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乾隆很想出个题难为他一下,以压压他的才气。一天,君臣来到关帝庙,乾隆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个怪题,对纪晓岚说: 纪爱卿,关武帝君是个大忠大义之人,歌颂他的联语随处可见,可是从没有见过吟咏他妻子的对联。朕命你吟一联,颂扬关夫人的品德。 此题的确很难,因为不论史书《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只字未提这个关夫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如何“歌功颂德”呢?不过,纪晓岚毕竟是纪晓岚。只见他略一思索,就吟了出来: 生何年,殁何月,皆无从考; 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 妙!关夫人的事迹,书无所载、史无从查,自然是生和死“皆无从考”了,然而,既然其夫大忠、其子大孝,那么她理所当然可以称为“贤”了。乾隆皇帝听后龙心大悦,重赏了纪晓岚。 张国学/文
(211)大学有相邻三个寝室,A室人好"麻",B室人喜烟,C室人好酒。所以A室被称为"麻馆",B室被称为"烟馆",C室被称为"酒馆"。
期末后,学校对这三个寝室进行了"三查",三个寝室的人不仅被抓了补考还受了处分,又有好事者在夜间偷着给三个寝室贴了对联:
(212)传说古思州有个姓唐的女娃名叫莲莲,因父母双亡寄居播州舅家。舅家在播州是有名的大财主,人称黄员外。黄员外虽有万贯家财,却只有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莲莲在舅家长到一十八岁,已经是花容月貌、知书达礼、酷爱舞文弄墨的大姑娘了。黄员外贪她姿色和其父母遗留财产,有意将莲莲纳为儿媳。幸好表哥在外拈花惹草甚多,并不把表妹放在心上。黄员外一心想撮合这门婚事。莲莲经不住黄员外的软缠硬磨,只好提出张榜招亲,对句半月。倘若无人对答得上,莲莲甘愿为舅家儿媳。否则以死相拼。黄员外无奈,只好勉强应允。 (213)对联争霸 从前,有一座大杂院里,住的皆是工匠,他们一个不服一个。这一年过春节铁匠首先在大门上贴出了一副对联: 虽住两间火烤烟熏屋, 却是一位千锤百炼人。 此对联透着一股自豪之气。木匠看了嗤之以鼻,他很快贴出自己的对联: 一把曲尺能成方圆器, 几根直线造就栋梁材。 制乐器的见了,也贴出一副对联,要来比一比: 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有知音。 这下刻字匠又不服了: 六书传四海, 一刻值千金。 他贴出的对联遭到了制秤匠的不满,他马上也贴出对联: 轻重得宜大权在手, 偏正不倚双纽关心。 剃头匠在大杂院内,一向被人瞧不起。他见众人贴出来的对联,一个个豪气冲天,便有心要奖他们有压下去;于是,特意请一位"老夫子"写了一副对联: 做天下头等事业, 用世间顶上功夫。 (214)1962年金秋十月,郭沫若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潮音洞偶然拾到一个袖珍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副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写一首绝命诗,并署了当天的日子。郭老十分关注这件事,他焦灼不安地派随行人员马上寻找这个笔记本的主人。原来失主是一位神色忧郁、生活中受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姑娘。这位姑娘名叫李真真,曾经三次考大学而落榜,爱情上也遇到了不幸,便悲观失望,厌世轻生。郭老与她见面后,耐心开导她,并和蔼地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还能写旧体诗。不过,内容太消极沉沦,这不好!我替你将这副对联改一改,你看行不行?”姑娘点点头,郭老边说边拿出钢笔,将对联改成:“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李真真十分感动,便向郭老倾吐了自己的心事,郭老当即又书赠一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李真真读后,眼前迷雾顿时散去,她恳请题名,郭老写上了“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李真真惊异万分,表示永记教诲,并大胆作诗谢郭老:“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两副对联的教导,竟救活了一条人命! (215)作为师范学校的一名德育工作者的刘金贵先生,将对联用到育德的各个方面,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音乐专业班学生对课程设置不理解,不能理顺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学习积极性低的状况,他一番引导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勤练艺,纯精艺,练精精艺;多读书,读好书,读好好书”。同学们凝神静思后明白了要“德艺双修”,求知习技之风日渐浓厚了起来。一位新生因好奇而抽烟,他一番谈心后送出一联:“修身养性,无益身心事莫为;广闻博览,有利家国书常读”。那位学生不仅愉快地接受了,而且彻底地改正了错误。他作班主任时,在黑板两边悬上一联:“传道授业解惑,乃为师之道,兴邦甘洒一腔血;质疑问难明理,是治学之途,报国苦读万卷书。”用以劝喻学生,为形成良好班风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临近期末,针对个别学生不认真复习,乞望考场作弊蒙混过关的心理,他又拟出这样一联以警示大家:“宜未雨绸缪,平时复习多努力;毋临渴掘井,考场作弊不可取。”总之,无论是过去还是贯彻党中央的“以德治国”精神的今天,育人,德育乃首位!育德,千万勿忘使用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对联这种文学形式。 重庆市开县师范学校 程先国
(216)话说纪晓岚刚到京城为官,一个大内总管听说老纪会对对子就戏弄他出句
(217)有一秀才出城访友,来到一个小镇里的小药铺,见一少女正在煎制膏药,容貌端正,秀才便有爱慕之意(简直一下流胚子),只不知她是否有才,便上前试探道: (218)鼠无大小皆称老;龟有雌雄总姓乌 ——(清)某翰林 (219)对寿联一拍一骂 从前,某地一财主过生日,吹吹打打大做其寿。 |
|
来自: 高山仙人掌 > 《对联故事系列二/五百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