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5)郑板桥出联断案

 高山仙人掌 2016-03-26

  郑板桥当县令时,一天,一位老先生来告状,说他在一户有钱人家辛辛苦苦教了一年书,东家不仅不按照当初“教一年书,付酬金八吊钱”的约定付钱,还借故说他才疏学浅,将他辞退。
  郑板桥听了申诉后说:“你说的是否当真,让我当场考考你如何?”
  老先生表示愿意当场应试。
  郑板桥指着大堂上挂的灯笼说:“就以这灯笼为题,我出上联,你对下联。”说完脱口而出: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教书先生听了,沉思片刻答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听了,不禁连声叫好。知道他不是才疏学浅、误人子弟之辈,又派人把被告传来审问,证实了老先生所言,当即公正地了结此案。
 

 (396)文官与武将

  一文官跟一武官同船而行。武官对文官感慨他说:“两舟同行,橹速何如帆快。”表面上,武官说的是摇橹的船不如帆船快,而实际呢?却话中有话。因为“鲁肃”跟“橹速”同音,是三国时期的文官,而与“帆快”同音的“樊郐”则是刘邦时间的武将。言外之意即“文官不如武官”。
  文官听了,明知其意,却又不好发怒。怎样才能回击他而又不伤彼此和气呢?文官苦思良久,直等到船靠岸了仍未想出来。这时迎面走来一队迎亲的乐队,文官灵机一动便答道:“八音齐奏,笛清哪及箫和。”
  这句话表面上也是说笛子不如箫,而实际上是说狄青(笛清)乃为一位武将,而萧(箫何)则又是一位文官:“武将不如文官”。
  文官一句妙答,力自己争了一口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