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转帖连载103)  

 山乡武侠 2016-03-26
韩厥进一步启发道:“您作为元帅(晋国中军将又称元帅),部下不遵从号令,这是谁的过错?倘若就此退兵,必然折损军队(指先榖所部),丧失属国(指郑国),这样的罪责太大了,还不如挥师向前,与楚军一决高下。即便不能取胜,责任也可以由大家共同分担,这不比您一个人独当责任好吗?”

  中行林父豁然开窍,将心一横,下令全军渡河,与先榖合兵南进至邲地,扎营于敖、鄗二山之间。

  说来有趣,就在中行林父提心吊胆渡河的时候,其实楚庄王并无和晋军正面冲突的决心。

  因为强压郑国和饮马黄河两记漂亮的组合拳,使楚国的现实利益和虚荣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就是说,楚国的基本目的已经实现。

  但志得意满的楚庄王并没有得意忘形。长达近四个月的新郑攻坚战后,楚军军力已老,此时与强大的晋国生力军交战,是兵法所忌讳的。

  另外,晋军决策层的分歧,楚庄王此时也不知情,主动渡河而来的晋军至少表面上显示出了高昂的士气和坚定的信心,楚庄王认为自己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所以,对于到底要不要和晋军打一仗,楚军决策层也举棋不定。

  楚庄王的亲信大臣伍参(大夫伍举之父)一力主战。

  令尹孙叔敖却力主退兵,他甚至觉得伍参这家伙是个战争狂人,简直就是为了打仗而打仗,一点也没有见好就收的政治觉悟,万一败给晋国,势必也保不住郑国,那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孙叔敖诘问:“假使战而不捷,你的肉够大家吃吗(意指败军之罪乃伍参无法承受之重)?”

  伍参反诘:“假使战而胜之,那就说明你孙叔敖无智。”接着又调侃道:“假使战而不捷,我伍参的肉只会落到晋军手中,哪里会轮到你们来吃?”

  孙叔敖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他知道伍参是楚庄王的心腹之人,轻易动弹不得。气恼之余,孙叔敖心想反正楚庄王也无交战之意,于是以令尹身份指挥楚军立即向南撤退。

  楚庄王果然没有反对。

  伍参也急了,独自觐见楚庄王说:“晋国主将(指中行林父)权势未固,号令难行,这样的军队有什么战斗力可言?更何况,您以国君之尊去逃避异国之臣,传扬出去难道不是国家的耻辱吗?”

  楚庄王一阵热汗一阵冷汗,当即敕令孙叔敖,赶紧把业已南撤的先头部队再给我往北撤回来,全军在管地集结待命,择机与晋军决战。

  我是海棠栖露,我为自己代言。本文唯一授权连载网址为:天涯煮酒http://bbs.tianya.cn/post-no05-381555-1.shtml。朋友们的每一次点击和留言,都是对海棠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谢谢!

  花这么多篇幅介绍了晋军和楚军的备战情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除了晋国和楚国之外,其实还有个国家也在这次军事对峙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至少如果不是因为它,晋国和楚国不会在此时此地狭路相逢。

  这个被甩在角落里的国家,就是郑国。

  晋国一直担心郑国会在楚国的淫威下,被迫协同楚军作战,那郑国自己到底是如何盘算的呢?

  郑国现在的想法,传承了他们一贯的商业头脑,那叫一个老奸巨猾。

  他们根本就不打算盲目掺合到晋国和楚国的重量级较量中去。要他郑国选择站队伍?可以,最好是你们晋国和楚国先打个你死我活再说。

  归根到底,郑国谁都得罪不起,他迫切希望晋国和楚国速战速决。

 晋国一直担心郑国会在楚国的淫威下,被迫协同楚军作战,那郑国自己到底是如何盘算的呢?

  郑国现在的想法,传承了他们一贯的商业头脑,那叫一个老奸巨猾。

  他们根本就不打算盲目掺合到晋国和楚国的重量级较量中去。要他郑国选择站队伍?可以,最好是你们晋国和楚国先打个你死我活再说。

  归根到底,郑国谁都得罪不起,他迫切希望晋国和楚国速战速决。

  一者晋楚对峙的时间越长,郑国就越要费尽心思两头迎合,里外不是人;二者只有晋楚胜负关系明确了,郑国才能从容且准确地制定未来一段时间的外交策略。

  就在这种三方勾心斗角的紧张气氛中,一个名叫皇戍的郑国人,悄悄拜访了晋军。

  首先,皇戍按照老套路为郑国被迫降楚作了一番自我辩解;然后,他以楚军将士疲惫厌战且骄慢无备为由,建议晋军主动展开攻击。

  我相信这一刻,先榖应该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皇戍来得太是时候了,说的话也太对他的口味了。于是先榖挺身而出,意气风发地说:“败楚服郑,于此在矣,必许之!”

  中行林父的脸色十分难看,有他中军将坐镇在此,“必许之”这样的话实在不应该出自一个中军佐之口,把“必”字改成“应”字还差不多。

  下军佐栾书对皇戍的话不以为然,楚军劳师已久不错,但骄慢却未必。他条分缕析地陈说了楚庄王时刻不忘在国人中树立忧患意识、积极整军备战的种种行止,并敏锐地指出,郑国劝战只不过是想达到坐山观虎斗然后择强而从的目的罢了。

  赵括和赵同附议先榖,兄弟俩认为:“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克敌得属,又何矣?必从彘子。”

  智首认为赵括和赵同在瞎胡闹。

  赵朔认为栾书言之有理。

  大家七一嘴八一舌,讨论结束后,中行林父一头雾水,是战是退依旧下不了决心。

  我是海棠栖露,我为自己代言。本文唯一授权连载网址为:天涯煮酒http://bbs.tianya.cn/post-no05-381555-1.shtml。朋友们的每一次点击和留言,都是对海棠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谢谢!

  过了几天,一名楚军的使者拜访了晋军大营。他用谦恭的语气说,楚国只是想教训教训郑国,压根就没打算要冒犯晋国,请晋国也不要以楚国为敌,还是早点回家安歇吧。

  中行林父眼睛一亮,听使者这口气,原来楚军也犯怵,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呀!

  这条信息太重要了,中行林父觉得心中的一块千斤巨石落了地,顿时无比轻松。

  既然楚国首先服软,那晋国就要借坡上驴,侧漏点霸气来强化一下对方的心理感觉。

  范会说:“当年周平王令我先君文侯与郑国一道夹辅周室,因此如果郑国有什么失当之处,晋国自会妥善处置,不敢劳动楚国大驾。”

  范会的话不怒自威,既彰显了晋国的高贵身份,又借周王室的口吻表达了要求楚军后撤的意图,我个人认为是恰到好处的。

  可是先榖偏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范会的话太不硬朗,太不给力,和谄媚楚国没什么区别,于是派中军大夫赵括追上已在归途的楚军使者说,晋军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奉晋君之命将楚军驱逐出郑国。

  又过了几天,另一名楚军使者拜访了晋军大营。这一次,使者更加慈眉善目,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楚军要与晋军缔结和约的请求。

过了几天,一名楚军的使者拜访了晋军大营。他用谦恭的语气说,楚国只是想教训教训郑国,压根就没打算要冒犯晋国,请晋国也不要以楚国为敌,还是早点回家安歇吧。

  又过了几天,另一名楚军使者拜访了晋军大营。这一次,使者更加慈眉善目,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楚军要与晋军缔结和约的请求。

  晋国众卿俱十分欢喜,连先榖这位烈火奶奶都大有消停之势。大家没有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就创造了不战而屈楚庄王亲征之兵的经典战例,遂同意了楚国使者的请求,并当场约定了盟期。

  当晋国人沉浸在预期的胜利中自我陶醉之际,楚国人却正在励兵秣马,磨刀霍霍。

  大家不要怀疑老师行文的逻辑有误,楚国一边求和一边备战,这并不矛盾,因为他们压根就是在欺骗晋国。

  楚军两名使者接连访晋,肩负的真正使命有两条,一是刺探晋军军情,二是施放烟幕弹迷惑晋军,唯独和结盟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

  起初,楚军也和晋军一样,决策层各持己见。但后来和晋军不一样的是,晋军决策层的分裂贯穿始终,而楚军决策层在楚庄王的主持下,一旦明确了与晋军决战的思路,就完全地摒弃其他杂念,整体迅速进入到了战术实施阶段。

  第一名使者的所见所闻印证了伍参关于中行林父难以驾驭众卿的判断;第二名使者继续示敌以弱,成功地使晋军首脑误以为楚军无意交兵,从而松弛戒备,降低了防范级别。

  至此,晋军和楚军一个在明,一个在暗,最终的结局已冥冥注定。这结局正如同我年少时曾经反复吟唱的一句歌词:我已经看见,一出悲剧正上演。

  我是海棠栖露,我为自己代言。本文唯一授权连载网址为:天涯煮酒http://bbs.tianya.cn/post-no05-381555-1.shtml。朋友们的每一次点击和留言,都是对海棠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谢谢!

  尽管楚军为了最大限度地迷惑晋军而周密部署,但战争从来就不是完全处于战争者的绝对控制之下,一些个横生的枝节还是为战争增添了偶然因素。

  就在楚军第二名使者回营不久,三名楚国下级军人羞愤于当局态度暧昧,误以为楚庄王真的要与晋国和谈,竟然秘密策划了一个惊人的军事行动。

  他们驾乘一辆战车突袭晋军大营,干净利落地杀一人并取其左耳,另生俘一人,接着公然在晋军营外停留整顿马鞅,最后甩脱晋军追击安然返回。

  从战术实施的角度来说,这三个人真他娘的帅呆了、酷毙了,其英勇堪称楚军全体将士之楷模;可是从战略利益的角度来说,这三个人闯下了弥天大祸,虽九死不足以赦其罪。

  楚庄王想破脑袋的是要让晋军麻痹大意,然后攻其不备,你们仨这样一闹,假设晋军引以为戒,就此识破了楚军的诡计,进而严阵以待;又或者先榖等主战派借此发飙,引领了晋军的决策走向,进而找楚军拼个鱼死网破呢?

  楚军高层就像死囚牢里的犯人,惶惶不安但又无可奈何地等待着坏消息地降临。

  出乎楚庄王意料的是,对于这一次挑衅,晋军似乎麻木不仁,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反应其实也有,只不过不是楚庄王害怕的那种。

 楚庄王想破脑袋的是要让晋军麻痹大意,然后攻其不备,你们仨这样一闹,假设晋军引以为戒,就此识破了楚军的诡计,进而严阵以待;又或者先榖等主战派借此发飙,引领了晋军的决策走向,进而找楚军拼个鱼死网破呢?

  楚军高层就像死囚牢里的犯人,惶惶不安但又无可奈何地等待着坏消息地降临。

  出乎楚庄王意料的是,对于这一次挑衅,晋军似乎麻木不仁,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反应其实也有,只不过不是楚庄王害怕的那种。

  中行林父一心求和,想当然地以为,己方之前的傲慢态度使对方难堪,所以少数楚军愤青一时冲动作出了寻衅滋事的行为。

  基于这种考虑,中行林父非但不提高警备级别,反而担心楚军会改变初衷转而求战。于是他摒弃了主战派要求反击的议案,决定派人出使楚军大营以巩固和谈的期约。

  大概是为了显示诚意,中行林父派出的使者和楚军一样,也是两人,而且也是一前一后。确切地说,是前一个还没回来,后一个就接着出发。要说诚意,还真是诚到家了。

  中行林父派出的使者不是无名之辈,第一个叫魏锜,第二个叫邯郸旃。

  见到他们俩的名字,我只能说,如果把派人谈和看作是基于误判形势下作出的中肯抉择,那么派这两个人谈和,则连谈和本身都成了荒谬之举。

  因为,这两个人实在无法理解也不会贯彻落实中行林父关于和谈的意图。

  凑巧的是,魏锜和邯郸旃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双生子,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我是海棠栖露,我为自己代言。本文唯一授权连载网址为:天涯煮酒http://bbs.tianya.cn/post-no05-381555-1.shtml。朋友们的每一次点击和留言,都是对海棠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谢谢!

  第一,他们都是名门之后。

  魏锜是前晋文公车右魏犨之次子。魏犨大家见识过,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孔武有力但性格粗暴。

  公元前632年,作为城濮之战的先导战役,晋文公曾攻破曹国。晋军进入陶丘城后,魏犨凶性大发,悍然血洗并焚毁了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家。

  晋文公一怒之下将其罢免,魏犨就此籍籍湮没。

  邯郸旃是赵穿的儿子。赵穿同样大家都很熟悉,晋襄公的女婿,赵盾的堂弟,从小养尊处优,骄奢蛮横。

  公元前615年的河曲之战,因为赵穿的狂妄无知,致使赵盾拖垮秦军的精巧构思付诸流水;公元前610年,赵穿入郑为质;公元前607年,赵穿桃园弑君;同年,赵穿奉赵盾之命,到洛邑迎接公子黑臀回国继位为晋成公。

  晋成公一上台就立即赦免了赵穿的弑君之罪,但随后赵盾设立公族大夫时大肆封赏赵氏宗族,唯独赵穿原地徘徊,继续做着他的邯郸君。

  赵穿满怀憧憬但久候佳音未果,抑郁成疾,脑子里长了恶性肿瘤,浑身溃烂而死。

  第二,他们都仕途蹭蹬。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老爸劣迹的影响,两人的仕途都不顺畅,其中魏锜求为公族大夫而不得,邯郸旃求为卿亦不得。

  第三,他们都脾气火爆。

  这个似乎不用详细介绍,两位公子爷跟他们的老爸如出一辙,讲究的是睚眦必报、绝不姑息迁就。

  特别是魏锜,因为在职场上失意的缘故,他暗暗萌生了仇恨国家仇恨社会的畸形心理,因此思想进入死胡同,竟然希望晋军以战败收场。

第三,他们都脾气火爆。

  这个似乎不用详细介绍,两位公子爷跟他们的老爸如出一辙,讲究的是睚眦必报、绝不姑息迁就。

  特别是魏锜,因为在职场上失意的缘故,他暗暗萌生了仇恨国家仇恨社会的畸形心理,因此思想进入死胡同,竟然希望晋军以战败收场。

  在楚军三勇士突袭晋军之后,魏锜曾主动请战,要求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同样地单车突袭楚军大营,被中行林父断然拒绝。

  魏锜旧恨新恨一起涌上心头,电光火石之间脑海中蹦出了那个致败晋军的邪恶想法,继而装模作样要求出使楚军,以平息两军的冲突和纠纷。

  中行林父不察,欣然同意了。

  魏锜尚未返回,邯郸旃却已按捺不住,火冒冒地请求单兵挑战楚军进行报复。

  中行林父有点烦,刚才不是说了和为贵和为贵嘛?

  邯郸旃不甘心晋军生生受辱,灵机一动,复请求召楚人前来结盟。

  中行林父一看这流程似乎很眼熟,遂派邯郸旃出使楚军。

  魏锜和邯郸旃相继走后,郤克不无忧虑地说,这两个人心怀怨恨,到了楚军大营后必然惹是生非,晋军应早作防备。

  先榖嗤之以鼻,郑国劝战,你们求和,楚国劝和,你们却又忸怩作态,如此轻率浮躁,即便做了防备又有什么用?

  范会觉得还是小心提防为好。如果魏锜和邯郸旃真的激怒了楚军,楚军很可能会随后掩袭晋军,做好防备可以避免仓促应战;

  如果楚军愿意继续和谈,那晋军再撤销防备也不迟,根本不会损害两国的友好,君不见,就算是诸侯会面都有虎视眈眈的近卫军随行呢!

  先榖听了嘿然冷笑,中行林父听了无动于衷,赵婴齐听了若有所悟。

  范会孤掌难鸣,只好暗地里嘱咐属下巩朔和韩穿在敖山设下七处伏兵,以策应万全。

  赵婴齐人微言轻,既不敢公开反驳上司先榖,内心却又赞同范会的观点,于是偷偷地安排部下搞了几条快船停靠在军营背后的黄河岸边随时待命,准备一有情况拔腿就跑。

  我是海棠栖露,我为自己代言。本文唯一授权连载网址为:天涯煮酒http://bbs.tianya.cn/post-no05-381555-1.shtml。朋友们的每一次点击和留言,都是对海棠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谢谢!

  范会和郤克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

  魏锜跑到楚军大营后,自作主张篡改来意,口口声声说是代表晋国向楚国宣战来的,结果被楚将潘党赶走。

  邯郸旃更绝,他于魏锜返身起程后的当天深夜里抵达楚军大营。

  可他连辕门都不进,直接席地坐在军营外,指令他的随行部属袭击楚军。而他的部属也胆大得出奇,寥寥数人就吆三喝四径直冲杀了进去。

  邯郸旃的突袭,确实造成了楚军一定程度的损伤。楚军在黑夜里不知道外面到底来了多少敌人,于是连夜进入临战状态。邯郸旃则趁乱回逃。

  天光乍现,楚庄王亲自率领左广和右广的护卫精兵出营追击邯郸旃,逼迫很紧,甚至连邯郸旃的铠甲和下衣都打落了下来。

  追着追着,晋军大营方向尘头大起,似有一只庞大的部队迎面杀来。

 邯郸旃的突袭,确实造成了楚军一定程度的损伤。楚军在黑夜里不知道外面到底来了多少敌人,于是连夜进入临战状态。邯郸旃则趁乱回逃。

  天光乍现,楚庄王亲自率领左广和右广的护卫精兵出营追击邯郸旃,逼迫很紧,甚至连邯郸旃的铠甲和下衣都打落了下来。

  追着追着,晋军大营方向尘头大起,似有一只庞大的部队迎面杀来。

  原来,中行林父思前想后,到底还是担心魏锜和邯郸旃的安危,遂派了一队軘车(疑为古代战场上屯守之专用战车)前来接应。

  原来,中行林父思前想后,到底还是担心魏锜和邯郸旃的安危,遂派了一队軘车(疑为古代战场上屯守之专用战车)前来接应。

  楚将潘党最先发现情况有变,以为晋军主力到来,赶紧令人驰报大本营,让后方前来增援。

  令尹孙叔敖随即带领全部楚军拔营而起,火速与回撤的楚庄王合兵一处,摆开击敌的阵势。

  孙叔敖按照兵法上“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教导,提出了“宁我薄人,无人薄我”的行动方案。楚庄王许之,于是催动大军主动向来敌发动了猛烈进攻。

  晋军小分队从专业分工上来说本就不是攻击的主导力量,加上势单力薄,很快就淹没在了楚军的茫茫人海之中。

  楚军并不收手,趁势攻向了晋军大营。

  此时的中行林父正在一门心思等待和谈捷音,却突然接到了楚军大举进攻的消息,当即花容失色,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后撤以避敌锋芒,于是传令全军撤至黄河北岸,且“先济者有赏”。

  先济者有赏,这道命令的另一个含义其实就是: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逃过河去就行。

  我是海棠栖露,我为自己代言。本文唯一授权连载网址为:天涯煮酒http://bbs.tianya.cn/post-no05-381555-1.shtml。朋友们的每一次点击和留言,都是对海棠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谢谢!

  元帅令下,毫无防备的中军和下军顿时丢盔弃甲,舍生忘死地向黄河岸边发动集团冲锋。

  唯独上军因有敖山伏兵之故,殿后掩护,与楚庄王之弟王子婴齐率领的楚国左军战成一团。

  晋国中军和下军兵败如山倒,退到黄河岸边后,一个个都傻了眼。因事出无备,准备就绪可以直接扬帆起航的船只仓促之中根本就找不到几条。

  眼看楚国的豺狼虎豹蜂拥而至,晋军陷入了更大的混乱,有的人失神,有的人抓狂,有的人跳河泅水,大部分的人则选择了夺船北渡。

  老师我生于江南水乡,小时候颇多乘坐渡轮过河的经历。

  往往一条渡轮靠岸,陆边等候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手推车和肩挑背扛扶老牵幼的行人便一哄而上。

  喇叭声、叫嚷声、油门轰鸣声、车辆碾压渡轮跳板造成的哐当声、间或还有推搡挤压造成的哭喊声,令人耳不暇接。

  直到最后,连船舷边都排满了人员和物资,渡轮方才喘着浓重的黑烟蹒跚起步。车辆或行人一不小心滑落入水的惨剧,我都数不清耳闻目睹了多少回。

  眼下晋军面临的困境大概就是我记忆中车人争渡的升级版本。当一条船黑压压地载满了士兵摇摇晃晃离开河岸时,仍然不断有后续的士兵趟着水追上来、钳住船舷拼命往上翻。

  严重超载的船本就吃水很深,再被一溜人这么往侧面一扳,结果彻底失去平衡,整船人统统落入水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