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在宋朝,即使没有国家的大力号召,很多男女都自觉地晚婚晚育。归根结底,这都是科举惹的祸,不过大宋的历任皇帝似乎不太关心这个问题。
宋朝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几乎是古代历朝历代最好的。宋朝实行“高薪养廉”的政策,不仅公务员的工资高,而且逢年过节还发福利,说白了就是给钱。宋朝的皇帝们以为高工资就可以避免腐败。
皇帝为读书人进入官场提供诸多便利,再加上文官比武官地位高,你说,谁不想通过考试做官呢? 宋朝的官员任务轻,生活安逸,于是,很多男人都把金榜题名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所谓“先成家,后立业”。宋朝的男人们为了不耽误学习,都想晚娶晚育,一旦考上了,就一切都有了。
人这东西说也奇怪,明明知道考上的几率很小,还是趋之若鹜地往那赶,不少人宁可白了头发,也要得到乌纱帽。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曾说:“男不过三十,女不过二十耳。过此则为失时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男人到了三十未娶,女人到了二十未嫁,就已经“剩下了”。按照这个标准,宋朝年间,十个男人中就有两个是“剩男”。
女人因为性别的限制做不了官,但可以做官太太啊,跟着丈夫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好不快活。 于是宋朝出现了有趣的现象,“榜下捉婿”。到了发榜这天,全国各地的有钱地主们抬着轿子抢女婿!有钱有官的男人不用愁老婆,老丈人自己都会找上门来。 宋朝的古籍中有很多关于类似的记载。仁宗时期,翰林学士胥偃初次见到欧阳修时就认为他日后必定名扬天下,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他。神宗时期,王安石主动将女儿嫁给蔡卞。
再一个,宋朝的婚嫁费很高,很多女孩一时半会嫁不起。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物价很高,整个社会崇尚奢华。宋朝的婚嫁费比唐朝、明朝都要高。“榜下捉婿”更加使得结婚的主动权掌握在男人手里,女孩家没有足够的钱嫁不起女儿。
宋朝年间之所以出现大量“剩男”、“剩女”,究其原因,还是与宋朝的文官制度有关。 所以,咱们说的“剩男”、“剩女”根本不是今天才有的事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