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学种植治疗

 kfmawb 2016-03-26



美学种植治疗---软组织的处理

种植体支持修复体周围具有完美的牙龈结构,对于在美学区完成对天然牙的仿真修复是非常重要的(图6.3a)。在观察任何前牙的种植修复(WES)时,软组织的外形(PES)对于视觉的感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6.3b)。没有一个理想的牙龈外形,即使是最熟练的口腔修复医生和技师,都不能获得可预期的、令人满意的美学效果;同样如果种植修复体没有遵从和重现天然牙自然协调的牙龈轮廓(图6.3c),也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

 

图6.3 (a)具有理想比例和协调牙龈轮廓的天然牙。(b)左上中切牙种植修复体的理想美学效果,具有协调的牙龈外形(龈缘顶端的釉质缺损也相协调)。(c)两相邻种植修复体的美学效果欠佳(龈缘的顶端位于近中而不是远中),中切牙及侧切牙修复体的牙龈外形不协调。

因此,种植治疗要在前牙区获得良好的美学和功能,不仅取决于修复体的质量,而且还取决于保存或再生所需的软硬组织结构,主要是龈缘和龈乳头的最终轮廓,使其与邻牙相协调并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应(Rompen et al.,2003;Saadoun,2010)。

在天然牙周围,遵从牙龈厚度、质地和颜色等相关的美学标准,运用牙周整形手术的技巧,可获得协调的牙龈轮廓,并使退缩的牙龈重新覆盖根面。这些可以通过使用侧向带蒂瓣、游离龈移植特别是结缔组织移植得以实现。可使用封套、隧道或者带蒂瓣的冠向或侧向复位等不同手术方法,部分或全部覆盖移植的组织瓣。

根据具体的临床情况,种植体周的整形手术也是多种多样的:单个或多个种植体的植入,缺牙区牙槽嵴的形态,种植系统的质量,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等。因此,必须充分掌握整形手术的知识。在种植体周围,可运用牙周的相应操作技巧,尽管这样,也并不总是都能再现理想的牙龈边缘轮廓和邻间乳头。

已有学者指出,对美学修复效果来说,唇侧组织的高度和外形是重要的解剖特点,邻牙的骨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唇侧骨板的高度和厚度,决定了唇侧中部牙龈边缘的位置和牙槽嵴的外形。

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较为脆弱,需要更细致地操作。而且在愈合阶段,有时其愈合情况是不可预期的。因为牙缺失后,需要植入种植体,并协调软硬组织的良好结合,这需要一系列的外科手术操作,从而导致了不可避免的组织损伤。种植位点的损伤越大,自然愈合的潜力越低。这限制了种植的美学效果,大大地打击了临床医生的信心,并让患者感到失望。

要完成单颗前牙的种植修复,并获得满意的牙龈美学效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长期维持种植体的美学效果同样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即将拔除的天然牙已经开始出现牙龈退缩和/或附着龈的缺失时。

在美学区域,最终要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软组织的形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上颌切牙,唇侧牙龈轮廓的根方顶点较中线稍偏远中。尽管种植体支持的中切牙牙冠外形可以很好地模拟邻牙,但如果它与游离龈缘不匹配,视觉上还将产生明显的不协调,也会失去仿真的效果。

在任何前牙的种植修复中,软组织的结构对于修复的外观十分关键。因此,对于种植修复来说,重视并复制完美的天然牙牙龈轮廓,才能获得美学效果。在修复体、剩余牙列以及软组织结构之间的和谐也同等重要。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专注于联合使用外科和修复的方法,完善红白美学间的平衡(见图6.3b)。只要在适当的时间使用正确的方法,建立起这样一个平衡是相对容易的。

当组织的各构成部分都处于协调的生理学关系和功能时,便可以维持最佳的美学效果。反之,如果生物学关系不正确,就很难获得舒适的美学效果。

对于牙周炎患者而言,同样是薄龈生物型,种植体周围牙龈退缩的风险较天然牙更大。结缔组织移植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厚的角化软组织,使其重新附着到牙齿上,并覆盖牙根表面,以恢复美学并消除过敏的症状。无论是在拔牙后、基台放入时、制取印模时、放入临时义齿后还是永久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增量,都将改善组织的生物型并可以防止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退缩,并获得长期稳定的软组织水平。

必须考虑到,当一些组织缺失或被移除后,往往会伴有一系列生物学的变化。这通常意味着牙脱落后的软硬组织缺失。

此外,拔牙后的骨组织和牙龈组织经常会发生改变,表现为水平和/或垂直方向的缺损,这往往会导致在种植位点不能进行理想的植体植入。某些拔牙窝位点保存术或骨增量术便成为治疗水平和/或垂直骨缺损必要的手段。

对于大多数的光滑面埋入式的种植体( 图6.4a),当连接基台并进行功能负重后的第1年,

牙槽嵴顶有0.9~1.6mm的骨丧失,一直吸收到种植体与基台连接的“微间隙”的下方的第一个螺纹处。此外,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将退缩0.7~1.0mm。

今天,这种持续的牙龈退缩现象仍然存在。它揭示了种植体周围组织结构的脆弱性(骨与软组织),虽然不损及修复体的功能,但会对美学造成损害。

对于大多数种植体,有很多因素会导致牙槽嵴的吸收(图6.4 b~d),导致早期的嵴顶骨丧失:

手术和解剖因素。

角化龈的量。

黏骨膜瓣的设计。

骨质量和/或密度。

种植体穿龈袖口的设计。

手术过程中的创伤。

预备种植窝后,颊舌侧剩余皮质骨板的厚度。

埋入或非埋入式的植入方案的愈合过程。

软组织愈合过程中种植体的暴露。

微间隙连接的水平与牙槽嵴水平的关系。

天然牙和种植体或种植体之间的水平距离。

种植体“生物学宽度”的建立。

种植体周围缺乏软组织封闭。

使用基台的直径等于或小于植入体的直径。

重复拆卸和更换基台,干扰破坏了软组织的封闭。

过早负重和修复阶段负重有功能咬合。

副功能导致过大的咬合力。

患者的口腔卫生,局部和全身因素的恶化。

 


图6.4 (a)大部分的埋入式种植体,在基台连接并负重1年后,牙槽嵴顶的骨质会发生0.9~1.6mm的吸收。(b)前磨牙及磨牙拔除后的拔牙窝。(c)实施即刻种植并放置愈合基台。(d)具有平台转移设计的修复基台,可以将牙槽骨维持在Mega-Gen种植平台的冠方。

尽管生物学(患者)、人类的医学技术(临床医生)和工程设计(种植体不同的袖口设计和连接)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种植体植入后,要全面控制导致种植体周围骨丧失的所有影响因素,尤其是植入后的第1年,显然已经超越任何医生的能力范围。

超过3年的人类种植体组织学研究表明,经激光处理的微通道领圈表面,可允许嵴上结缔组织纤维的附着,以阻止种植体周围结合上皮(JE)的根向迁移,从而防止了植体颈部骨吸收。经激光处理的种植体嵴上区领圈,限制了结合上皮的根向迁移,允许垂直交叉结缔组织纤维的附着,从而防止了牙槽骨丧失。

Shapoff等在最近研究中,分析49枚种植体,结果显示种植修复2年后,牙槽骨丧失的平均高度为0.44mm,3年为0.46mm。所有骨丧失都局限在领圈范围内,种植体螺纹水平没有明显的骨丧失。

以往5年的种植体周围退缩的文献回顾表明,将骨吸收限制在平均0.46mm,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精确的诊断,手术创伤小。

种植体设计的改善,包括改进种植体体部、表面、领圈、直径和微螺纹等。

精确的基台/ 冠修复连接。

在制订拔牙计划时,医生必须决定何时拔牙,如何处理拔牙窝,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牙槽嵴的改建,采用何种植入方式(即刻、延期或晚期)等。尽管使用了牙槽嵴保存和增量的技术,还是很难预测软硬组织能否恢复到以前失牙前的天然水平。所以残留或重建后的牙槽嵴很难获得美观的修复效果。

在拔牙时,保留颊侧部分的牙根,可能是防止牙槽骨水平改变和软组织退缩的另一种方法。然而,这仍需进一步的长期研究。在4个月时,牙齿根尖部分有新的牙骨质生成,颊侧龈缘骨丧失为0.2mm。

拔牙后,保存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结构和质地,同时维持骨嵴边缘的水平,对于获得长期的美学成功是绝对重要的。不管是哪种植入方法(不翻瓣的即刻种植,即刻种植即刻负荷,延期/晚期种植),要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微创拔牙技术,理想的三维植入方向,必要时行牙槽嵴骨增量术,辅加软组织增量术,以增强软组织的生物型与软组织的量。在合适的条件下,人体本身会自己完成愈合过程。

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保存是相互关联的,直接影响到美学效果。作为软组织的支持,稳定的边缘骨是长期美学稳定性的保障,反之亦然。

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保存,不能归结为一个单一的因素。最终的美学结果是一些重要参数共同决定的,特别是在具有挑战性的美学领域(图6.5):

种植体的设计、领圈、表面和直径。

患者的生物型——厚或薄。

生物学宽度。

拔牙和种植的时机。

拔牙前的牵引萌出。

瓣的设计——不翻瓣、带蒂旋转瓣或翻瓣。

种植体的三维位置和方向。

结缔组织瓣移植的时机。

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

临时或最终的修复。

功能或非功能的咬合负载。

 

图6.5 美学风险控制的参数。

所有这些不同的参数都会给美学区带来风险。尤其在各参数还未协调运作时,会增加种植体周围黏膜的美学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