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读经典」韩愈《原道》之解读(一)

 崔竣豪 2016-03-26

「研读经典」韩愈《原道》之解读(一)

韩愈《原道》之解读(一)

苏文帅/研读经典(一)

题注:原道的意思是探讨“道”的确切涵义。“道”本来是许多学派共同使用的范畴,本义是人走的道路,引申为规律、原理、准则、宇宙的本原等意思。春秋时子产讲“天道远、人道迩”,天道指天体运行规律,人道指做人的最高准则。儒家也讲天道、人道,老庄讲“虚无”之道,佛家讲“心悟”之道。韩愈反对佛学“清静寂灭”之道,他认为道乃“相生养之道”,具有伦理关系的内容。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对“道”的理解,着重阐明“道统”学说。

【第一段】

原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译文:

博爱叫做仁,合宜于仁的行为叫做义,按照仁义的原则去做叫做道,内心具备仁义的本性、不需要外力的帮助和支持叫做德。仁和义是有确定的内容,道和德是却没有确定的内容,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

意注:

这里韩愈给仁、义、道、德下了定义,仁义二者有其特定的内容,是儒家所特有的;道德二者的意义比较宽泛,哪一个学派都可以用,对“仁”韩愈用“博爱”释之(与孔子“仁者爱人”相通),意即对人充满关怀和热爱,始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进而推及于任何人“泛爱众”;这种“博爱”的心情必须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如得体适宜,即是“义”(与孔子“克己复礼”相通)。所以仁、义二者,一表现为内心修养,一表现为行动。按照仁义的标准去做即是“道”,不必要外界的帮助和安慰,切实具备仁义,达到自得自乐的地步,即是“德”。韩愈在这里是用“仁义”来限制“道德”,用“仁义”来充实“道德”。

原文: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xù)为仁,孑孑(jié)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译文:

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认为义,他轻视仁义就是很自然的了。老子所说的道,是把他观念里的道当作道,并不是我们儒家所讲的道。他所说的德,是把他观念里的德当作德,不是我们儒家所说的德。凡是我们儒家所说的道德,其内容包括仁和义,是天下的人所共同承认的道德。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和义说的,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

意注:

至此,韩愈把儒家道德和老子的道德划开了一个界限,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主张不主张仁义。

原文: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通“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指礼记*曾子问)。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译文:

自从周道衰落,孔子去世以后,秦始皇焚烧诗书,黄老学说盛行于汉代,佛教盛行于晋、魏、梁、隋之间。那时谈论道德仁义的人,不归入杨朱学派,就归入墨翟学派;不归入道学,就归入佛学。归入了那一家,必然轻视另外一家。尊崇所归入的学派,就贬低所反对的学派;依附归入的学派,就污蔑反对的学派。唉!后世的人想知道仁义道德的学说,到底听从谁的呢?道家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佛家也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研究孔学的人,听惯了他们的话,乐于接受他们的荒诞言论而轻视自己,也说“我们的老师曾向他们学习”这一类话。不仅在口头说,而且又把它写在书上。唉!后世的人即使要想知道关于仁义道德的学说,又该向谁去请教呢?人们喜欢听怪诞的言论真是太过份了!不认真研究,了解儒学,只想听怪言妄论,为了猎奇信怪,崇奉佛道。

意注:

这段是韩愈高扬仁义的原因,当时唐皇君主带头佞佛,因而所要解决的做尖锐的问题一是正君,二是辟佛,韩愈认为在当时释道蔓延、儒家旗帜不明、学说不彰、世道衰微、人心不古,只有弘扬儒家仁义道德之说才能拯救社会。

「研读经典」韩愈《原道》之解读(一)

本期责编:李舒泓


「研读经典」韩愈《原道》之解读(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