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江南游:亦梦亦幻平江路(上)

 老苞米的书屋 2016-03-26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其实在来苏州之前,只知道拙政园、寒山寺和虎丘,并不知道这儿还有条平江路。在一家旅馆住下后,见时间还早,热心的店老板介绍说,往前走不远处,有条古街很好看。
      我就是这样邂逅平江路的。正如老板所说,徒步走了不到十分钟,便见到了这个标牌。
      在姑苏住三天,两次来平江路。第一次没有见到这个标牌,只知道这是一条好看的古街。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宋元时候苏州叫平江府,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吧,这条河及河边的路都叫平江。明初时平江府改为苏州府,河路的名字依然保留至今。河路都不宽阔,河上行走的是摇橹船,路上仅可过黄包车而已。故有同一路上,“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说法,这是很典型的水乡特色。
   这家小店的门前摆放着一尊橙红颜色的兵马俑,手捧电子吉它,样子很萌地面对来来往往的游人。我以为,这个弹吉它的兵马俑可以完全诠释今天的平江路——古典与时尚的完美混搭,传统与现代的巧妙嫁接。
   置身于这条狭长的小路,你会在瞬间产生幻觉——我这是在哪个朝代?也如置身于一部大片,你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穿行在历史与今天的时光隧道。

 
 
   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不但河流形态、街道建制与原先基本相仿,而且还分明的保留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格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房屋的体量、街道的宽度和河道,比例恰当,显示出疏朗淡雅的风格;平江路两边小巷特别是东边,还较好地保留了多条水巷,是今天苏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处古街区,与观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哗迥然两个世界。
   置身一个陌生的城市,人的方向感会顿时丧失。我站在平江路的路口,不识东西南北,只能辩其上下左右。这条路的左边,基本是各具特色的店铺,路的右边,就是平江河,河的对岸就是清一色的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船在水上,人在画中,小桥流水,倒映着斑驳旧影,垂柳依依,掩映着白墙黑瓦。悠悠水乡,多少沧桑,古朴幽静,船橹摇荡。 这一段文字是摘自他人的,面对如此美景,除了由衷地赞叹一声真美,似乎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贫乏。

 
 
     来到这里的游人,都会用相机或手机拍下平江路的景色。无论你手中握的是什么机器,单反也好,卡片机也好,哪怕是手机,你拍下的照片都可以具备专业摄影者的水准。这张照片是我用卡片机拍的,居然也能拍出水墨江南的风韵。

 
 
      这就是河对岸的枕水而眠的人家。每天栖息在画图中,真是惬意无比,所以说苏州是人间天堂,丝毫也不为过。
      对面的那家小酒馆,酒旗高悬,似在招呼客人。如果此时正与三五好友同行,就从石桥走到对岸,在其中一张桌旁坐定,冲那敞开的小门唤一声——店家,拿酒来!这将是何等的舒坦与豪迈。

 
 
   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较早出现在1834年的《吴门表隐》中,说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很详尽。
   平江路是沿河的路,全长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长,两侧的横街窄巷就多了,比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大儒巷、萧家巷、钮家巷、悬桥巷、丁香巷、花萼里、丽姬巷等等。仅凭这些韵味十足的名字,就可以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每条巷子都可能有一个故事。
   
静谧幽深的小巷,弥漫的是深藏不露的书卷气。

 
 
      河的左岸,便是那一家家的商铺,外表古色古香,一色的明清风格的建筑,都是粉墙黛瓦,可店铺里面却不乏现代时尚,如果跨过门槛进入店铺,除了店堂面积小了一些,与大型商场别无二致。
      我猜测,这里的店铺肯定是经过政府统一规划的,无论是经营的项目上,装潢格局上,都是经过严格审核的,所以这里的店铺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息,没有沿街叫卖的商贩,无论是什么交易,都在很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力,无坚不摧的市场经济,会在一夜之间毁掉一条千年古街。 

 
 
     如果将店铺里的顾客的着装换上大开叉的短袖旗袍或者是湖蓝色盘扣学生装,那就是一幅绝美的民国风情画啊。

 
 
      平江路店铺的名字都是别有韵味的,从表面上你是很难看出经营的什么商品。绝大多数的店铺的名字,都像是一部小说和散文的名字。比如前面的“狐狸家”,比如这个“巷子里的阳光”等,传递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文化,而不是商品。

 
 
     这条街的商铺经营的品种,除了少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糕点铺和小酒馆,多是茶馆了,陶艺了,工艺品了,旗袍了,丝绸了,还有属于年轻人喜欢的前卫玩意儿。透过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DIY作坊的门内,就可以看到几个时尚的少男少女,专心致志地坐在一张桌前,摆弄花花绿绿的东西,体会自己制作的乐趣。

 
 
     在这条有八百年历史的古街上,富有生命力的时尚元素是掩盖不住的,它就像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子,经常会出其不意逗白胡子爷爷乐一乐。这面墙有一扇窗,上面贴着一个加菲猫,下书“请勿偷窥”四个字。受好奇心驱使,我真的“偷窥”了一下,结果我什么也没看见,却被逗乐了。

 
 
     走进平江路没多远,就见到了这口古井。说是古井,实际不算太老,井的一侧有“光绪戊申年”的字样,查了一下,光绪戊申年应该是1908年。这就是说,这口井的年纪至少有一百多年了。

 
 
     街灯亮了,此时应该是平江路最美的时分。
     自然的光线弱了,小巷如蒙上面纱的少女,陡然增添了几分神秘。那燃起的街灯,为这条既古老又时尚的平江路,加了一些紫醉金迷、活色生香的色彩和味道。
     建议那些还没去苏州的朋友,到这儿游览时,千万不要错过了平江路。这是一条开放式的古街,没有门票。朋友们去时,最好选择傍晚时分,这时你可以游览古街的夜景。不要请导游,要像我一样,一个人在古街上安静地行走,让思绪穿越古今,尽情地亲近这良辰美景。
      如果你请了导游,虽然他或她讲得精彩,或许给你很大的信息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你的思绪被绑架了,他或她那千篇一律的解说词,先入为主地剥夺了你让想象力自由驰骋的空间。 

 
 
      如果不是对面悬挂的那台电视,我真以为自己是在梦中。
      梦中的我,自然是姑苏的文人雅士了,一身明代读书人的装束,手持一把纸扇,踱着方步踏入这古色古香的宅子,与唐伯虎了祝枝山了文征明了,品茶饮酒,吟诗作画。如果兴致更好一些,还可以抚琴高歌,即便是神仙也不过 如此吧。

 
 
     记不得这扇门是在什么位置了(大约是在平江路的中段),两次路过,它的门板都是关着。不知道是为什么,我对这扇门始终是情有独钟,两次都拍下了这扇挂着两只纱灯的门。

 
 
      这或许是我五百年前的家。
      那时我是姑苏城里一个读书人,自然是唐解元一样的大才子了,但是仕途坎坷,屡试不中,经常是在名落孙山之后,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心情忐忑地站在门外。
      五百年前的我,应该有个像是才子的名。我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少卿。
      我鼓起勇气,用手叩了叩门板。
      过了片刻,便听见有一阵轻盈而急切的声响,窸窸窣窣的。这是我熟悉的莲步轻移的声音呀。
      门板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俏丽的古装女子,手持一盏纱灯,轻启朱唇问:郎君为何迟迟才归?
      这女子叫什么,我还没想好,至少名字里应该有个“梅”字或“兰”字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