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春耕探访“镰刀弯” 谁当调改的急先锋? 首播:3月25日 22:07 重播:3月26日 6:35 12:57 三月中旬的内蒙古天气转暖,赤峰市喀喇沁旗小牛群镇的农民杨玉臣和乡亲们忙着把各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因为去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辛苦忙活一年没挣到钱。几户农民凑到一起,盘算着自己种地不划算,就决定把土地流转给别人种。 小牛群村的种粮大户陆义也把自己种玉米的七百多亩土地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转包给了王亚军,老王是喀喇沁旗惠农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2014年他开始一门心思地流转土地,种植马铃薯。 王亚军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 种植一亩马铃薯,土地流转费是1200元,买种子每亩投入520元,翻耕加灌溉每亩地105元,机器播种、覆盖地膜和培土每亩投入125元,化肥和农药每亩投入420元,人工费每亩200元,马铃薯收获每亩投入470元,可以算出种植一亩马铃薯的成本是3040元,马铃薯平均亩产是7000斤,平均每斤能卖到0.75元,卖掉以后共收入5250元,再减去投入的3040元,种植一亩马铃薯的净利润是2210元。 张文利是西桥镇北虹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除了土地流转,今天他最重要的任务是和农民们签订玉米种植订单合同。所谓玉米种植订单合同是指,收获青储玉米的季节,张文利以每吨300元的价格回收农户的青储玉米。种植青储玉米能比种植普通玉米赚钱吗? 在响应国家提倡“粮改饲”的同时,张文利也有自己的盘算,张文利有自己的养殖场,近几年羊肉价格下跌,降低养殖成本成了养殖场发展的关键。使用青储玉米喂养之后,比之前每只羊每天降低2.6元的喂养成本。 王亚军种马铃薯、张文利种青储玉米都有很好的收益,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他们,对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更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个体农民因为种植技术和销售途径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土地改种缺乏信息,对于今年种些啥,更多的农民仍处于迷茫和观望之中。 在农业部下发的《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是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挥其在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然而目前新型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规模并不乐观。以喀喇沁旗为例,像王亚军和张文利这样的专业合作社都不足十个,全旗种植籽粒玉米50多万亩,种植土豆和青储玉米的面积不足五万亩。 除了调品种,还要调什么?玉米不种了,再种点什么,农民还是没把握。别人能赚钱的事我们赚不了钱,不是土地和庄稼不听话了,是农民的生产力和经营方式跟不上时代了。我国农业要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更要调整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镰刀弯地区的这次种植结构调整是一次机会,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尽量借这次机会转型升级,把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也提高一层。 监制\\宋锦峰 主编\\张洁 责编\\杜婧 编辑\\康轩山 猜您喜欢 |
|
来自: 昵称31750347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