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西安为啥这些地方用数字命名?真相竟如此深奥!

 马思鹰眄 2016-03-26

也许你见到过却不曾注意过,西安很多地方是以数字命名。像北郊的凤城一路一直到凤城十二路,草滩一路、草滩二路.......还有其他地方,类似纬一街、纬二街......东一路、东二路......西一路、西二路......等等,不胜枚举。然而这些以数字命名的地方又藏有怎样的奥义呢?

龙首村

自古有个传说,长安有条龙脉,头向北,饮渭河之水,尾朝南,吸天地灵气,从秦岭冲出。龙头就是今天的龙首村附近,又有传说钟楼就是用来镇压这条龙脉而建造的。龙首村也是因此得名。

二府庄

很多外地人到西安,提到二府庄,总是很混乱,因为西安有四个二府庄,分别位于雁塔区两个,莲湖区一个,未央区一个。

雁塔区二府庄名字来历:据传此名称源自唐代,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此居住,玄武门后,此处官邸变为平民居住,因此得名。

莲湖区二府庄名字来历:因西安叫二府庄的地方多,在2007年城中村改建时,这里改名为“双府居委会”。至于二府庄来历,听老人们讲,这个村子是清代左右迁移至此,也是因为有两个府邸而得名,至于是何人居住,因为久远历史而不可考。

未央区二府庄名字来历:古老的故事已经遗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不可考。

三桥

三桥位于西安市西三环外,是古城西安市的西大门。此地为什么叫做三桥呢。原来章城门是汉长安城西城墙靠南的城门,又称光华门,是便门,南距汉长安城西南城角 1.65Km,北距直城门1.73Km。门上建有门楼,下开三个门道。章城门东对未央宫。汉武帝时在章城门外的渭河桥上修建的便桥,成为长安通往西方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东起点。由于在章城门外并列布置着三座通往城外大桥,故时人变称此地为“三桥”。唐代改名延秋门,作为禁苑的西门。曾经在附近出土过唐朝的文物上面已经有'三桥'字样,可以推断至少从唐朝开始此地就已经叫三桥了。三桥之名一直延续至今。

凤城四路

长安城自古又称凤城(属于民间的一种俗称),是因西汉长安的凤阙而得名。西汉时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阙楼上有一尊高五尺的铜凤凰,它是我国最早测量风向、风速的仪器。今日位于汉城东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处当年凤阙之东,故将这一地区的十条街道分别命名为凤城一至十路。这一带如今是高楼林立,街道宽敞笔直,远非汉宫金阙所能相比,今日凤城将会更加美丽。

五味十字

五味什字为东西横街,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长290米。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66年改名为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东六路/西六路

东一路一直到东八路位于解放路北段东侧,东起东城墙,西至解放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名。

西一路至西八路,东起解放路,西至北大街/尚德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侧街巷顺序改名。

七贤庄

七贤庄的名字来历,各方文章几乎一致认为源于魏晋竹林七贤的典故。二王认为,七贤庄当时位于六合新村,六村分别叫一德庄、二华庄、三秦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新建庄院以七字打头自在情理之中,但其中的二华、三秦、四皓均同陕西地名、人物有关,因此七贤庄起名时似更可能源于与唐长安有联系的唐代七贤(史有《七贤过蓝关图》,指李白、王维、孟浩让、张九龄等七才子)。

八里村

据传,古老的年代,这个村子距离唐城大概距离为八里,因此得名八里村。

草滩九路

明代建国之初,为了便于将煤运到西长安,解决西安的燃煤问题,洪武二年时,在今天草滩街道以南的草店子(草店村),设立了渭河码头,这个码头便是草滩地区最早的码头。在此之前,草滩地区人口稀少。(丰镐遗子)

到了清乾隆年间,由于一次特大洪水,渭河河床向北移动了2公里,原来的古河道暴露出来,形成了一块“鸡心滩”,这里没有人烟,荒草丛生,茂密的蒲草比人还高,所以得名“草滩”

十里铺

这一类的地名都是过去城市范围不大的时候按距离标记出来的,也许就是原来出了城走到那里有个大车店,大家说好,就在十里那个地方会合,叫得多了,就都通称十里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