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单反相机其实拥有两套对焦系统:在光学取景模式下,负责对焦功能的是位于反光板下方的AF模块。我们常说的XX个对焦点、XX个十字点,都是落在这个AF模块上。 而在实时取景模式下,单反相机其实就变成了一个“大号的、有多余组件的微单相机”——单反相机实时取景与微单相机一样使用感光元件进行对焦。 以上均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索尼A3x0/A5x0数码单反的快速实时取景模式,也不包括富士X-Pro系列的光学取景模式。 下面,我们是将处于光学取景模式下的单反相机,与微单相机进行比较。
![]() 顶级单反最快,新一代微单越来越快 单纯评价对焦速度,顶级单反(佳能EOS-1DX系列、尼康D5/D4系列)确实是最快的。与此同时,采用混合AF技术的新一代微单相机,对焦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焦速度表现突出的微单相机都不是全画幅产品。在1英寸或者4/3英寸画幅上赢了全画幅单反,这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所以,接下来微单阵营需要强化的是全画幅产品的对焦速度——直白一些,如果索尼能让A7系列具有和A6300同样的性能,那就真牛叉了。 微单相机远胜单反相机 上面给出了单反相机的工作示意图。取景时,一部分光线通过反光板(反光板其实是一部分透射、一部分反射的),经过副反光板反射最终达到AF模块。图中,光线通过反光板后到达AF模块的光路用橙色表示。 按下快门后,反光板升起,光线直接达到感光元件。这里,光路发生了变化,我们用蓝色表示。 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 对焦和成像是两条光路 - AF模块接收的光线,经过了反光板、副反光板两次“处理” 对焦的本质是测量被摄对象到感光元件的距离。由于对焦和成像是两条光路,所以想要实现精确对焦,就需要对焦光路和成像光路有固定的比例系数。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机身、镜头的生产制造存在公差,这个比例系数是很难固定的。 当对焦光路与成像光路的偏差较大时,就会表现出对焦不准确,画面不清晰的情况。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跑焦”。当跑焦问题出现时,无论是送售后处理还是利用机身内的AF微调功能进行调整,实际上都是在补偿对焦光路和成像光路的差异,调整比例系数。 而微单相机就简单多了:通过镜头的光线直接落到感光元件上,由感光元件负责对焦。对焦和成像是同一条光路,光线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所以对焦精度远胜单反相机。 微单相机远胜单反相机 在评价对焦性能的时候,除了速度、精度,还必须考虑覆盖范围。宽广的覆盖范围有利于先构图再对焦,同时也能提高拍摄运动对象时的持续锁定能力。 对单反相机来说,想要提高对焦覆盖面积,就需要增加通过主反光板的光线,扩大副反光板的大小。这就会影响取景亮度,以及高速连拍时的反光板起落速度。目前,全画幅单反相机的对焦覆盖范围最高可以达到约25%,APS-C画幅单反相机的对焦范围最高可以达到约50%。 而对微单相机来说: - 能在整个画面范围的任意位置进行对焦(无关对焦方式) - 高速对焦(相位检测)的范围只与感光元件上的相位检测专用像素有关。 作为结果,目前全画幅微单相机的高速对焦覆盖范围可以达到约45%,APS-C画幅微单相机则能在整个画面范围想进行高速对焦。
![]()
★ 关于作者 ★ 滕飞,网名ET。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资深摄影器材撰稿人。曾在《大众摄影》、网易数码等媒体工作,担当过佳能、尼康、索尼线下活动讲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