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 西泠印社舘藏名砚欣赏 在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砚台一直都是最具观赏及收藏价值的文房器物,不但具有实用功能,更是古代文人的清玩之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砚台虽然正在逐渐失去实用功能,但其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砚台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早在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现矿物颜料,并试图用它来美化生活,砚台就应运而生了。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有石砚的雏形。随着秦统一中国文字,砚台也正式登上大雅之堂。 唐宋时代,砚台出现了第一个繁荣昌盛时期。唐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为文房用具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这段时期相继出现了端石、歙石两大专用砚材。到了宋代,在甘肃洮河流域,发现了一种绿色砚石——洮河绿石,同时,澄泥砚的制作也愈加成熟。至此,我国端、歙、洮河、澄泥四大名砚正式形成,流传至今。 明清时代是中国砚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从明代开始,砚台的制作工艺发生了极大变化,它的功能逐渐由实用转变成强调艺术。明代的砚雕风格端庄厚重,纹饰幽雅精致。清代是砚台制作的辉煌时期,除了前代已有的著名砚材外,还出现了水晶、翡翠、玉石、漆沙、象牙、料器等一些不能研磨的质料,这也是砚台使用者为了显示身份的需要,因此其成品也多为赏玩之物。 砚属文房重器,记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兴衰。而砚台本身内敛厚重,加上一些名家的铭文与雕刻艺术,毫无疑问,一方好砚是中国文人智慧的结晶。“砚贵有铭、身价倍增。”一方好的砚台,除了看砚台本身的材质和制作工艺,还要看砚台的文化气息,如是否具有铭文,是否曾被名家使用过等等。而西泠印社舘藏的、最受藏家追捧的,还是那些“有故事”的名砚… 清·云龙纹水岩端砚 清·坑仔岩平板端砚 清·老坑平板端砚 清·大西洞夔龙纹端砚 清·玉峰主人铭蕉白藏青大西洞端砚 清·陈嘉会铭云龙纹麻子坑端砚 清·太狮少狮戏球麻子坑端砚 清·云龙纹端砚 清·云龙纹坑仔岩端砚 清·平板端砚 明·兰亭雅集洮河绿石砚 清·长方平板端砚 清·夔龙拱福端砚 清·龙凤纹双面端砚 清·老坑竹节端砚 清·竹节形歙砚 清·瓜瓞形绿衣端砚 清·瓜瓞形端砚 清·回纹淌池端砚 清·老坑龙纹活眼端砚 清·龙池洮河绿石砚 清·柏叶端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