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犁河谷探秘 璀璨的早期文明—2015年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考古大发现

 徒步者的收藏 2016-03-26

  有人说过“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地处祖国西陲,因伊犁河而得名。伊犁河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孕育了宽广辽阔的草原。三面环山的独特环境造就了温暖湿润的气候,成就了伊犁河谷土壤肥沃、降水丰富、物产丰饶的自然环境。吉仁台沟口遗址所承接的早期文明就是时光长河中极为耀眼的一颗。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民族乡恰勒根村东,地处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的喀什河山口北岸台地上,两侧高山环绕,南邻喀什河,西接峡谷谷口,东为喀什河峡谷,呈半封闭状,易于防守,牧草丰茂,宜居宜牧,自古就是理想的牧居地。


遗址全景


  2015年6~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实施了考古发掘工作。清理遗址1000余平方米,发现房址5座,发掘墓葬76座,出土各类遗物300余件。


  遗址内发现的居住房址,按建筑规模可分为大、小两种,小型房址为日常居住,大型房址属生产加工作坊性质。房址内遗迹现象丰富,有柱洞、灰坑、灶址、居住面、灼烧面等。在房址堆积层和灰坑等单个遗迹内均发现了大量的煤块、煤渣和煤灰,此外在遗址内还发现了陶范等反映铸铜活动的遗物。


  遗址属青铜时代遗存,距今约3500年,与安德罗诺沃文化联系紧密。遗址内用煤遗迹的发现,将人类用煤记录前推千年。此结论得到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文物局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李延祥的确认,他认为“遗址里用煤的痕迹可以推论遗址内很有可能存在有铸铜活动的作坊。但由于在遗址周边还没有发现矿石堆积处、冶炼区、生活区等,用煤与铸造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考古论证。”毋庸置疑,人类第一缕煤火光亮是在伊犁河流域点燃。


  陶范


  遗址内发现的居住房址,最大的一座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房址布局规整,结构匀称。房址内发现有柱洞、灶、踩踏面、烧土等遗迹现象。这是新疆青铜时代迄今发现的最大房址,也是新疆地区发现的年代相对较早、保存相对完整、遗迹现象丰富的房址。所发掘的76座墓葬,年代跨度较大,早至青铜时代晚至宋元时期,不同时期墓葬有着鲜明的特征。吉仁台沟口遗址和墓葬,极大地丰富了伊犁河谷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内涵,为研究新疆青铜时代铜器铸造工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材料。


  目前为止,喀什河流域已发现的安德罗诺沃文化遗存有汤巴勒萨伊墓地、恰勒格尔遗址、乌图兰墓地和祭祀遗址、穷科克遗址和小喀拉苏遗址等,这些遗存均处于青铜时代中晚期。如此集中、密集的考古发现,表明喀什河流域在青铜时代中晚期就已进入了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而在伊犁河谷还未发现比安德罗诺沃文化更早的青铜时代遗存。从吉仁台沟口遗址相对完善的房址构筑方式、技术,较为成熟的对煤的利用中,可以看出其文化进程已发展到一定阶段。那么喀什河流域是否就是伊犁河谷文明的源头之一呢?有待后续研究来揭秘。


      用煤痕迹

  2016年,除组织动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冶金考古、地理环境考古等多学科专家开展联合研究外,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将对遗址进行更大规模的发掘,探索青铜时代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论证煤炭是否在3500年前就已经用于铸造铜器等,这些工作必将对于探索伊犁河谷文明起源起到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