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0)自我解嘲 220-229

 高山仙人掌 2016-03-26

一年中秋, 乾隆皇召集众大臣在御花园赏月. 乾隆皇提出与纪晓岚对句, 以增雅兴, 他还首先吟出上联:
玉帝行兵, 风刀雨剑云旗雷鼓天为阵;
乾隆皇吟罢, 踌躇满志十分得意地望了众大臣一眼, 在注视纪晓岚, 看他如何可对. 纪晓岚沉思了一会, 吟道:
龙王设宴, 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作盘.
纪晓岚对的十分工整, 下联气魄之宏大, 比起上联犹有过之. 乾隆皇听后, 方才吟出上联的得意神色都消失不见. 正所谓 伴君如伴虎, 纪晓岚一看之下, 当然立即明白乾隆皇好胜, 自己实不应和他平对. 不过纪晓岚并不害怕, 他解说道:主上贵为天子, 故风雷雨电任从驱策, 傲视天下. 微臣乃酒囊饭袋, 故视日月山海, 都在筵席之中, 不过肚大贪吃而矣. 乾隆皇听后, 得意之色再露, 对纪晓岚笑道:爱卿饭量虽好, 如非学富五车, 实不能有如此大肚.

 

(221)联戏太监

纪晓岚除了和乾隆皇对句, 还时常喜欢和其它大臣开玩笑. 有一天, 纪晓岚从内宫出来, 赶着回家, 却被几个太监拉着, 要他讲个笑话才放人. 纪晓岚没办法, 只好说道:从前有个人惧内.... 纪晓岚忽地停口, 太监们都不明所以, 便一劲儿问道:那下面呢? 纪晓岚说道:下面没有了. 太监们还待追问, 其中一个稍为聪明的说道:大家快放手, 我们给他耍了. 其它太监奇道:怎么耍了? 那太监道:我们当太监的下面还有甚么呢? 太监们都又气有恨, 心谋报复. 此事传到乾隆皇耳中, 笑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对那些太监说道:我帮你们出一口气, 明天退朝时, 你们拿这个对子给他对, 他对不出太监的对, 必定给人笑话, 声名尽丧. 第二天, 那些太监们当着许多大臣面前, 找来纪晓岚说道:素闻大人是对句名家, 我们对一句子吧, 说完吟道:
榜上三元解会状;
纪晓岚随口答道:
人间四季夏秋冬.
那些太监们都齐声嘘道:不对, 四季怎么没"春"字? 纪晓岚笑道:有没有"春", 那可得问你们自己了.在场的大臣们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222)巧对谜联

 

有一天, 纪晓岚儿时的友人来探访他, 纪晓岚十分的开心, 和他倾谈到深夜. 第二天, 纪晓岚便带朋友出外游玩, 纪晓岚但见湖光山色, 渔民都优悠地捕鱼, 不禁叹道:官场险恶, 怎及渔家之乐. 友人见纪晓岚情绪低落, 便道:我有一上联, 是个谜语, 打一动物, 就你来对吧. 说完吟道:
卧也坐, 行也坐, 立也坐, 坐也坐;
这一招果然有效, 纪晓岚立时忘了烦恼, 专心猜谜. 走了一会, 忽地一条小蛇游进草丛之中, 纪晓岚笑道:有了.
坐也卧, 行也卧, 立也卧, 卧也卧.
纪晓岚还说:横批-我吃你, 你的是青蛙, 我的是蛇. 友人只好拱手认输.

 

 

(223)巧对老道

蒋士铨, 是清朝戏曲作家, 乾隆年间进士, 官至翰林院编修. 他与袁枚, 赵翼合称江右大三家, 由于他精于作曲, 乾隆皇都佩服, 称他为江右才子. 蒋士铨年少时聪慧异常, 能诗善对, 有神童之称. 有一年, 葛仙山有个老道, 途经蒋士铨的家乡, 听闻有个神童, 便亲来证实一下. 那老道对蒋士铨说:葛仙山有一虎岩, 我得一上联, 你来对下联吧. 蒋士铨一口应允, 老道说:
虎岩无虎, 呼虎成名, 赵公元帅;
蒋士铨见老道所出上联也真够绝, 他四处望了望, 便指着远处的塔山说道:
塔山有塔, 托塔为神, 李靖天王.
老道听后, 说道:果不愧为神童.

 

(224)虚怀若谷

袁枚, 字子才, 清代诗人. 他自幼家贫, 但聪敏好学, 他曾登杭州吴山而成诗, 诗云:
眼前两三级;
足下千万家.
袁枚天份高, 又用功, 更爱书如命, 乾隆皇更誉他为奇才. 江左三大家之一的赵翼也曾副诗赞扬袁枚:
八扇天门铁荡开,
行间字字走风雷;
子才果是真才子,
我要分他一斗来.
乾隆十三年, 袁枚失意于仕途, 又逢其母病重, 乃辞官归隐于江宁小仓山随园, 全力驰骋于诗坛, 成为当时诗坛的泰山北斗. 在随园袁枚的书斋有一副他自己写的对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一天, 有一友人到访, 看见对联, 便对袁枚说道:听说贤兄读过坟典索丘, 今天特来借阅. 袁枚知是友人说笑, 但亦因为自己写得太过认真, 他便将对联撕下, 从此袁枚便虚怀若谷, 除向古人书本学习外, 更不放过身边的一切. 他说:村童牧竖, 一言一笑, 皆吾之师, 善取之皆成佳句.

 有一次, 袁枚随园中一担粪者在梅树下报喜道:有一身花矣! 袁枚立加工而成为:
月映竹成千个字;
霜高梅孕一身花.
  后袁枚出门, 有野僧送行说:可惜园中梅花正盛, 公却带不得去! 袁枚又随即答道:
只怜香雪梅千树;
不得随身带上船.

 

(225)父子对句

袁枚生了个儿子叫袁桐, 他和袁枚一样, 聪明伶俐. 在袁枚的熏陶下, 也喜欢读书写诗. 一年重阳, 袁枚携同儿子登高, 一路上两人赏景摘花, 不觉到了山顶. 袁枚见天下万物尽收眼底, 不觉吟道:
家有登高处;
袁桐听了父亲所吟, 忽地自己在学堂乏味的生活, 随口答道:
人无放学时.
袁枚听了, 虽感儿子之幼稚, 却对也工整, 不禁哈哈大笑.

 

(226)续对惊四座

《随园诗话》中说:福建有个聪明绝顶的歌童点点, 能歌善舞, 吟诗作对也会. 一天, 他的父亲宴请朋友, 席间点点唱跳助兴, 旁边有人想试试点点的文才, 高声吟道:
闲看儿童捉柳花, 合手拿;
此人念罢, 旁人都说道:这上联怎么出的这样难, 上半句是诗, 下半句却是词牌! 众人诉说声此起彼落, 点点却道:还是由卧对吧. 之后说出下联:
有约不来过半夜, 奴心怒.
众人听后, 都拍手叫好...

 

 

(227)联讽贪官

乾隆年间, 建锐营都统赫老爷五十大寿, 趁机大打秋风, 各地旗士都奉承恭维, 独曹雪芹耿直不阿, 不理强迫. 曹雪芹隐忍至都统祝寿的那天, 差人送了副寿联到来. 都统心中高兴. 展开联头, 只见上联第一句是:大老爷作寿...都统更是大喜, 立命人挂上, 谁知全联竟是:
大老爷作寿, 鱼也受, 肉也受, 金钱也受, 红黑一把找, 不分南北;
小黎民该死, 黍未熟, 麦未熟, 稻粱未熟, 青黄两不接, 哪有东西.
众人差不多笑出声来, 都统立即命人去捉拿曹雪芹, 但曹雪芹已经离开去西山写他的石头记了.

 

(228)对句压三江

乾隆时有一次乡试, 朝庭连换数次考官, 都给江南的才子们弄得狼狈而归. 乾隆皇无奈, 只好派了翰林院学士王尔烈去主考. 那些才子们闻说之后, 都聚在一起商量, 还认为王尔烈乃一平常北佬, 只识 "学而时习之" 等题目. 王尔烈知道后, 决心要好好治一治这些狂妄的家伙. 第一场考试王尔烈便出了 "学而时习之" 为题. 众考生都心中暗笑, 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文章, 认为王尔烈不过尔尔. 王尔烈却很奇怪地每场考试都坐在考棚书写. 第二场考试, 题目竟也是 "学而时习之". 众考生只好搜索枯肠, 勉强挥就. 王尔烈却仍然每场考试都坐在考棚书写. 到第三场考试, 题目还是 "学而时习之". 众考生目瞪口呆, 一个个垂头丧气地交了白卷. 王尔烈依然每场考试都坐在考棚书写. 考试完后, 王尔烈笑道:各位考了三场, 我也写就三篇文章, 贴在场外请各位多多指教. 众考生一看之下, 见三篇文章各有不同特色, 不得不叹服. 其中一个考生不服, 在考场门上写下:南方千山千水千才子;
王尔烈立即提笔写下: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
众才子至此莫不拜服, 乾隆皇闻说之后, 哈哈笑道:爱卿真的是文压三江啊!

 

(229)再对服考生

 

王尔烈降服了众考生之后, 便返回官衙审阅考生的答卷, 看到其中一考生因连考三场, 已经头昏眼花, 竟然将 昧昧我思之写成:妹妹我思之;
王尔烈不禁哑然失笑, 顺手批道:哥哥你错了.
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事情引为笑柄. 此事传到众江南才子耳中, 众才子又不禁怒气冲天, 再来找王尔烈对句以决高下, 王尔烈当然不怕, 其中一才子高声吟道:
室内焚香, 烟绕画堂蟠白蟒;
王尔烈立即应声答道:
池边洗砚, 墨随流水化乌龙.
众才子见王尔烈才思敏捷, 从此都不敢再找他生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