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蝙蝠侠大战超人》:这是一部无视乃至敌视非美漫粉丝的电影

 naiga书馆 2016-03-26

《蝙蝠侠大战超人》:这是一部无视乃至敌视非美漫粉丝的电影

  • 地瓜

    地瓜

    • 一个学经济学的,酷爱看电影电视剧

发表时间:2016-03-26 10:13:33


关键字: 电影蝙超蝙蝠侠大战超人美漫美国漫画DC好莱坞

有剧透,还是看完电影再来看吧。

大家都知道,蝙蝠侠和超人撕逼起来了。

对于二人为什么身处同一世界、以前在漫画里为什么要打架、蝙蝠侠作为凡人如何干得过超人这些入门问题,就不再赘述了,网上有很多科普文,或者也可以参考之前推过的文章。

我觉得比这些入门问题更有趣的,是这部电影戏里的撕逼引发的戏外的大范围持续性的撕逼。

当地时间3月20日,电影首先在纽约举行了首映礼,看完电影的粉丝们看完后立刻纷纷表示“最棒”、“赶超漫威”、“神奇女侠赢得欢呼”;不料随后影评人和媒体的评价画风突变,疯狂吐槽电影。

目前在代表普通观众的豆瓣电影和IMDb上,大家对电影的评分是:

而目前在既有普通观众,又有影评人和媒体的美国娱乐网站metacritic上,双方的评分就非常有意思了:

与metacritic性质差不多的烂番茄也类似:

这两个网站左侧都是影评人和媒体评分,右侧都是普通观众评分——简直就是针锋相对,字里行间弥漫着互相看不顺眼的煞气。

那这电影到底是好是不好?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有毛病的。

首先一个毛病是,作为一部电影,它的前90分钟冗长且细碎。叙事过程中不但在人物上分成蝙蝠侠布鲁斯·韦恩、超人克拉克·肯特和反派莱克斯·卢瑟三条线,而且在时间上也包括了过去、现在和一个平行未来(布鲁斯的梦境)。电影想讲的东西非常多,想好好塑造三个人物,无奈时间根本不够。

但这个不能完全怪电影。华纳和DC为了追赶迪士尼和漫威,没时间出单人电影了,必须立刻祭出高潮,可能的话后面再慢慢细分。何况蝙蝠侠从2005到2012年刚刚拍了一个完整的三部曲,再拍一个蝙蝠侠独立电影(尤其是起源电影)观众会很疲劳。说实在的,开头看布鲁斯的父母又挂了一遍就已经很疲劳了,但好在镜头拍得非常唯美。

另外一个可以说不足的是,这部电影没有给观众“意外”的感觉。整部电影,从前90分钟分别铺垫各个角色,到蝙蝠侠大战超人,到合力拒敌,每一处都在观众意料之中;甚至超人之死,也不是不可预料的,考虑到那个名为毁灭日的怪物在1993年漫画《超人之死》里就干掉过超人。但这还不是关键,因为不是所有观众都知道这个漫画情节。关键是,观众不需要什么漫画知识,都知道超人肯定死不了。这样他死的意义可就大打折扣了,而且全美上下、各路英雄对他悼念的意义也大打折扣了。1993年《超人之死》在全美引发轰动,而这招显然只能用一次。

再来说拿来命名了整部电影的蝙蝠侠与超人的那场大战,其实并没有持续多久——实在是标题党的典范。当然这个大家也都心里有数,因此也不会很在意。但二人这一架打得还是有点无缘无故。莱克斯挟持了超人的目前,勒令超人拿蝙蝠侠的头来换——这是一个很好的引发二人冲突的梗,但是没有被用好。超人面对这一情况,想寻求蝙蝠侠的帮忙,但是当蝙蝠侠向他发动了几次不痛不痒的进攻之后,他马上就怒了,决计把蝙蝠侠打服为止。

我在这里想的是……你们两个大老爷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大打出手吗?蝙蝠侠这样可以理解(为什么可以理解我们下面说),超人你是来找人帮忙的,有话不能先好好说吗?而且非得等蝙蝠侠把自己踩在脚底下才说出自己的妈妈要死了之类的话——然后蝙蝠侠马上就住手了。

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不能在打架前对峙的时候说吗?

我知道,有人会说,人家就是得找理由打一架。但我认为,打架随你打,但这个理由不能太敷衍。漫画里二人打过很多次,理由也都很正常,要么是初次见面不打不相识,要么是有一方被控制了,要么是理念不合(漫威的英雄内战,也是因为理念不合,这大概是英雄大战的终极原因)。

一般初次见面的打架,规模都不大,因为这个打架理由比较低端;而理念不合的打架,那就要大书特书了,因为这个打架理由很高端。电影之前一直在铺垫两人的理念如何不合,莱克斯又游走其中,整体感觉气场很足,像是要来场高端大战,没想到最后俩人打架的本质原因竟是怄气?这真叫人有点闪着腰。感觉这样的理由完全承接不住前面铺垫出来的气场。前面的深沉,立刻成了故作深沉。

在我看来,这电影的正经毛病就说完了。优点也不少,视觉效果很不错,蝙蝠侠在影片结尾码头工厂肉搏那段作风冷硬、干净利落,简直惊为天人,颇有游戏《蝙蝠侠:阿卡姆之城》遗风,直接值回票价(我反而对超人在上一集与佐德将军、这一集和毁灭日打来打去无感)。总体看,没有那些影评人和媒体说得那么差。但我不是说他们装逼,我也无意挑动影评人与普通观众的对立。除了这些“正经毛病”之外,这部电影还存在一些别的特点,会造成这种评价的差异。

这就是它的观影门槛也很高,尤其是前90分钟。观众必须看过前一部《钢铁之躯》,以及对漫画有所了解,才能理解一些细节。这都不能说是无视非粉丝了,简直就是敌视非粉丝:滚,你不懂,你别来看。

我们还是总结几个关键的细节,既能理解剧情,又能看出这部电影对非粉丝有多么的不友好。

譬如这件写满了讽刺蝙蝠侠的话的战衣,可以确定是属于第二任罗宾,杰森·托特的。漫画里小丑杀死了他,这是蝙蝠侠一个永恒的痛(不过杰森没有死,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改编自同名漫画的动画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电影里出现这一幕,可以让熟悉漫画的观众了解现在电影中的布鲁斯都经历了什么,瞬间明白布鲁斯此刻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失去至亲、满身伤痛。他极端偏执的性格立刻得到了解释,他极端暴力的手段立刻得到了解释,这也为后面他对超人的态度打下伏笔。电影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仅靠这一瞬间,就完成了对蝙蝠侠的性格塑造,但非粉丝会完全摸不着头脑。

布鲁斯的梦境可能是最让人困惑的地方。没听说过蝙蝠侠还能通灵啊?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这个梦是怎么回事,我只知道这个梦境改编自漫画里独立于主世界之外的一个平行世界:不义联盟。在这个世界里,超人由于小丑的阴谋误杀了路易斯,然后他杀死了小丑并打算靠独裁实现世界和平。

这一剧照里的士兵臂章是超人的“S”,看来是改编自漫画里的超人近卫军。

然后,超人抓住了蝙蝠侠,怒斥他夺走了“她”,并将其杀死。这时候布鲁斯突然醒了过来,结果发现强光中有一个人警告他:“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露易丝是关键!”这个人的意思显然是指如果露易丝死了超人会黑化,而蝙蝠侠未来可能会直接或间接造成露易丝死亡。

这个人就是闪电侠。这就涉及到闪电侠的一个逆天能力:当他跑得足够快时,就能穿越时空。看来他是从这个平行未来,回来警告布鲁斯要避免这个未来变成现实的。这样,蝙蝠侠的梦就有了解释了。

闪电侠的这个能力,也在以往作品中有体现,比较著名的一次就是在大事件“闪点”中,他从一个黑暗的平行世界穿越回过去试图抹掉这个平行世界的存在。

改编自漫画的动画电影《正义联盟:闪点悖论》

这些非粉丝显然不可能知道……还平行世界,这个世界都没搞清楚,还平行世界呢……

上面说这两点,都可以说是彩蛋——但它们却是非常关键的彩蛋。

漫威的彩蛋,都是用来怡情的,顶多是预示未来的情节走向,你看不懂,对理解现有的情节没影响。这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漫威的电影都是从起源拍起的,基本不存在历史包袱。

但本片里的彩蛋不一样,你不懂,理解现有情节都成问题。因为它不是从头讲的,所以会有历史包袱——比如二代罗宾之死。另外,它也人为地拔高了门槛,比如加入了平行世界和其他超级英雄。莱克斯的文件夹中除了神奇女侠,还有闪电侠、海王、钢骨,还给了他们每个人一段视频镜头。粉丝看得津津有味、激动万分;而这对于非粉丝来说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电影中也有彩蛋预示了未来的情节走向。在蝙蝠侠的梦中,地上有一个巨大的字母“Ω”:

还出现了长翅膀的怪物:

莱克斯的家中挂着一幅画,莱克斯说它意味着恶魔不是来自地底,而是天上;被关起来后又说“它”要来了。“它”是谁?

它是DC漫画中的著名宇宙级反派达克赛德,漫威的反派灭霸就参考了他。“Ω”是他的标记。

改编自漫画的动画电影《正义联盟:战争》

他的军队就是上面这种长翅膀的生物,很像蝙蝠侠的梦里出现过的,也很像莱克斯家里的画。这些生物身上也有“Ω”标记。

改编自漫画的动画电影《正义联盟:战争》

蝙蝠侠的梦里这些生物会抓人,也符合漫画里它们的特性:它们抓人然后把它们改造成同样的怪物。

改编自漫画的动画电影《正义联盟:战争》

关键的彩蛋就总结分析到这里吧。其他彩蛋还有很多,也有不少文章总结过了,就不在这里占用篇幅了。

我们上面说的这几个观影门槛,很容易就能造成粉丝与非粉丝的评论差异。那么,这几个观影门槛设得有必要吗?在我看来,二代罗宾的战衣是绝对有必要出现的,因为它节省了塑造蝙蝠侠形象的时间;至于平行世界和其他超级英雄该不该加入,就仁者见仁了。就电影本身而言,它们是多余的,非常分散注意力;但它们能讨好粉丝。所以这是一个公司战略问题,不是什么审美或道德问题。最终出品方和主创团队选择了讨好粉丝,不管普通观众,这是他们的选择。

说到公司战略,华纳与DC,跟迪士尼与漫威的战略是很不一样的。

后者显然是大众化、市场化、娱乐化、工业化的,讨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把娱乐性做到最强,流水线生产保证风格统一、质量接近。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很卖钱;坏出就是,作品都一个模子刻出来,而有主见的导演往往忍受不了这种体制。


前者必须把自己跟后者区分开,才能有反击的余地,不然作为电影市场的后发者,搞同质化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好在DC跟漫威的作品本来气质就不同。所以如同其以往作品一样,DC的电影,相对来说,是小众化、文艺化、深刻化、个性化的。它注重导演的个性发挥,不想千篇一律。这么做的好处是容易出神作(比如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坏处是市场不稳定。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两个公司都是赚钱而已,策略选择没有高低之分。不是说玩深沉的就比搞娱乐的更占据思想高地,反之亦然。

华纳和DC这一次选的导演,就是一个很“任性”的导演:扎克·施耐德。

其实看看“渣导”之前的作品,你对这次他电影的评分在影评人和观众之间两极分化就不会那么惊讶了。

2006年《斯巴达300勇士》:

2009年《守望者》:

2013年《超人:钢铁之躯》:

统统两极分化,好玩儿吧。

“渣导”本身是一个漫画迷,常常用拍漫画的手法拍电影。不但直接用漫画做分镜,而且色调也像漫画那样浓墨重彩,而且他特别喜欢拍那种神性十足的打斗。所以影评人可能不待见,但观众尤其是漫画迷还挺享受的。

《斯巴达300勇士》

《守望者》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

渣导一贯擅长黑暗基调,这也符合DC的气质。所以这部电影是黑暗的、力求沉重的。想来看爆米花大片的观众肯定会失望。这些都是造成本片评价两极分化的原因。

最后我还是得重申一下,我做这些分析,不想挑动影评人与美漫粉丝的对立。正如之前所说,《蝙蝠侠大战超人》单就电影而言,是有很多毛病的,作为影评人和媒体当然必须从电影角度去解读它;而粉丝喜欢电影是不需要理由的。

另外,我将DC与漫威比较,也不想挑动DC粉与漫威粉的对立。我觉得为了显示自己的逼格而贬损他人的喜好是非常无礼、非常愚蠢且不值得理喻的。

最后的最后,再补充几句。

第一,影院中文字幕翻译得不好,一些点没有翻译出来。比如结尾超人死后蝙蝠侠对神奇女侠说:“I failed him alive.”应该是“他活着的时候我辜负了他。”影院字幕怎么翻译得不记得了,反正很别扭。

在影院时还是注意一下对白吧。

第二,超人、蝙蝠侠几十年来也拍了好几个版本了,可以都体会一下。

1978-1987年华纳拍的四部《超人》。

1989-1997年华纳拍的四部《蝙蝠侠》。

2006年华纳试图重启超人,拍了《超人归来》,但是失败了。

2005-2012年,诺兰为华纳拍的三部《蝙蝠侠》。

还有2013年起华纳开始组建的DC电影宇宙,算上今年已经上的《蝙蝠侠大战超人》和今年还没上的《自杀小队》,一共三部。当然,后面几年电影的档期也已经排好了。

同一行的作品是同一宇宙的,不同行的作品就是不同宇宙的,头晕吧。想看更多超级英雄的电影电视剧,可以移步我的豆列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061749/?start=0&sort=seq&sub_type=,这里已经分门别类地列入了各种漫改电影、电视剧、动画片。

参考资料:

江业华. 今夜拯救世界[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

糖衣楷书、节能灯. 蝙超大战彩蛋集锦:那些可能忽视的细节.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56951955443408,2016-03-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