名的高原王国


  吐谷浑本是辽宁鲜卑慕容氏的一个部族首领的名称。西晋时因兄弟内讧,吐谷浑率领700户部族,准备向东寻找安身之地,可是他的马却偏偏向西走,一路翻越阴山,绕过河套。公元313年他们来到青海南部,与当地的羌人杂居中,先后征服羌氐等部族建了国家。人们把鲜卑族首领吐谷浑的名字,当作这个国家的名称。

    在随后的一百年间,吐谷浑国王们东征西讨,417年他们占据了柴达木盆地边缘的都兰,将都城迁移至此。吐谷浑国王们前来的时候,此地肯定不叫都兰,因为都兰是元代蒙古人对这块土地的称呼,它的意思是温暖湿润,那时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族还没有形成,至于此地究竟叫什么,只能是一个历史之谜了。 

    凭借着都兰的温暖湿润,吐谷浑王国开始崛起。而这段时间,正是中原地区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相互争斗的时期。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监督,给吐谷浑王国提供了扩张机遇,但也使吐谷浑失去了在政治体制上参考的范本。 

    在短短八九十年间,吐谷浑王国迅速崛起,形成一个东西三千公里,南北八百公里,总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这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没有完善政治军事体制,就连国名也来自部落首领的名称。虽然面积广大,但还是按照部落制的方式进行统治,法律只有一条“杀人盗马者死”,甚至连常备军都没有,采用的是全民皆兵的策略,这种策略最大的缺点是在敌人袭来时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先天不足的政治体制导致吐谷浑很快由强盛走向衰落。当中原地区出现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朝时,吐谷浑已无法同其对抗。先是隋炀帝西巡大破吐谷浑,斩首十万。接着唐朝初年,唐军也多次击败吐谷浑。“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就是对这些战争的回忆和描写。


夹缝求生
一个王国的末路

六世纪末,吐蕃人开始在西藏崛起,随着吐蕃的日渐强大,吐谷浑陷入了东西两面的威胁之中。七世纪初,吐谷浑和吐蕃多次发生战争,这时吐谷浑还具有相当的实力,屡次击败吐蕃人。据说在双方发生在唐古拉山的一次战争最为著名,吐谷浑人尽歼十万吐蕃骑兵,而他们只有数千人战死。 

    为减少两面受敌的局面,吐谷浑的最后一代国王诺揭钵于637年娶了唐朝宗室的女儿弘化公主,至此唐朝同吐谷浑连成了一体。青藏地区的势力均衡被打破,局势对吐蕃非常不利。641年,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派的求婚使者,费尽千难万险,破解了数道难题后,终于使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吐藩王。文成公主到达日月山时,诺揭钵同弘化公主亲往迎接。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书籍,推动了中原地区文化向西藏地区的传播。另一方面文成公主入藏也是和亲政策的另一种体现,是平衡青藏地区地方势力的需要,说穿了就是一种政治交易,但是这一点在后来的史书中却没有太多的提及。

    无论怎么说,和亲政策还有着一定的作用。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后,唐中央王朝、吐谷浑、吐蕃三方暂时偃旗息鼓,高原上平静了几十年。后来,吐谷浑发生了内讧,相当于宰相职位的大臣和素贵逃到了吐蕃,窥视吐谷浑已久的吐蕃,有了最好的向导,“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也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664年,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松赞干布的吐蕃骑兵突然而至,诺揭钵和弘化公主仓皇出逃,来到凉州暂避一时。这时,唐王朝的当家人已是唐高宗李治了,虽然他远不如李世民,但大唐王朝的威风仍不容侵犯。李治派了薛仁贵帅十万大军,前来征讨吐蕃,结果在大非川全军覆没,薛仁贵兵败被俘。 

    至此纵横青海高原的吐谷浑王国从历史中消失了,弘化公主最后终老凉州。原先归属吐谷浑的部族转而向吐蕃臣服,成了吐蕃的附属邦国。整个吐谷浑民族,开始同藏族人融合,到了南宋时吐谷浑遗民,一部分完全变成了藏族,另一些人同其他民族融合成为土族的一部分。“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征服吐谷浑王国的吐蕃在九世纪也最后土崩瓦解了。 


大墓之中
一个埋葬在地下的王国


  地上的王国死了,但地下的王国却活着。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后人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都兰建都达271年之久的吐谷浑王国给高原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近3000座吐谷浑古墓葬,将一个王国的历史写在了地下。在热水沟,在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一号墓前,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在创造了辉煌文化的吐谷浑先民面前,我能算什么呢?

    这座坐北向南,同背后的高山自然连成一体的大墓,高33米,东西长156米,南北宽176米,从正面看像汉族的金字,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大墓背后的两条山脉从东西绵延过来,在大墓所在的地方形成一个豁口,两条山脉如同两条巨龙,一号大墓就是一颗宝珠,形成了汉族人所说的的“二龙戏珠”之势。 

  看的出来墓主受汉族的文化影响很深,中原地区流传的“风水”在这个古王国中也得到了具体的运用。可惜的是中原深厚的文化,吐谷浑国王们只学了一个皮毛,只知通过风水来祈求国家的长治久安。却忽视了中原地区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统治方式以及儒家学说,为自己的败亡种下祸根。这提示人们学习一定要学精髓,而不能只学皮毛。

    这座高33米,东西长156米,南北宽176米的大墓,需要一万人修建一年以上,或者1个人修建的话需要400万个劳动日。在大墓的前后左右,分布着九十多座陪葬墓,大墓前面还有一大批殉葬坑。这些殉葬坑中既有鹿、山羊的骨头,也有马匹的骨头。显示了一个王国的富足和权威。 

    大墓结构风格独特,是我国考古发掘中绝无仅有的。其地下堆了三层坚硬的石墙,上面又以泥石混凝土层、沙石层、夯土层3层加高垒实。在从下面到墓顶架起九层柏木横梁,呈阁楼式,这种葬俗也成为吐谷浑败亡的一个原因。 

    当地藏族把吐谷浑王国留下古墓称之为“血渭”,其意是“九层妖楼”。这不仅说明,一号大墓的形制规模,而且证实这里埋葬的决不是吐蕃人,否则藏族不会把他们祖先的墓地称之为九层妖楼的。 

  这座大墓在解放前就遭到了马步芳的军队的盗掘。1996年和1999年一些不法分子掀起了两次盗掘吐蕃古墓的高潮,一大批珍贵文物在这次盗墓热潮中被毁。 

    据说1996年,盗墓分子在一座墓的顶部打了一个洞,用绳子缒了下去,墓室内有一匹巨大青铜马,这匹马让盗墓分子惊惶失措,为掩盖罪行,盗墓分子拿起家伙将青铜马的四条腿砸断,吊到地面上后,就地架起柴火青铜马烧成一堆废铜,拿到收购站以每公斤铜一元的价格,换了110元现金。这匹重110公斤,堪称国内最大的青铜马,就这样在盗墓分子的手中烟消云散了。 


生态恶化
是这个国家灭亡的原因


  随即国家组织考古队,对吐谷浑王国留下的部分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大量的丝绸、木器、铜器、陶器、粮食、珍珠、玛瑙浮出了地面。尤其是出土的丝绸,足以震惊世界。共出土了140个品种,其中120个品种是内陆制造的丝绸,另外的20多个品种,出自中亚、西亚等国家。这些丝织品富有浓郁的西域风格,色彩艳丽,花鸟动物栩栩如生,写实与写意巧妙结合,来自波斯的丝织品上面绣着两行文字,译成中文“英明、伟大的王中王”。

    这些实物纠正人们的一个观点。现在史学界提起丝绸之路,总认为河西走廊为主干,以柴达木为辅线,其实在战乱不断的历史岁月中,这两条线路没有主副线之分。 

今天的热水沟,是一个荒凉没有多少绿色可言的山沟,站在一号大墓的顶上四望,周围看不到一棵树,更没有绿草萋萋的景色。除了具有一个“二龙戏珠”的山势外,此地没有任何可以让人留恋的地方。其实,荒凉的地方不只是此地,从茶卡到都兰县城,一路上所见到都是这样荒凉的大地,星星点点绿草的诉说着这块大地上的传说。 

    距离吐谷浑一号大墓西边四五十公里外的另一条山沟内有闻名中外的科肖图冰瀑,此地不仅清泉咕咕,而且山上树木成林,郁郁葱葱;千年以上的柏树随处可见。地上绿草如地毯一般,人坐在上面有种痒酥酥的感觉。 

  毫无疑问,从茶卡到都兰再到热水。历史上绝对是一个水草丰美绿树成荫的地方,因为吐谷浑人不会蠢得到一个没有水草、没有树木的地方安营扎寨、建都立国,科肖图山上的柏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