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小雅·我行其野》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3-27


两族联姻的问题

 

我行其野,蔽芾1其樗2。昏姻之故,言就3尔居。尔不我畜4,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5。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思复。

我行其野,蔽芾其葍6。不思旧姻,求尔新特7。成8不以富,亦祗9以异。

【译文】我行走在那郊野上,枝叶茂盛是臭椿。就是因为婚姻故,我才靠近你居室。你呀不肯容纳我,还说返复我家邦。

我行走在那郊野上,说是采摘商陆草。就是因为婚姻故,我才靠近你同宿。你呀不肯容纳我,还说归去想还复。

我行走在那郊野上,说是采摘野葍草。不要想那旧婚姻,只求重新来匹配。诚不因为财富故,只要恭敬待不同。

【说明】《我行其野》诉说的是两族联姻的问题。这是一首在田猎宴会上唱的雅歌,也是一种酒桌上的对唱。通过对前面28首《小雅》的诠释,我们已经看到所谓“雅”,即是酒歌,即是在小型宴会、酒席上人们相互对唱的迎宾歌、敬酒歌、答谢歌、赞美歌等。《风》是各地方的山歌,可以不分时间、地点、人物而随口咏唱的山歌。而《小雅》,则要按时间、地点、人物等不同环境进行咏唱的小型宴会上的酒歌。这一景况,在现代南方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壮族、侗族、水族等)地区仍可以看到。

而本首歌则是在酒席上一位妇女酒醉后的告白。汉朝以后,基本上所有解诗人都说这是一首弃妇诗,是弃妇文学,是一个弃妇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殊不知,在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尚未完全形成,人们思想概念中也还没有什么男尊女卑。相反,在殷商、西周时期,还有许多地方保留着母系氏族的遗风。此前及当时很多执政的统领都是女性,真正弄成男尊女卑的社会局面的是汉武帝、董仲舒以后的事。西周、春秋时期的女性与男性处同等地位,也能上酒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位妇女酒喝多了点,便借着酒劲数落起丈夫。她所表达的是关于两族联姻的事,周朝,同姓不能结婚,而一个小族,要想发展、强大,多采取的是联姻方式。这在很多历史书籍中都有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因此,歌的第一段是这位女子述说自己为着族人的缘故,没有爱情也出嫁了,但男方却不肯容纳她,虽然男方也答应帮她恢复邦家。第二段基本上相同于第一段,是语气的重复。第三段则是女子要求男方对自己人权的尊重,要说人权,中国最早,孔子说:“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就是最早的人权宣言,而孔子的这个思想,并不是空穴来风,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的,早他近千年的周文王,在《周易》中就有对人权的探讨(详情请看拙作《周易原解》)。这位女子想要表达的是,你既已答应联姻,那就不能追求爱情,你如果想推翻旧婚姻,那也必须尊重双方的权利和责任,要恭敬地对待我们。不能因为财富的缘故,厚此薄彼。这首歌虽然有控诉的意味,但读下来感觉较多的则是一种调笑、一种讥讽。表现出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

——————————————————

【注释】1.蔽芾:(bì币fu)形容树木枝叶小而密之意。

2.樗:(chū初)臭椿与柞树。比喻无用之材。多用于自谦之辞。也作樗材。《诗·豳风·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3.就:(jiù旧)《书·秦誓》:“则曰‘未就予忌’。”《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管子·权修》:“刑罚不审,则有辟就。”《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庄子·齐物论》:“不就利,不违害。”《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犹兽鹿也,唯荐草而就。”《广韵》:“就,即也。”这里用为靠近、走近之意。

4.畜:(xù序)《易·小畜·辞》:“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书·盘庚》:“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诗·邶风·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卒。”朱熹注:“畜,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杜预注:“畜,犹容也。”《老子·六十一章》:“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论语·乡党》:“君赐生,必畜之。”《礼记·儒行》:“易禄而难畜也。”郑玄注:“难畜,难以非义久留也。”《说文》:“畜,田畜也。”《广雅·释诂一》:“畜,养也。”《玉篇·田部》:“畜,容也。”这里用为畜养,容纳,收容之意。

5.蓫:(zhu)草名。即“商陆”,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药。

6.葍:(fu)草名。一种多年生的蔓草。又名“小旋花”、“面根藤儿”。田野间到处都有,地下茎可蒸食,有甘味。《管子·地员》:“山之侧,其草葍与蒌,其木乃区榆。”

7.特:(tè忒)《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特。”毛传:“特,匹也。”马瑞辰通释:“特训独又训匹者,犹介为特,又为副;乘为一,又为二、为四;匹为一,又为双、为偶,皆以相反为意也。”《诗·小雅·正月》:“瞻彼阪田,有菀其特。”这里用为匹配之意。

8.成:(chéng)古同“诚”。《书·说命》:“允协于先王成德,惟说不言有厥咎。”《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这里用为的确之意。

9.祗:(zhī支)《书·皋陶谟》:“日严祗敬六德。”《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商颂·长发》:“上帝是祗。”《周礼·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左传》:“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鲠固慎完。”《说文》:“祗,敬也。”《广雅》:“祗,祗敬也。”这里用为恭敬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