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秋, 乾隆皇召集众大臣在御花园赏月.
乾隆皇提出与纪晓岚对句, 以增雅兴, 他还首先吟出上联: (221)联戏太监 纪晓岚除了和乾隆皇对句, 还时常喜欢和其它大臣开玩笑.
有一天, 纪晓岚从内宫出来, 赶着回家, 却被几个太监拉着,
要他讲个笑话才放人. 纪晓岚没办法, 只好说道:从前有个人惧内....
纪晓岚忽地停口, 太监们都不明所以, 便一劲儿问道:那下面呢?
纪晓岚说道:下面没有了. 太监们还待追问,
其中一个稍为聪明的说道:大家快放手, 我们给他耍了.
其它太监奇道:怎么耍了? 那太监道:我们当太监的下面还有甚么呢?
太监们都又气有恨, 心谋报复. 此事传到乾隆皇耳中, 笑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对那些太监说道:我帮你们出一口气, 明天退朝时,
你们拿这个对子给他对, 他对不出太监的对, 必定给人笑话, 声名尽丧.
第二天, 那些太监们当着许多大臣面前,
找来纪晓岚说道:素闻大人是对句名家, 我们对一句子吧, 说完吟道: (222)巧对谜联 有一天, 纪晓岚儿时的友人来探访他, 纪晓岚十分的开心,
和他倾谈到深夜. 第二天, 纪晓岚便带朋友出外游玩, 纪晓岚但见湖光山色,
渔民都优悠地捕鱼, 不禁叹道:官场险恶, 怎及渔家之乐.
友人见纪晓岚情绪低落, 便道:我有一上联, 是个谜语, 打一动物,
就你来对吧. 说完吟道: (223)巧对老道 蒋士铨, 是清朝戏曲作家, 乾隆年间进士,
官至翰林院编修. 他与袁枚, 赵翼合称江右大三家, 由于他精于作曲,
乾隆皇都佩服, 称他为江右才子. 蒋士铨年少时聪慧异常, 能诗善对,
有神童之称. 有一年, 葛仙山有个老道, 途经蒋士铨的家乡, 听闻有个神童,
便亲来证实一下. 那老道对蒋士铨说:葛仙山有一虎岩, 我得一上联,
你来对下联吧. 蒋士铨一口应允, 老道说: (224)虚怀若谷 袁枚, 字子才, 清代诗人. 他自幼家贫, 但聪敏好学,
他曾登杭州吴山而成诗, 诗云: (225)父子对句 袁枚生了个儿子叫袁桐, 他和袁枚一样, 聪明伶俐.
在袁枚的熏陶下, 也喜欢读书写诗. 一年重阳, 袁枚携同儿子登高,
一路上两人赏景摘花, 不觉到了山顶. 袁枚见天下万物尽收眼底,
不觉吟道: (226)续对惊四座 《随园诗话》中说:福建有个聪明绝顶的歌童点点,
能歌善舞, 吟诗作对也会. 一天, 他的父亲宴请朋友, 席间点点唱跳助兴,
旁边有人想试试点点的文才, 高声吟道: (227)联讽贪官 乾隆年间, 建锐营都统赫老爷五十大寿, 趁机大打秋风,
各地旗士都奉承恭维, 独曹雪芹耿直不阿, 不理强迫.
曹雪芹隐忍至都统祝寿的那天, 差人送了副寿联到来. 都统心中高兴.
展开联头, 只见上联第一句是:大老爷作寿...都统更是大喜, 立命人挂上,
谁知全联竟是: (228)对句压三江 乾隆时有一次乡试, 朝庭连换数次考官,
都给江南的才子们弄得狼狈而归. 乾隆皇无奈,
只好派了翰林院学士王尔烈去主考. 那些才子们闻说之后, 都聚在一起商量,
还认为王尔烈乃一平常北佬, 只识 "学而时习之" 等题目. 王尔烈知道后,
决心要好好治一治这些狂妄的家伙. 第一场考试王尔烈便出了 "学而时习之"
为题. 众考生都心中暗笑, 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文章,
认为王尔烈不过尔尔. 王尔烈却很奇怪地每场考试都坐在考棚书写.
第二场考试, 题目竟也是 "学而时习之". 众考生只好搜索枯肠, 勉强挥就.
王尔烈却仍然每场考试都坐在考棚书写. 到第三场考试, 题目还是
"学而时习之". 众考生目瞪口呆, 一个个垂头丧气地交了白卷.
王尔烈依然每场考试都坐在考棚书写. 考试完后,
王尔烈笑道:各位考了三场, 我也写就三篇文章, 贴在场外请各位多多指教.
众考生一看之下, 见三篇文章各有不同特色, 不得不叹服.
其中一个考生不服, 在考场门上写下:南方千山千水千才子; (229)再对服考生 王尔烈降服了众考生之后, 便返回官衙审阅考生的答卷,
看到其中一考生因连考三场, 已经头昏眼花, 竟然将
昧昧我思之写成:妹妹我思之; |
|
来自: 高山仙人掌 > 《对联故事系列二/五百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