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机大战”之后,我们还可以谈论什么?

 古茶琴舍 2016-03-26

2016年3月12日,这注定会是又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经过之前两场0:2不敌落败后,韩国超一流棋手李世乭(九段)执黑对阵谷歌公司研制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最终再次中盘投子认输。


这意味着,按照五番棋的赛制,这场“人机对决”的结果已提前预知:AlphaGo手握3:0的胜利,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新纪元。剩下的两场比赛,仅剩下“李世乭能否赢下一场”的理论上的悬念。


赛后,李世乭独自走出赛场。落寞的背影如同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一般悲壮。


韩国顶级围棋棋手 李世乭 九段


这样的结果恐怕是赛前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尤其是李世乭九段无疑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也许是他职业生涯里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尽管今天他进行了各种尝试和顽强抵抗,针对AlphaGo将棋子坚实联络的特点,早早在左上角分断作战,显示出强烈的争胜意识。但面对这毫无情感的计算机,仍是毫无用处。


这一局的后半段甚至有些悲壮,当李世乭下出黑125手奋不顾身地投入白阵时,犹如一个武林高手孤独地背倚悬崖,却不肯就此弃械投降,将利刃横在胸前做最后的反抗,捍卫着自己一生的信仰,瞬间让人有流泪的冲动。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人有思想,而不是由于我们所占有或占据的一切,人的存在才有价值。


诚然,现在应该没有人再怀疑人工智能的进步和可预期的未来发展。就像人类历史上显现过的若干划时代的变革一样,当汽车取代牛马成为新的交通工具,当蒸汽机取代内燃机开启了新的工业革命,一方面巨大的科技进步令人欣喜,另一方面人类的荣光在技术革新面前渐渐显得暗淡无光。



围棋,一直被看做是人类最后的智力竞技高地。不仅因为纵横交错的棋盘所形成的浩瀚宇宙,有着比原子数量还要多的可能性,每一步的调整都会产生更多乘积的可能,更因为围棋的对弈,不是简单的逻辑判断,体现着人类独特的思维。而思维、情感、判断、直觉等,曾被认为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顶级棋手对棋形的感觉完全依赖于自身的经验,而这种感觉恰恰是胜负的关键。


AlphaGo的获胜,则标志着计算机不仅在通常的运算能力上占有优势,而且有“深度学习”的能力,它能模拟人类“头脑”的思维采取行动,也能作出反应。它能使用直觉,还能预料到自己的行动所产生的长期影响,更可以在“吃一堑长一智”的经验中形成“策略选择”。



围棋,曾与古琴、书法、绘画被称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四艺”。围棋的黑白子,黑子为阴,白子为阳,象征着太极图的两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阴阳消长,万物生焉。棋子圆形,棋盘方形,象征着“天圆地方”,纵横十九道,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生生不息的变化,都是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的表现。至于每一次的落子和棋型对弈的过程,更是有着味之不尽的意味。


吴清源先生曾说,围棋的本质是中和。不偏不倚谓之中,阴阳调顺谓之和,中和是一种均衡的稳定状态。 弈境与艺境相通,以“气”为本,以“神”为上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冲突中有和谐,正是围棋艺术的魅力所在。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古代的士大夫们在对弈的同时,涵养心性,感悟人生,勘破生死。黑白厮杀,死中有生,生中有死,万法无常。名山对弈,不求胜败,乃是观天下大势、取天下大道、察天下永恒之事。




明清以后,围棋在民间逐渐通俗化,竞技色彩越来越浓。当对弈成为一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胜负的较量终究会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中到达“天顶”。


围棋的魅力会就此消失吗?当然不。


也许这次“人机大战”最大的意义,是让人类重新发现,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还太少,浩瀚宇宙中,仍然有太多人力所不能及的局限。就像弹琴,随着技术的熟练,不断演练手指所能达到的速度极限毫无意义,强迫琴弦发出“另类”的乐声也只是一厢情愿。如果音乐失去了其内在的情感,它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可言?


而回归到对弈的本质,虚势与实地,先手与后手,挺进还是退后,急所与缓手,死棋与活棋,争取与放弃,俗手与妙手,本手与无理,灵巧与厚重……进退之间,得失之间,因为承载了人的性格而充满了变数,因此妙趣横生。倘若一盘棋局成为一道毫无漏洞“标准化算式”,恐怕也会令人意兴阑珊。




在世界复杂的表象下,隐藏着本质的简单。练习是一种进阶的法门,而乐趣只在其中。


抚琴之乐,在凝气深思,身心泰然;

对弈之乐,在黑白分明,大道至简;

书法之乐,在收心摄性,意到笔随;

绘画之乐,在运笔在心,气韵游走;


在信息爆炸式更迭的时代,娱乐和消费轻而易举地占据着我们的生活。能被人津津乐道的,多半是“网络段子”,或者一个抓人眼球的情节,一个有头无尾的风闻。而曾经与我们心灵与情感紧密联系的、如惊涛骇浪般的生命传奇再无关联。


当技术的迭代越来越快,或许有一天,连情感与思维也能被模仿。我们自我的更新与提升,只能从独特的生命体验里获得。“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伟大智者的发问仍然让人振聋发聩。


诗意的获得,不是自我陶醉的小确幸。当我们面对星辰与大海,重新思索存在的意义,重新贴近那些使我们心灵润泽的事物,会真切地感到:人的确可以和天地、和广阔的人心同频。



鏡觀喬珊古琴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