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女同患乳腺癌!医生:除了遗传,还有另一种重要诱因……

 汉沙的图书馆 2016-03-26


  

66岁朱妈妈带着她41岁女儿走进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之前帮朱妈妈护理的张晴霞护士惊讶地问道:“朱妈妈,你怎么这么快又来啦?离下次复诊还有三个月呐。”


朱阿姨是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化疗,刚出院不久。“唉,我是陪我女儿来的,胡医生提醒我们乳腺癌有家族性,我女儿在老家医院做了B超,结果怀疑也得了乳腺癌。”


朱妈妈难受地说:“医生为女儿进行了B超引导下的乳房穿刺,今天病理报告结果出来了,确诊女儿和我一样都得了浸润性乳腺癌。”



长期心情抑郁也可能是致女儿得乳腺癌的诱因之一



医师提醒大家,国内外学者对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家族史已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乳腺癌发病显示出家族聚集的特点。如果一名患者患了乳腺癌,其后代发生此病的风险是常人的1.5至3倍。如果一个家族中不止一人患有乳腺癌,就应当怀疑是否有家族遗传相关性乳腺癌。


网络图


病理结果显示朱妈妈的女儿也是乳腺癌,胡文献副主任医师心里也很不好受。他说:“我们病房里家族同病的患者很多,我最近有个病人一家兄弟姐妹五口,三个姐妹都是乳腺癌,一个弟弟是直肠癌。我的同事,陈继达副主任医师刚给一位病人做了手术,她的姐姐也是乳腺癌。”


胡文献医师说,“一户人家一个人生病,全家人心情都不好,我们除了治疗病人,更要关心他们。我们常常给病人家属们宣教,到底什么样的人群容易患乳腺癌?


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指南公布的乳腺癌高危险因素,有以下7点,分别是——


1. 肥胖。

2. 高雌激素水平。

3. 多发的乳腺良性疾病。

4. 外源性的雌孕激素治疗。

5. 个人肿瘤病史及亲属(父母及亲兄弟姐妹)患有乳腺癌。

6. 生殖性因素:月经初潮<13岁,绝经>50岁;未育或不育;首次妊娠>35岁。

7. 生活方式:吸烟及酗酒;常值夜班或日夜颠倒的生活。以及放射性物质接触。


“但是,除了以上这些,我认为还有一个心情因素要特别重视。”胡文献医师分析了朱妈妈女儿的病例——


朱妈妈是我三年前的老病人,洗澡时摸到右侧乳房一个肿块,当地检查怀疑后就来我这里治疗了。妈妈住院期间女儿也常来照顾妈妈,我们都熟悉。


朱妈妈3年前得癌时是63岁,个子1米5多,体重90多斤,蛮适中的。女儿现在确诊癌是41岁,一米6多,体重110斤左右,稍微偏胖一点,她们的职业都是农村家庭妇女,家族中没有其他人有乳腺癌,也没有吸烟、酗酒的情况以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饮食结构也蛮正常的。


除了遗传因素,长期心情抑郁也可能是导致女儿得乳腺癌的诱因之一。三年前朱妈妈得癌的时候,女儿刚刚结束一段痛苦的婚姻,她照顾妈妈的时候也常常没有精神,平时和我们说话很少,情绪很低落。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没有改善过。


关于对女儿警惕乳腺癌风险的善意提醒,很早就有过,我当时给她做了乳房检查,摸出来有一个肿块。女儿回忆说,这个肿块出现的时间和离婚闹得最凶的时间是重合的。


之后女儿的感情生活一直不大顺,后来再婚了,到现在也没有生孩子。乳房肿块的事情一直没有去管,直到现在才重视要看,一查是癌,而且肿瘤已经4公分大了,好可惜。


近几年来已有多位女明星死于乳腺癌,饰演《英雄无悔》一炮走红的湖南籍演员李婷、台湾歌手阿桑、‘林黛玉’陈晓旭。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性格安静、内向。我有蛮多乳腺癌女患者性格也蛮内向的,遇到难过的事情往往压抑心情,不懂得抒发。心情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引起或加重疾病的发生。充满希望乐观向上的明星患者也很多,比如蔡琴和汪明荃,她们多年前就被报道患上乳腺癌,但至今,她们仍活跃在舞台上。光彩四射的魅力根本看不出得了癌症。再看看她们的共同点:公开自己的病情,坦然接受治疗。所以,我现在也鼓励朱妈妈的女儿积极面对病情。

阿桑

陈晓旭



乳腺癌真的有遗传性吗?



家族史在病史中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殊不知,父母、祖辈传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容貌、性格,或许还有疾病。基因决定我们生长发育、生老病死的轨迹。多了解一些具有“母女相传”倾向的疾病,可以让我们提早地进行干预。


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王林波主任医师说,遗传相关性乳腺癌的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女儿亦好发乳腺癌,发病年龄小,常发生在闭经前,多为双侧性;


另一种为母亲未患乳腺癌,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性。


知名影星朱莉,就是因为她的妈妈是一位乳腺癌患者,通过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发现,她从母亲那遗传了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医生告知她患上乳腺癌的几率大约是87%,这位勇敢的女性为了防范乳腺癌的侵犯,在2013年毅然决然地做了双乳切除手术。

朱莉


王林波主任医师也劝大家也不要太过于惊慌,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都会遗传,大约有3%至4%的乳腺癌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但也别大意,因为大多数人只重视当下有的严重症状疾病,而忽略了早已潜伏在家族中的疾病。


王林波主任医师说,“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乳腺癌最好的预防方法。乳腺癌的常见症状有乳痛、乳头异常分泌、乳头、皮肤性状改变及乳房肿块,但是大多数的乳腺癌是没有症状的,所以要做到早期发现就需要定期的自检和就医体检。自检就是自我检查,在每个月月经来潮后的第7至11天,最好在洗澡时。(如下图)

若发现:1.乳房的大小、形状发生改变;2.乳头的形状、位置(如内陷)变化;3.乳头有血液或其他液体溢出;4.乳房皮肤有凹陷、糜烂;5.乳房内有肿块或任何硬的组织;6.任何疼痛或不适,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定期的就医体检就是需要去医院让专科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体征及无乳腺癌高风险因素的人,在20岁至40岁,每1至3年一次就诊体检,行双侧乳腺B超。40岁以上就需要1年/次就诊体检,并行乳腺钼靶和双侧乳腺B超检查。既往有胸部放疗史或有乳腺癌家族史或基因倾向但无任何症状的人,小于25岁,每年1次就诊体检;25岁以上,每半年到一年一次就诊体检,每年一次行乳腺钼靶和B超,听从医生建议也可考虑进一步行乳腺MRI。



如何评估乳腺癌发病风险?



王林波主任医师说,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官方网站上有被认为是目前最权威的乳腺癌发病风险评估工具——Gail 模型。


该模型应用预测因素有: 女性自身医学史( 既往乳腺活检次数、活检证实非典型增生病史) 、女性的生殖史( 月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 以及一级亲属( 母亲、姐妹、女儿) 乳腺癌家族史,评估出女性患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性,该模型的估计参数来自北美白人女性的研究,针对其他人种的预测效果尚不确定,仅供专业医生参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美国影星朱莉做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也是遗传性乳腺癌风险监测的一项手段,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BRCA1/2突变在欧美白种人中已经被证实与乳腺癌发生相关,携带者一生中患乳腺癌的风险率为40%至85%,但由于乳腺癌基因突变的多样性,我们并不能直接利用白种人的数据库来评估中国人的患病风险,因而在国内,陆陆续续有机构启动中国女性乳腺癌相关数据库的项目,建立中国人自己的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数据库。有家族遗传倾向的都可以去检测,得出的数据也能为将来乳腺癌防治提供更多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