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皇帝】皇帝的豆腐

 红豆居士 2016-03-25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位传奇皇帝。他出身卑贱,帮地主放过牛,在寺庙当过和尚,还曾经四方奔波到处乞讨。相传有一天,朱元璋在凤阳城里一家饭店讨到了一块“酿豆腐”。据现在流行的“酿豆腐”看来,这道菜其实很简单,也就是豆腐夹菜馅,先炸后火烤,使得豆腐和菜软嫩可口。而且,在那元末社会,饿殍遍地,人们易子而食,这“酿豆腐”估计也就是用烂菜叶、烂豆腐混搅而成,绝对不会像现在搞得那么讲究。然而,饿得眼睛发绿的朱元璋却觉得无比鲜美,时常去这家饭店讨食。十几年后,朱元璋飞上枝头变凤凰,还惦记上了这道菜,好不容易找到该饭店的厨师,将他请进宫里当御厨,量身订做这道菜。真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酿豆腐”也由此驰名天下,摇身一变为“洪武豆腐”,至今仍兴盛于安徽一带。
  除了出身卑贱,朱元璋还有一点为人们所熟知,那就是他非常富有天才的创造性。这不,这道原本非常粗陋的“酿豆腐”,到他手里,就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菜了,它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朱元璋将这道菜纳入了防腐教育工程,规定宫中大小宴席都必须有这个菜,而且还规定后世子孙每顿饭也必须吃这个菜,并美其名曰“珍珠翡翠白玉汤”。这道菜里到底有没有“珍珠”,其由什么制作,至今我们已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翡翠”其实就是青菜,“白玉”也就是豆腐。据记载,与青菜豆腐汤一齐摆上朱明皇室家宴的,还有随着四季更替不断变换的蒲公英、苦菜叶、芦根、蒲苗、苜蓿、苦瓜等寻常百姓家常用的粗菜、贱菜。很明显,朱元璋的初衷是让自己、让子孙后代每天都忆苦思甜,牢记创业的艰辛,励精图治,不要骄奢淫逸,不要过度劳民伤财,以确保朱家江山延续千秋万代。
  据记载,朱元璋身体力行,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对这道菜的兴趣。然而,其养于深宫、育于红墙之内的龙子龙孙却绝对没有这样的兴趣,与他们的治国能力日渐退化一样,他们对这道菜的热情一代不如一代。不知从何时起,“珍珠翡翠白玉汤”的“白玉”原料由豆子变成了鸟儿的脑髓。事情是怎样曝光的呢?据清朝文人的记载,明朝六部九寺等衙门中,翰林院虽为“清华之所”,然毕竟是文化部门,没有什么油水,所以翰林官最为清苦。皇帝也很体察下情,因此有一天心血来潮,就命太监把剩下的御膳带到翰林院,赐予众官一起享用。一名翰林官员因事外出回来晚了,当时只剩下一盘豆腐汤,懊恼之余,本不想吃,但碍于“御赐”的名头,只得硬着头皮咽下去。然而,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这味道与平时吃的豆腐汤大不相同啊!这位官员大惊之余,充分发挥自己明察细访的特长,终于搞清楚了原来这豆腐的原料绝非什么豆子,而是鸟儿的脑髓。啊呀,一盘豆腐汤,要耗费上百只鸟儿的脑袋,味道当然非一般豆腐能同日而语啦。乖乖!原来如此!这位官员看着这盘“珍珠翡翠白玉汤”,感慨之余,赋诗一句:“来其旧品何时换,鸟脑新蒸玉一盘。”
  窥一斑而见全豹。豆腐变成了鸟脑,其他诸如蒲公英、苦瓜之类的粗菜,估计早也在斗转星移中不知不觉就换成什么山珍海味了吧。一盘寻常家常菜,演变成了无与伦比的珍馐,本想让锦衣玉食的皇族在安享荣华之余能忆苦思甜,却不料反而让他们为此浪费了更多的民脂民膏。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其实,与菜肴的演变一样,朱元璋的制度尽管其在世时声称不许后代变更,其龙子龙孙还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作了很多更改,有的甚至面目全非。这种更改从朱元璋的继承人——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就已经开始了。如朱元璋封建诸侯,幻想效仿西周利用皇室宗亲来拱卫中央,建文帝上台后却立即着手“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建文帝的叔叔朱棣夺取皇位后,尽管屡屡攻击不肖侄儿“信任奸人,悉更旧制”,然而他更改起祖制来比建文帝更加肆无忌惮。进一步完成“削藩”的是他,将首都从朱元璋选定的南京迁到北京的是他,一改朱元璋时代保守内敛方针转而派遣郑和多次下西洋的还是他……
  在更改祖制方面,朱棣走得远,其子孙后代就敢于走得更远。比如,朱元璋明确规定废除宰相,诏令后代敢有恢复宰相者“斩杀之”,朱棣正式设立了内阁,承担了前朝宰相的部分功能。其子仁宗、其孙宣宗逐渐让内阁跃出五品衙门的框架,成为新的行政中枢。到了世宗、神宗时代,在皇帝的支持下,更是出现了张璁、严嵩、高拱、张居正等位极人臣的“权相”。又比如,朱元璋不许太监识字,规定“宦官干政者斩”,还废除锦衣卫刑具,终结特务政治。而朱棣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方面重用宦官,并专设东厂,重新开启特务统治。在其曾孙英宗的卵翼下,明代第一个权势煊赫、嚣张跋扈的大宦官王振横空出世,以至于酿成“土木堡之变”,使明朝由盛而衰。其后,宪宗、武宗、熹宗相继宠信汪直、刘瑾、魏忠贤等大太监,任由这些身体残缺、心理变态的阉人一个个粉墨登场、招权纳贿,流毒天下,不断折腾着大明王朝的百病之躯,以至于“无可奈何花落去”。
  我们知道,古代中国社会讲究“敬天法祖”,要求孝子贤孙遵从祖训、恪守祖制。在政治领域,“祖制”向来是约束皇帝权力的重要戒条,明代的“祖制”就是前代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诏令。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以一介草民之身,在十四年内骤登大宝,学界论曰“古来得国之正,莫如明祖”,因为这种特殊性,朱元璋具有较一般开国皇帝崇高得多的合法性、权威性,“太祖高皇帝遗诏”、“高皇帝训曰”也经常成为明代臣子经常挂在嘴边用以规劝帝王的法宝。因此,在朱元璋之后的二百余年,没有任何皇帝敢于公开提出更改“祖制”的主张,相反,哪怕是最为叛逆的子孙也是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忠于“祖制”。比如,英宗公然扶植太监王振,遭到官员的劝诫,他也煞有介事地警告诸太监说:“你们内官只管理宫内事务,供皇家驱使,洒水扫地,穿衣戴帽而已,这是高皇帝定下的旧制,任何人不得违反。如果你们不遵法度,透漏朝廷事情,或者结交官员,营私舞弊,必定治罪。”然而,历史证明,英宗的这番训斥,除了表白自己是忠实于“祖训”的圣君明主之外,毫无实际意义。
  总之,“祖制”是不能公然废弃或更改的,然而这些东西又确实碍手碍脚,皇帝们只好阳奉阴违,用旧瓶装新酒。朱元璋很天才,他要龙子龙孙吃豆腐,其龙子龙孙更为天才,他们虽不能违背祖制,却可以用鸟脑来做“豆腐”。作为皇帝,他们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口含天宪,生杀予夺,如果他们愿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将任何约束力量弃之不理。这就是为什么在专制社会中,国家的治乱兴衰往往系于皇帝一身的缘故。皇帝是集权的,朱元璋是皇帝,他千方百计要集权,当然看不到集权的弊端。正如苏轼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老天就是这样不遂人愿,哪怕对九五之尊也是如此。朱元璋为了江山万世一系,努力得一塌糊涂,其龙子龙孙为了享尽富贵、极尽奢华,也努力得糊涂一塌。祖制让他们吃豆腐,可是他们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祖制像豆腐一样捏得粉碎。用心良苦的朱元璋,再怎么绞尽脑汁也无法预料到这“忆苦饭”会变成为徒有其表的摆设。如果要怪,就怪自己没有建立一套约束皇帝权力的体制吧。


来源:《文史天地》杂志总第21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