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四字格修辞美欣赏

 杏坛归客 2016-03-27

汉语四字格修辞美欣赏

(《修辞与写作》第四讲)

 

四字格,也叫四字结构,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四字成语、四字叠音词、四字熟语和所有临时组合而具有类似四字成语修辞功能的四字短语。

四字成语:画龙点睛、图穷匕见、三顾茅庐、不耻下问、纸上谈兵

四字叠音词:隐隐约约、迷迷糊糊、蓊蓊郁郁、高高低低、远远近近

四字熟语:古今中外、霸王条款、公众人物、大男大女、不见不散

四字短语: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涕泗交流

下面,以中学教材为主要例子,从三个方面对四字格的修辞美作一个初步的探析。

(一)   四字格的音乐性体现了节奏美、韵律美

语言的音乐美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汉语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调、音韵、节奏和旋律上。声调的抑扬顿挫,给人以错落有致的变化感;音韵的回环重叠,给人以优美的旋律感;舒卷自如的节奏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欢快,或激昂,或沉痛,或轻盈……

许多成语是从古典作品的辞句来的,或由于古典作家讲求声律,或由于历代文人加工提炼,这些成语往往已经恰当地搭配了平仄声调,本身就蕴蓄了一种音乐美。在文章中使用这些成语,不需刻意经营,就能使句子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以下是出自《史记》的成语

 焚书坑儒、指鹿为马、破釜沉舟、沐猴而冠、四面楚歌、约法三章、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卧薪尝胆、脱颖而出、歃血为盟、一言九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纸上谈兵、图穷匕见、肝脑涂地、鸡鸣狗盗、狡兔三窟、劳苦功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课本所附录的《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收录了不少成语,据粗略统计约120个,其中平仄协调或基本协调的约100个,占成语总数的80%以上。即使是少数平仄不协调的成语(如全平调、全仄调),也可以用音韵修辞上的其他手段加以补偿,在实际使用时,仍然能够创造出音节和谐的效果来。

我们所熟悉的成语,许多都是搭配好了平仄的,如:青山绿水、铜墙铁壁、翻天覆地、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艰难困苦、雕梁画栋、山崩地裂、千山万壑、沽名钓誉、痴男怨女、繁荣昌盛、横征暴敛……

许多四字格是由两个复合词交叉而成的,也往往自然搭配了平仄声调。比如“奇异”、“奇怪”拆开来分别用作定语,就可以组合成一批常见的平仄协调的四字格:

奇花异草  奇葩异卉  奇珍异宝

奇谋异略  奇装异服  奇山异水

奇形怪状  奇言怪语  奇谈怪论

在文章中组织起平仄协调的成语和四字格,或连缀而出、相互配合,或间隔出现、彼此呼应,常能收到很好的声音效果。

1)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信客》)

2)这时,中南海上,轻尘不飞,勤政殿前,纤萝不动。(《地质之光》)

3)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悲哀从中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4)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晋祠》)

例(4)的“老妪负水”四字全是仄声,但由于它和“壮士托天”结尾的音节是平仄相间、仄起平收的,因而在声律的效果上得到了补偿。

更有一些连用的四字格,不但平仄相间,而且还押韵,音韵的效果就更佳。例如:

5)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说》)

(二)   四字格的平稳性体现了均衡美、对称美

四字格乃“华文所独”,是体现我们民族语言风格的特色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对称美,认为成双成对的东西意味着和谐、吉祥。这种民族文化的审美观反映在语言结构上,最突出的就是四字格词组使用的长盛不衰。拿成语来说,由两个复合词拼合而成,由四个单音词组合而成,以及“AABB”式的四字叠音词,这类并列结构的整齐的四字格占了成语的大半。它们无论是外部形态的整齐,还是内部结构的对称,或是平仄声调的协调,在视觉上、听觉上、心理上都给人平稳匀称的感觉。从《诗经》开始直至今天,四字格始终在汉语文学语言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千年前产生的《诗经》开四字诗歌之先河,对后世诗歌在句式节奏等方面影响巨大,现在许多成语就出自于《诗经》,《氓》中出现的成语就有“夙兴夜寐”“信誓旦旦”“二三其德”;古代其他文学作品及论文等,其句式的重要结构就是四字句,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句被经常运用,就成了成语;汉语四字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四平八稳,易诵易记,又极具概括力,所以人们喜闻乐见,重复使用,传承不息,不断发扬光大。

从古到今,各类文体中,四字格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势头。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⑤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红楼梦》)

 

骈体文和辞赋类文体中,四字格更是大放异彩。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②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朱元思书》)

③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④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⑥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⑦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

⑧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我本人在行文中经常使用四字格

①……幸运的是,这对新人还算“实至名归”,新郎高大魁梧,仪表堂堂,新娘五官端正,身材姣好。(《美女如云》)

②我想,人世之爱,无论何种的爱,都需要付出,……有时只需一念之善,一言之美,一笑之意,或者一臂之力,一饭之恩,一物之贻,只要有一颗爱心,总能以某种形式表达出来,而肌肤之亲,也是一种表达形式,有的时候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情不自禁的表达方式。(《爱的暖流》)

③在她生命之花盛开的三四十年代,日寇侵华,生灵涂炭,南昌沦陷,四处流亡,流离颠沛,……家道由此败落。(《母亲百年祭》)

④九江星邑,赣北明珠。南临彭蠡,北枕匡庐。地接荆扬,域分吴楚。气候和暖,民风淳朴。(《星子赋》)

 

保持平稳是汉语修辞的一项基本要求。而四字格恰好具有这种平衡的功能。一般来说,双音词和四字格都有平稳的特点,而四字格的效果更好。双音词经过适当的搭配组合,又随时能转化为四字格。这样,四字格就经常地被用于语言需要保持平衡的地方。例如:

6)原文:有时这些声音寄托于劳动号子,寄托于车队奔驰之中,仿佛令人感到战鼓和进军号的撼人气魄……

改文:……仿佛令人感到咚咚战鼓和进军号角的撼人气魄……(《土地》)

改文调整了音节,将原文中不整齐的音节形式改成两个四字格词组,比原文的音节匀称了,节奏也平稳了。

7)那时候人们匍匐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风雨雷霆,电光野火,都曾经使他们畏惧颤栗。(《土地》)

例(7)句尾的“畏惧颤栗”是由两个双音词拼合而成的四字格,这两个双音词的意思相同。为什么要这样拼合?这有一个规律。大凡较长的句子,句尾用四字格比用双音词更能满足声音节奏的需要,而使句子站得稳,立得牢。

在我们的汉语中,不仅蕴藏有大量四字成语、四字熟语,而且蕴藏了为数不少的八字成语、谚语等。如《挥手之间》中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就是一个现成的八字格。《蜀道难》中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中的士别三日,刮目相见都是八字成语。

 

(三)   四字格的简练性体现了形象美、含蓄美

汉语中的四字格,如前所述,不是碰巧形成的四个字的语言片断,它们在逐步形成和凝固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人们程度不同的“预制加工”,这种加工的总的趋势是:用四个字的简约形式,去包容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四字格简练性的突出表现,是在四字格中占重要地位的四字成语,往往概括了一个寓言故事,或历史典故,或文学逸事及其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有着其他语言形式所无法比肩的巨大容量。同时,从审美过程来看,四字格使读者产生了文学与文化的联想。因而,这类四字格,不但在形式上为欣赏者提供了简约的美,而且在内容上为欣赏者提供了形象的美,在思想理趣上为欣赏者提供了含蓄的美。

成语表义的高度概括性和简练性,我认为用下面的故事可作很好的说明。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内外许多同志问中央,既然早已知晓“四人帮”的罪恶阴谋,为什么不趁毛泽东主席健在时除掉这四害呢?叶剑英对此作解释,讲了一个著名的成语——投鼠忌器。此语一出,闻者拍手叫绝。“投鼠忌器”语本《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叶帅对这么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所作的解释,没有多费唇舌,只用了一个成语,就使闻者“拍手叫绝”。这乃是因为像“投鼠忌器”这样一个成语经过历史的积淀,由于许多历史事实的附丽、印证,使它不仅包含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意思,而且还有鲜明的思想感情的指向,因而蕴藏着许多发而未尽的言外之意,不仅非常简练而得体地解释了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还使闻者产生更多的领悟、联想和思考,这的确是其他任何语言形式所不可比拟的。

《长江三峡》记录了一个关于屈原的传说:

8)民间流传着:屈大夫死日,有人在汨罗江畔看见他峨冠博带,骑一匹白马飘然而去。

“峨冠博带”的成语随着历史的变迁,今天一般不用了,但用在这里描写战国时期的屈原,其形象就复活了。如果不用这个成语,而使用课文注释中的说法:“戴着高高的帽子,束着宽宽的衣带”,两相比较,前者不仅简练、紧凑,而且庄重、古朴,与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是一致的,具有内容所需要的修辞色彩。

一般来说,四字格常常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包含了各种附加的修辞色彩、感情色彩,从而使语言具有耐人寻味的含蓄美。

李裕德先生在《新编实用修辞》一书中举了曾选作中学教材中的例子:

9)屋在人去,睹物伤情,满屋子的人都放声痛哭起来。(《黄桥烧饼》)

李先生在分析“屋在人去”这个四字结构时认为,这么丰富的思想感情,仅仅用四个字来表达,十分简明扼要,要是改成“屋子还在,但是人已经离世了”,意思没变,却显得不简练。这种分析当然有道理,但笔者还认为,它们的差别不只在于简练与否,而且在于某些成语和四字格表义的高度概括性、含蓄性以及思想感情的丰富性这些缘故。“屋在人去”不是一个简单的叙述,而会使人联想到“人在楼空”、“人琴俱亡”、“物在人亡”等成语典故,这类成语典故在语言的预制、加工和历史沿用、变化的过程中,已经包含了很多的思想感情的因素,能引起欣赏者许多直接或间接的联想,其容量决非字面意义所能负载。

有人说,汉语的四字格成语在译成外语后很难保留其特色和韵味。我们认为,且不说外语,就是汉语自身也很难找到一种同义形式能毫无遗憾地代替四字格的表达,其重要原因就是四字格具有高度的简练性,因而在十分简约的语言形式中包含了丰富的暗示性内容。

可以说,四字格是汉语语言美的一支独放的奇葩,它不仅活跃在中华民族历代文人的笔下,而且在现在和将来仍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让中学生掌握更多的成语和广泛地学习使用四字格,对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让我们见识一下高考满分作文中如何运用四字格,以飨大家。

①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迎面扑来。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

2012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②大师的风范并不在于他强势的外表与斐然的成绩,而在于他的内心是否有一颗饱满充盈的种子,圆润晶莹,能够在人间深处的土壤中深深扎根、生根发芽,开出饱满的花朵,绽放出人生全部的光荣与信仰,繁荣与梦想。

2011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

③现代人都在寻找快乐,寻觅幸福,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安静的天地,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呢?我以为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坦坦荡荡,清清明明,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自心中汩汩而出。

2011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